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

一、地理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现有对外开放的口岸19个,其中对俄罗斯开放的有6个口岸,对蒙古国开放的有10个口岸。在这些口岸中,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占据对俄罗斯及蒙古国的交通枢纽,且口岸基础设施完备、各项检测手段先进、涉外机构和安检机构齐备,成为内蒙古发展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中转站。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国有铁路干线14条,支线12条,地方铁路5条,营运里程达7083多公里,密度为59.9公里/万平方公里。京通、京包、包兰铁路横贯东西,成为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纽带。到2008年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达到1879公里,一级公路2888公里,二级公路11582公里。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2.2%。全区101个旗县区全部通了油路。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92.6%;村嘎查通公路率达到75.4%。[12]

二、自然资源条件

内蒙古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牧场、肥沃的农田、众多的野生动植物、丰富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

农、牧、林业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优势。内蒙古人均耕地居全国第一,全区共有可利用耕地549.1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富饶美丽的河套、土默川、辽河和松嫩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草场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广袤无垠的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总面积达8667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0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等著名草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67种。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二位。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他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

内蒙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1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珍稀野生植物的有24种。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大叶草、芦苇、红柳等70多种。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等500多种。榛子、山杏、金莲花、松子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酿造的重要原料有越橘、笃斯、悬钩子、山樱桃等。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和发菜最负盛名。内蒙古兽类分属于24科,有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具有产业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分属于51科,有365种,占全国鸟类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蒙古野驴和野骆驼属于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3,多属害兽。

三、人文条件

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边民之间很早就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而且一些民族同宗。众所周知,蒙古族历史上曾经被分为漠北蒙古(今蒙古国)、漠南蒙古(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卫拉特蒙古,但都属于同种同源的一个民族。虽然其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变化有了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总体来看他们在宗教、文化、语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还是存在相似性。此外,蒙古国的蒙古族、哈萨克族两个民族是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中国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人在俄罗斯叫做埃文基人。在苏联时期,埃文基人就有28000多。中国境内的赫哲人在俄罗斯被称为纳乃人,在苏联时期有10500人,现居住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些分布在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生活习惯相近,具有广泛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在沿边地区,历史上长期通婚,亲缘关系更加普遍。这种独特的社会人文背景,便于了解对方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也有利于利用广泛的社会联系开展经济合作。

四、口岸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对外开放的口岸19个,分布在边境14个旗(市)以及呼和浩特市和呼伦贝尔市。对俄罗斯开放的有6个口岸,包括满洲里铁路口岸、满洲里公路口岸、黑山头水运口岸、室韦水运口岸等4个一类口岸,二卡公路口岸、胡列也吐水运口岸等两个二类口岸。对蒙古国开放的有10个口岸,包括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等5个一类口岸,策克公路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额布都格水运口岸、阿尔山公路口岸、巴格毛都公路口岸等5个二类口岸。另外还有3个国际航空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海拉尔航空口岸、满洲里航空口岸。

(一)满洲里口岸

满洲里口岸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东经117°12′~ 117°53′,北纬49°19′~49°41′。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口岸相接壤,地处第一欧亚大陆桥交通要冲,是我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也是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该口岸1907年正式开设商埠,发展历史悠久。口岸分为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两种。

满洲里铁路口岸(一类)始建于1901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铁路口岸。位于中俄38、39、40、41号界标处。该口岸41条宽轨、准轨线路横亘东西,两条准轨和宽轨直至国门,通往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连接欧亚大陆。口岸站存能力日均达2020车,成为我国目前站存车容量最大的铁路口岸。铁路口岸仓储基地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具有仓储、转运、换装等多种功能。具有散杂货场、外贸运输仓库、军用物资仓库、国际联运仓库、铁路仓储基地、外运国际集装箱仓储基地、进出口物资转运站、油脂仓储灌站等铁路专用线的主要仓储基地。铁路口岸综合换装能力达1320万吨。几年来,相继新建了货检、旅检联合办公大楼,建立了口岸各系统局域网,新增了国际先进的放射性监测仪和钴—60火车检查系统,进一步改善了口岸办公条件,提高了口岸现代化查验水平。铁道部、哈铁局先后投资6.55亿元用于满洲里铁路口岸扩能改造,一大批设备设施得到了更新改造。经过近期工程扩能,货运量始终占据同类口岸之首。

