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层面

创作特点


(一)题材选择:以农民劳作为主

米勒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且长时间定居于巴比松村,过着上午耕田劳作,晚上绘画的生活。所以,米勒的油画作品几乎全部是以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作为主要的绘画题材,每一幅画都是直接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是对当时法国农民的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晚钟》《女子用耙子》《扬谷者》等都是以农民劳作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以《拾穗者》为例,这是一幅典型的以农民辛勤劳作作为主要题材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麦收之后三位农村妇女在田间拾麦穗的劳动场景。画面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妇女,第一个妇女弯着腰准备去捡拾自己发现的麦穗;第二个妇女正在全神贯注地捡起地上的麦穗;第三个妇女将已经捡拾到的麦穗迅速放入到了自己的粗布背包里。三位妇女捡拾的都很认真、很仔细,唯恐漏掉一个麦穗,虽然劳动结果甚微,但是他们却不曾放弃,表现出了农民的真实和伟大,使人不禁想到了中国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外,米勒还善于选用一些农闲时农民的生活场景作为表现题材。一般而言,冬季是农闲时期,农村妇女往往趁此时节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家务活,以为来年的衣裳做准备。如《缝衣女》描绘的内容是在寂静的农村的冬季夜晚,一位年轻的妇女借着昏暗的油灯专注地缝补着衣服,旁边躺着熟睡的婴儿,从而带给受众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

(二)构图特征:融入式构图

米勒的乡村油画常常能使受众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自然的感受,而没有其他画作带来的居高临下的视觉审视感,这主要得益于米勒的融入式构图。融入式构图,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将自己本身作为画面场景中的一部分,与被表现的事物保持一种平行拉近的距离感,避免画外人远距离感的出现,其主要借助的是一种“平视”的构图视角。这种融入式构图拉近了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绘画者和受众产生共鸣。如《晚钟》《喂小孩的妇女》等都采用的是融入式的构图,观众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画面场景中,体会着画中人物的怒哀乐。

例如,《喂小孩的妇女》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小板凳上喂三个孩子吃奶的情景,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和事物都极其亲近,仿佛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触手可及,母亲的温柔和婴儿的可爱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温馨愉悦之情。再如,米勒创作于1858年的《晚钟》描绘的是傍晚时分,一对农民夫妇在听到远处教堂钟声时摘帽祈祷的画面,画家巧妙地应用了融入式构图,对画中人物进行了近距离的特写,使受众感受到自己仿佛是和这对农民夫妇站在一起的,和他们一同沉醉在远处飘来的教堂钟声中。

(三)造型特征:雕塑式造型

米勒十分喜爱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对其所采用的充满力量感和造型感的造型方式予以了极大的肯定,并将其雕塑式的造型特征带入到了自己的乡村油画创作中,用以表现强壮结实有力的农民形象。受米开朗基罗的影响,米勒像刻画雕塑一样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十分注重人物细节之处的描写,一旦认准之后就会予以极度精准的真实再现,从而使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雕塑般的永恒感。这种既结实有力又细致入微的雕塑式的造型手法将油画中的事物刻画得生动传神,一座座纸上雕塑也就经由米勒之手被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例如,《拾穗者》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雕塑式造型特征,三位拾麦穗的妇女的造型也因此被称为“三座浑厚的纪念碑”,突出了农村妇女的健康结实、勤劳有力,画面中较少有柔软的线条,大多是是一些直而有力的线条,这更加突出了造型的坚硬之感。此外,米勒在进行造型的时候对人物的手部进行了重点描绘,妇女们苍老、毫无光泽的手掌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劳动,这种对细节之处的描绘中和了整体的坚硬之感,从而为受众展现出了完美的雕塑式的造型特征。

(四)色彩选择:宗教式色彩

米勒油画作品中的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金黄色和棕黄色这两种宗教式的色彩为主。米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受宗教建筑和宗教绘画颜色的影响,他在油画创作中大量应用了这两种颜色,如他的油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初升时或是落日时金黄色的太阳,许多油画作品也经常以棕黄色的大地作为主背景,甚至是画中人物的衣服也被描绘成金黄色或是棕黄色,从而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虚幻的意境美。这种宗教式色彩恰恰符合乡村题材油画作品表达的需要,也表现出了米勒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虔诚。

例如,《牧羊女》描绘的是一位少女在夕阳西下的大草原上放牧的情景,天空中落日金黄色的余晖为整片大地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颜色,就连洁白的羊群以及牧羊女也被赋予了浓淡不同的温润的金黄色,从而表现出了一中温柔沉静的感觉,表现出了画家对生命、对乡村的敬爱之情。再如,《拾穗者》更是将大片的金黄色运用到了画作中,远处大片明亮的金黄色的麦垛带给人强烈的跳跃感,近处的麦田则呈现出棕黄色,就连画面中三位妇女的衣服和背包也为棕黄色和金黄色的混合体,很自然地与整体背景融为了一体。


   


艺术成就


米勒的乡村油画有着独特的创作特征,不仅对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各个绘画流派都起到了借鉴作用。米勒利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真实的描写,讴歌了勤劳农民的善良质朴,表现出了自己对土地、对乡村深深的热爱之情,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