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经不调
凡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
辨证分型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两潮者。
(1) 实热型:症见经行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2) 虚热型:症见经行先期量少色红,质黏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 肝郁化热型:症见经行先期,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挟有瘀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
(4)气虚型:症见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每隔40~50天一至。
(1) 实寒型:症见经期延后,色黯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
(2) 虚寒型:症见经期延后,色淡量少,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热敷,按之痛减,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细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3) 血虚型: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少苔,脉虚细。
(4.气滞型: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做胀,苔正常,脉弦或涩。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先或后。
(1) 肝郁型:症见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胸闷不舒,时欲叹息,郁郁不乐,嗳气食少,苔薄白,脉弦。
(2)肾虚型:症见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酸如折,或小腹空坠,夜则溲多,舌淡苔薄,脉沉弱。
4.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1) 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清,神倦乏力,心悸少寐,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
(2) 血热型:症见经行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5.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超过正常月经。
(1) 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质薄,清稀如水,面色㿠白,心悸怔忡,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肢软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虚弱无力。
(2)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有小血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缩短,甚或点滴即净。
(1) 血虚型:症见经来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2) 肾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鲜红或淡红,腰膝酸软,足跟痛,或头晕耳鸣,舌淡少津,脉沉细。
(3) 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可见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临床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