满洲里公路口岸(一类)是1989年经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批准开通的,在原中苏两国铁路员工通勤通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1992年经中俄两国政府换文赋予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国际口岸地位。1993年适应中俄两国贸易扩大和友好往来需要,开始移址新建了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该口岸位于中俄42号界标附近,距市区9公里。口岸规划区面积1.5平方公里,长远规划设计14条通道,年过货能力可达350万吨,进出境人员可达300万人次。口岸出入道路机动车道宽8米,向南与301国道相接。年通过能力货运100万吨,客运100万人次。货检大楼2749平方米、旅检大楼7460平方米,还有相配套的进出口货物交易市场和口岸监管区。新建国际公路口岸集通关查验、仓储运输、生活服务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报关报检、税费征缴工作。检验检疫局无伤害监测仪和海关钴—60集装箱自动检查系统相继投入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口岸通过能力和通关效率。满洲里新建国际公路口岸已成为继深圳皇岗口岸之后我国第二大国际公路口岸。2008年,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983.4万吨,在全国延边地区9个铁路口岸中排名第一位。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55.9万吨,在全国延边地区50个公路口岸中排名第八位。[13]

为了加快边境口岸的通关速度,增强口岸通过能力,满洲里海关建成了物流信息监控系统,对进出境货物、车辆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和高效通行。满洲里海关还根据口岸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软件信息系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口岸繁荣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全国铁路口岸中,率先建立了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了铁路、海关、进出口企业三方信息的共享和舱单数据的实时传输。经过不断完善更新,满洲里口岸的通关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口岸设施齐全、网络畅通、通讯便利、监控严密,信息化体系架构已初步形成。[14]目前,满洲里正在积极建设公路口岸国际物流园区,以延伸口岸服务和便利涉外企业通关。该项目占地50万平方米,选址定于国际公路口岸东封闭线东侧。该物流园区集运输、换装、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301国道与公路口岸顺畅对接条件,以果菜、农产品出口贸易为龙头,开展机电、建材、家具等商品出口贸易,推进对外贸易提档升级。[15]此外,满洲里市口岸委正在积极运作满洲里公路口岸货运区查验通道建设工程,以完善口岸功能,优化口岸环境,提升口岸通过能力。

满洲里具有百年历史,是一座独具中、蒙、俄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自1991年满洲里开通对俄边境旅游以来,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旅游总人数达405.5万人次;2008年,旅游总人数470万人次;2009年[16]则达到506万人次,创汇3.5亿美元。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满洲里口岸特色经济最活跃的增长点。

近年来,满洲里市积极调整工业发展思路,采取扶持龙头,带动配套的战略,在形成自有品牌上做文章,工业生产实现3年翻两番。满洲里有丰富的进口材料资源,每年仅木材、重油产品的进口量就超过两千万吨。为了发展加工贸易,2008年满洲里出台政策,凡是进行产品升级加工的企业,政府返还75%的土地使用税,企业每在满洲里完成一立米木材深加工,政府补贴30元,以促进企业主动进行产品深加工。目前,满洲里已有包括欧亚、三峡等国内一流品牌的107家企业入住满洲里进入资源加工园区,完成投资近20亿元。产业结构也由木材初加工向生产刨光板材、集成材、门窗家具、木质颗粒等深加工延伸,八成产品销往海外。产品的升级,也带动了自有品牌的形成,到目前,满洲里已经形成了联众、润佳两个自有品牌,他们生产的门窗全部销往北京、上海。如今,经口岸进口的300万方木材中,三分之一在这里得到深加工,年可增加效益10亿元。[17]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满洲里市正在规划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使满洲里互贸区从单一的贸易调整到向物流运输业与旅游业方向发展,推进边境地区双向开通及俄方一侧外贝加尔斯克贸工综合体开发建设。

(二)二连浩特口岸

二连浩特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东经110°58′,北纬43°49′,中蒙815/1、2号界标处。东、西、南三面与美丽富饶的苏尼特草原相邻,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联运正式通车,二连浩特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公路口岸也正式开通。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位于集二线终端,是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目前,它是我国陆路连接欧亚最近的通道,以二连为终点的集二线,连通京包、京山线,与蒙古国、独联体及东西欧各国的铁路结成一座欧亚铁路大陆桥。以北京为起点经二连浩特到莫斯科,比经满洲里口岸的滨洲线近1140公里。特别是通过京包、京山线与天津港相连,是日本、东南亚及其他邻国开展对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转口贸易的理想通道,更是蒙古国走向出海口的唯一通道。二连口岸海关监管场所五个仓储作业区,具有仓储、转运、换装等多种功能。各作业区内配有不同吨级的龙门吊、起重机、叉车等现代化的装卸机器。2000年投资426万元建成了铁路口岸联合办公大厅,实现了“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2001年投资3125万元建成H986货运列车检查系统,进一步改善了铁路口岸基础设施,提高了口岸现代化查验水平。

