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支平
中国经济史学,又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是中国历史科学的基础领域,它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学术的探索之路,走过了百年历程。在这百年沧桑的历程中,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既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的光辉洗礼,也经受了时代政治变迁的无端磨炼。随着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不经意地给甘为基石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蒙上了一层“低处不胜寒”的失落景象。
站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们及同仁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坚持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这么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才能冲破艰难困境,逐渐步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已经形成了两大居于主流地位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以吴承明教授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史学派”,以及以傅衣凌教授为奠基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也称为“新社会史学派”。前者注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并且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从中寻求中国传统社会自身蕴藏着众多的向近代化转型的能动的积极因素;而后者则特别注重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史,在复杂的历史网络中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注重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活现象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为了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探索精神,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2005年,我受中国经济史学会的委托,组织出版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共20种。丛书出版后,得到学界同仁的好评和鼓励,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学界同仁们的鼓励和建议,增强了我继续组织出版丛书的意愿和信心。恰逢此时,天津古籍出版社愿意为丛书的继续出版挑起重任,于是地利人和,这套崭新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就这样与读者见面了。
我们希望通过组织出版这套丛书,更广泛地开拓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领域,更紧密地团结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不 同流派的学人,更加多样性地凝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打破以往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那种较为封 闭的格局,使之逐步成为带有世界性意义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半个世纪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开始了跨越社会学、 历史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研究。这一探索几乎是与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一代学者同时进行的。在中国 社会经济史领域进行的注重基层社会的细部考察与宏观审视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的学术探索,与同时代的法国年鉴 学派的学人们所秉持的将传统的历史学与地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相结合,把治 史领域扩展到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特别是社会生活史层面,使得历史学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联系更加紧密的学术意 趣,实实有许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封闭状态和国外学界缺少应有的交流,因此与年鉴 学派在欧洲史学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显得沉寂。如今,在国际学术界,“科 际整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边界更加模糊,在互相渗透和融合中产生了许多新兴学 科生长点。可以预见,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在国际的学术交流中显露出应有的互动与影响力。
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的责任与光荣,让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的成长和壮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