5.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共30题)


第1题:在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A、人工管理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

c、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阶段

D、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

参考解析: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题: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

A、数据模型

B、操作信息

c、数据的操作

D、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参考解析: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数据之间的联系)存放的。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3题:关于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数据独立性差

B、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c、数据真正实现了结构化

D、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参考解析:数据库管理阶段的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集成性、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性低、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4题:在关系数据库中,描述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是( )。

A、内模式

B、用户模式

c、概念模式

D、物理模式

参考解析∶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5题: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 )。

A、安全性

B、物理独立性

c、操作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参考解析∶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两级。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6题: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

A、数据存储功能

B、数据定义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参考解析∶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功能: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7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经规范化后的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共享性大,冗余度小,但只是减少了冗余,并不是避免一切冗余。数据的一致性是指在系统中同一数据在不同位置的出现应保持相同的值,而不是数据类型的一致。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有更强的管理控制能力,而不是管理更多的数据。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8题:能够减少相同数据重复存储的是( )。

A、字段

B、数据库

c、文件

D、记录

参考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的特点,可以被不同应用程序所使用,减少相同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9题: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的逻辑进行描述的是( )。

A、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用户模式

参考解析∶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10题:下面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

A、数据共享性好

B、数据冗余度高

c、数据具有完整性

D、数据独立性高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集成性、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性低、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11题:描述数据库中用户的数据视图,即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是()

A、内模式

B、中间模式

c、概念模式

D、用户模式或外模式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具有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12题: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和模式间的二级映射,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和()。

A、逻辑独立性

B、数据独立性

c、安全性

D、并发性

参考解析: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是通过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射实现的。数据独立性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两级。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13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 ) 。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办公软件

参考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从软件分类的角度来说属于系统软件。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14题: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可以有任意多个( )。

A、概念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物理模式

参考解析: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但概念模式和内摸式(物理模式)只能有一个。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15题: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

A、数据冗余

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数据存储量太大

参考解析:由于数据冗余,有时修改数据时,一部分数据修改,而另一部分没有修改,造成同一种数据有多个值,产生数据不一致。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16题: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 )。

A、数据库维护

B、数据库系统设计

c、数据库设计

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

参考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7个部分。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应用的核心。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17 题: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是( )。

A、数据库

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关系数据库系统

参考解析︰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18题: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19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数据库系统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和增强数据独立性,而文件系统不能

B、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而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

c、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而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

D、文件系统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而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

参考解析:文件系统阶段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共享的能力,即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共享性大、冗余度小、独立性高。A选项正确。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均可以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B选项错误。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均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里,c、D两项错误。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0题: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是( )。

A、数据管理语言

B、数据定义语言

C、数据操纵语言

D、数据控制语言

参考解析∶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21题:数据库系统中支持安全性定义和检查的语言是( )。

A、数据控制语言

B、数据定义语言

c、数据操纵语言

D、数据管理语言

参考解析︰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2题: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 )。

A、内模式

B、概念模式

c、外模式

D、设计模式

参考解析:模式的3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3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23题: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c、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参考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且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24题:在数据库技术中,为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的结构被划分成用户级、存储级和( )。

A、概念级

B、外部级

c、管理员级

D、内部级

参考解析: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存储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5题:数据库系统中完成查询操作使用的语言是( )。

A、数据操纵语言

B、数据定义语言

c、数据控制语言

D、数据管理语言

参考解析: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6题: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外模式(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任意多个

参考解析: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因为用户可有多个),但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只能有一个。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27题: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内模式(物理模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任意多个

参考解析: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因为用户可有多个),但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只能有一个。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8题: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

A、结构规范化

B、数据安全性

c、数据独立性

D、操作可行性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和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数据独立性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二级映射功能来实现的。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29题:在数据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中,数据的共享性好且冗余度最小的是()。

A、人工管理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

c、数据库系统阶段

D、手工管理阶段

参考解析: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的共享性好且冗余度最小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30题:下列对数据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B、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c、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参考解析:数据库系统共享性大,冗余度小,但只是减少了冗余,并不是避免一切冗余。本题答案为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