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旧通道于1992年开通试运营,是在中蒙两国铁路员工通勤通道的基础上改建的,只有一条客货混用通道,基础设施、查验条件非常简陋。2000年6月,为了改变二连公路口岸的落后面貌,经批准扩建二连公路口岸。公路口岸新联检通道位于国门西侧,工程总投资5600万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设计最大通过能力为货运240万吨,客运300万人次。旅客联检大楼3889平方米,海关特检区货检大楼274平方米,货运报关楼534平方米,边检营房2100平方米,还有相配套的口岸监管区。通道北出口与蒙古国边境相接,南出口经二连市区与208国道相连。新建联检区设有四进四出八通道,实现客货分流。公路口岸新联检区集通关查验、仓储运输、生活服务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报关、报检和稽费征缴工作。新建公路口岸的运营,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口岸功能单一,设施滞后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公路口岸的过货能力和通关效率。2008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451.5万吨,在全国延边地区9个铁路口岸中排名第四位。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约106万吨,在全国延边地区50个公路口岸中排名第五位。[18]

2009年12月16日,承担中国对蒙贸易70%以上份额的二连浩特口岸建成启动首个保税仓库。二连滨海国际陆港海关保税仓库于2009年3月由呼和浩特海关批准为公用型保税仓库,是呼和浩特海关关区首个露天散货保税堆场。保税仓库建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封闭库2000平方米,停车场3000平方米,准轨、宽轨铁路专用线两条,满足年存货200万吨进出口货物的仓储、保税需求。将为二连浩特口岸增加30%的货运量。保税仓库运行后,将完善二连浩特口岸的服务功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加口岸过货量,扩大口岸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19]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铁路车站和海关已经实现了电子报关报检,实现了口岸现场联合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制度。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交通、运(输)管(理)实行一条龙现场办公,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快通关速度。实行统一收费制度(一次性收费),减少收费环节。此外,2008年12月,呼和浩特海关、天津海关、二连浩特滨海国际陆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在二连浩特市共同签订了《陆港过境业务便捷通关备忘录》,这标志着二连浩特口岸与天津港“陆港便捷通关”的模式正式启动。二连浩特口岸与天津港“陆港便捷通关”启动后,天津港经二连浩特口岸过境货物将简化通关手续,率先实行过境货物在陆港申报后由二连浩特海关直接签章放行,企业无须到天津海关递单,货物抵达天津港后即刻装船出口,取消天津海关的报关程序。二连浩特滨海国际陆港建成后,二连浩特口岸将正式成为具备国际海运港口功能和国际港口服务功能的“无水港”。天津港的港口功能延伸到欧亚大陆桥,打通了内蒙古“海陆”“海铁”联运的大通道,进一步促进环渤海经济圈“津蒙”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边境线长68.29公里。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623公里,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20公里,距北京680公里,距呼和浩特380公里,是中国距首都北京最近的陆路口岸。以北京为起点经二连浩特到莫斯科比走滨洲线近11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连接欧亚大陆最近的大陆桥。由于二连浩特面对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国际市场,背靠京津塘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带,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重要的商品进出口集散地。

二连浩特依托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加工贸易、旅游贸易、服务贸易。一批以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为主的木材加工、矿产品加工和俄、蒙市场所需出口产品加工等绿色无污染产业纷纷建立,成为口岸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国内知名的家具生产企业新疆美克集团建立了加工基地;投资9.5亿元的大型风光互补城市供电项目在这里落户;安泰木业、宝林木业等新引进的大型木材加工项目工程建设快速进行。在木材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建材、矿产品加工、油品加工等企业也在加工区纷纷落户。大部分新建工业项目都已实现生产达效,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这些加工企业依托口岸的优势,扩大产品的出口。例如,茂源畜产品加工厂自2003年建立起,生产的无纺工业用毯、民用毯、防寒服装等产品,以做工精细在蒙古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北江食品厂加工的曲奇等饼干产品在蒙古国市场热销。2008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由41.3万吨增长到617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328万美元增长到27亿美元。口岸通关能力的增强,推动着二连浩特市经贸的快速发展。蒙古国70%以上的果蔬和日用品由二连浩特口岸运入,这里年出口俄、蒙建筑材料30多万吨,农副产品15万吨,机电产品3万多台,沥青、金属硅、阳极炭块10多万吨,家具货值100多万美元。[20]

2003年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问蒙古,确定了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提出发展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为二连浩特市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对蒙俄经贸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009年底举行的首届“二连浩特经贸论坛”会上,二连浩特与蒙、俄代表达成了《二连浩特共识》。提出要在经济方面开展以下合作:一是加强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投资合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方式,加强木材、铁矿石、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促进沿线地区上下游产业对接。二是加强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合作。积极推动沿线口岸自由贸易区建设,重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通关能力建设和铁路、公路、港口建设方面的合作,简化通关手续,合力打造“空中合作走廊”。三是加强旅游合作。发挥沿线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开通经二连浩特口岸通往蒙古国和俄罗斯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一线大草原、大湖泊、大森林的跨境旅游线路,打造绿色、特色旅游品牌,共同为“边境一日游”、“跨境多日游”、“茶叶之路游”开辟绿色通道,争取2010年开通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之间的旅游包机。四是加强人文领域和环保领域的合作。加强沿线地区留学生领域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在“恐龙文化”、“茶叶文化”、“马文化”研究方面加强交流,组织文艺团体开展互访活动。五是加强地方政府间、商会间、企业间合作。成立中蒙俄地方区域性经贸合作促进委员会,建立沿线地区地方政府间沟通工作机制,定期会晤,协调解决中蒙俄三方企业在贸易、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连浩特共识》深化了包括二连浩特在内的沿线各节点城市加快发展的共识,推动了中蒙俄地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室韦口岸

室韦口岸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中游东岸,中俄边境111号界标处,东经119°53′53″,北纬50°20′12″。在额尔古纳市室韦镇西南0.5公里处,南距额尔古纳市所在地拉布达林镇168公里,西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奥洛契口岸相对,两口岸相距1公里。口岸与国内莫尔道戈铁路相距90公里,是对俄开放的一个非常便利的通道。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室韦为临时过货点;1989年4月国务院批准室韦为国家一类口岸,1991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室韦口岸现有联检宿舍、边贸办公室、封闭式仓库、联检办公室、口岸锅炉房等共计1170平方米,建坡式码头,购浮箱码头两组。2001年新建联检厅、中队营房2310平方米,新建中、俄室韦—奥洛契口岸界河桥,大桥长310.59米,宽5米,通航高度8米。2001年10月1日,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室韦—奥洛契额尔右纳河界河桥正式投入使用。室韦口岸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口岸通过能力。2008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7035吨。在全国延边地区22个内河口岸中排16位。[21]

与室韦口岸相对应的奥洛契口岸,辐射赤塔洲东北部九个区市,矿产资源丰富,以黄金开采最为发达,铅、铁、铜等矿产资源亦有相当储量。特别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木材蓄积量达4.5亿立方米。俄罗斯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急切开发东北部资源,随着我国“天保”工程的实施,室韦口岸过货量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该口岸所在地室韦镇110千伏变电线路的运营、程控电话的开通、江海联运试航的成功、疏港公路的通车,必将使室韦口岸发展成专业化的林业原材料进口基地,成为我区沿边开放带建设战略中的重要一翼。

(四)黑山头口岸

黑山头口岸位于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东岸,中俄边境91/1界标处,东经119°21′36″,北纬50°27′07″。距额尔古纳市所在地拉布达林镇西南62公里处,距黑山头镇12公里,西隔中俄界河与俄罗斯赤塔州普里阿尔贡斯克区的旧粗鲁海图口岸相望,两口岸垂直相距1.5公里。北接根河,东部和南部为草原,距室韦口岸水路250多公里,陆路230公里,南距呼伦贝尔市120公里,是中俄双方通商往来的便捷通道。198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黑山头为国家一类口岸,1990年国务院批准黑山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黑山头口岸每年5—10月为额尔古纳河水上过货期,12月底至次年3月为冰上过货期。口岸有码头平台、口岸货场、联检办公生活设施、中俄界河木桥等基础设施。从其地理位置看是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理想通道,其不仅是呼伦贝尔市绿色产业、产品对外出口的重要窗口,同时又是满洲里口岸货物分流的理想通道。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黑山头口岸为中俄双边贸易的拓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2911吨,在全国延边地区22个内河口岸中排15位。[22]

(五)阿日哈沙特口岸

阿日哈沙特口岸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敦楚鲁苏木,在中蒙边境线1495号界桩处,东经115°51′04″,北纬48°35′08″,与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哈比日嘎口岸相对应。阿日哈沙特距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82公里,距满洲里市200公里,是中蒙民间贸易通道,通商历史悠久。

1989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开辟阿日哈沙特为对蒙边境临时过货点。1990年9月16日在阿日哈沙特口岸实现了首次过货。随着中蒙两国贸易的发展,1992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阿日哈沙特为一类季节性口岸,同年6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按照两国政府间的协定,阿日哈沙特口岸每年1、4、7、10月的1—20日,9:00—17:00(北京—乌兰巴托时间)开放。

阿日哈沙特口岸经过十多年来的建设与培育,口岸环境得到优化,口岸功能日益完善,口岸开放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386.5万元,现已建成具有蒙古族建筑特色的口岸联检厅一座,面积为458平方米。查验单位办公及生活用房473平方米,食堂158平方米,215平方米运管站办公生活楼、简易国门一座,锅炉房、发电室等附属设施105平方米,机井1眼、硬化通道地面1350平方米。完成了新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至口岸82公里四级沙石路工程,完成了33公里规模为10KV的口岸配电线路工程和移动通讯工程,使口岸告别了无常电的历史。新建了280平方米的联检人员宿舍和口岸通道、1600延长米围墙、大门、300平方米仓库、2万平方米封闭式货场、2个检查平台、消毒槽。

阿日哈沙特口岸辐射的蒙古国东部三省(东方省、苏赫巴特省和肯特省)资源和自然生态条件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分轻工业品难以满足自给,特别是粮食和蔬菜需要大量进口,对毗邻国家地区经济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东方省市场的商品70%来源于中国,但受季节性开关的限制,从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口的商品只占蒙古国东部三省年需商品总量的30%左右,剩余的70%商品只能在该口岸闭关期间取道二连浩特进口。2008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3936吨。在全国延边地区50个公路口岸中排40位。[23]

五、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开放以后,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9.7%。[24]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为2092.86亿元。[25]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为3822.77亿元。[26]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为4790亿元。[27]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为6018.81亿元。[28]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为7761.8亿元。[29]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725.78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9.0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101.3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37亿元,增长1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78.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0.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4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2.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8万公顷。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858.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7%。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6.2万公顷。全部工业增加值450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0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4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30]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增加农业投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1992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百亿公斤大关,完全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如今,内蒙古已成为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全国五大粮食调出省区之一。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五大作物和谷子、高粱、莜麦、绿豆等杂粮杂豆为主,现已初步形成了几个粮食生产基地,如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西辽河平原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水稻生产基地,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杂粮杂豆、荞麦、莜麦、小红豆、绿豆、芸豆生产基地。2009年,内蒙古在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杂交向日葵五大作物中全面开展高产创建,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共建立100个万亩示范区,总面积188.87万亩,涉及11个盟市54个粮油主产旗县市区,高产创建示范区粮油增产2.76亿公斤。[31]

内蒙古拥有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4.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主要产区。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稳居全国五大牧区首,畜牧业成为自治区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肉、蛋、奶、毛绒、皮张等五大类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可为国家提供200万吨肉类、1000万吨牛奶。[32]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农、牧、林业和矿产资源优势,是全国钢铁、煤炭生产基地。为了促进内蒙古“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内蒙古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近年来,这些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以上。[33]

目前,内蒙古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和环保等四大产业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着力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多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这些技术突破为内蒙古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内蒙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钢铁和有色金属延伸加工、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聚氯乙烯延伸加工、稀土延伸加工、硅和氟产业延伸加工、高端陶瓷生产及农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成规模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内蒙古重视中蒙口岸铁路的建设。内蒙古拥有的19个对外开放口岸中,只有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个铁路口岸。虽然中蒙贸易额从1998年的2.43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24.38亿美元,但中蒙间最大的二连浩特口岸,过货量增幅却从200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由于铁路基础设施滞后,运力不足,使天津—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这条最便捷的欧亚通道受到明显制约,优势难以发挥。为此,内蒙古加快了口岸铁路建设的步伐,在短短几年内,中蒙口岸铁路进入密集建设期。除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铁路外,内蒙古还开通了全长700多公里的临(河)策(克)铁路。今后还将规划建设甘其毛都口岸铁路线等多条铁路。口岸铁路的建设,不仅能承担蒙古国进口铁矿、煤炭以及内蒙古煤炭的外运任务,而且还能在中国北疆形成多条便捷的欧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