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第十五节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脉经原文】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数被img167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寸口脉不出,而反发汗,阳脉早索,阴脉不涩,三焦踟蹰,入而不出,阴脉不涩,身体反冷,其内反烦多吐,唇燥,小便反难,此为肺痿。伤于津液,便如烂瓜,亦如豚脑。但坐发汗,故也。

肺痿,其人欲咳不得咳,咳则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甚则脉浮弱。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其脏。

师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饮水者,自愈。自张口者,短气也。

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苦上胎滑,此为浮寒,非肺痿也。

问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也?师曰:此为肺痿之病也。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脉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后竟吐脓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寸口脉数,趺阳脉紧,寒热相搏,故振寒而咳。

趺阳脉浮缓,胃气如经,此为肺痈。

问曰:振寒发热,寸口脉滑而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病。医反不知,而以伤寒治之,应不愈也。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痛在胸中者,为肺痈。其人脉数,咳唾有脓血。设脓未成,其脉自紧数。紧去但数,脓为已成也。

夫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上气燥而喘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极饮过度所致也。咳家,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

咳而脉浮,其人不渴不食,如是四十日乃已。咳而时发热,脉卒弦者,非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之。其脉沉者,不可发其汗。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不可治。

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淡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淡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转盛。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病淡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淡饮,胸胁支满,目眩,甘草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小青龙汤主之。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可与十枣汤。

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img168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心下水停,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

病人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荣卫气不周故也,久久自瘥。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也。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水也,五苓散主之。

先渴却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白话图解】

问:上焦有热,因咳嗽而成肺痿。肺痿病是怎样得的呢?老师回答说:有的是由汗出太多,有的是因呕吐,有的患有消渴病,小便过多,有因大便秘结,常服泻药而下利,使津液受损,所以引起此病。

寸口脉不觉得浮,反而发汗,阳脉早散,阴脉不涩,三焦上下出入迟缓,阳气内入不外出。阴脉不涩,身体反见寒冷,而内心烦躁,多吐,口唇干燥,小便反难,这是肺痿病。病因是由于津液受损而致,以致大便像烂瓜,也像猪脑的样子,这都是因误施汗法的缘故。

肺痿病人,要咳嗽又咳不出,只咳出干沫,病情延长久了,会兼见小便不利,严重的病人会出现浮弱之脉。

肺痿病人,只吐涎沫,而不咳嗽,也没有口渴,必定会遗尿和小便频数。这是由于上部肺虚的缘故,所以下部的肾和膀胱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又因为病人肺中寒冷,必然出现目眩,涎唾多,可以用甘草干姜汤以温补肺脏。

老师说:肺痿病,咳唾,因燥喜欢饮水的,病会自然痊愈。如果病人常无故张开嘴巴,是呼吸气短的缘故。

咳嗽而口中津液自生,舌苔滑润,这是上有寒气,不是肺痿。

问:寸口脉数,病人咳,口中反有污浊的涎沫,这是什么病呢?老师回答说:这是肺痿病。假使口中干燥,咳则感觉胸中隐隐作痛,脉象反而出现滑数,这是肺痈病。

病人咳嗽并见脓血吐出,脉数而虚的,为肺痿病。脉数而实的,为肺痈病。

问:患咳逆病,怎样通过诊脉知道它是肺痈的呢?这种病应当有脓血吐出,而吐脓血就会导致死亡,以后果然吐脓血而死亡,它的脉象属哪一类的呢?老师回答说:寸口脉微而数,微为风邪,数为热邪,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其邪尚浅,可随呼吸而出,而不入于内,仅仅伤及皮毛,如热邪深入,由荣及血,随吸气入内,而不出于外,于肺叶之间留恋,这样,在风伤皮毛和热伤血脉的情况下,风邪由皮毛而进入肺,使病人出现咳嗽,口干,气喘,胸满,咽喉虽干燥,却不渴饮,有很多污浊的涎沫吐出,常常恶寒而战img169。病势进一步延续,热邪经过血液因之凝滞,结成痈脓,吐出像米粥样的臭痰。病初起而未成脓的时候,还可救药,如脓成,恐怕就成为不易治疗的危险之候了。

咳嗽而有胸胀满闷的感觉,振战寒冷,脉数,咽喉发干,不想喝水,常常吐出污浊的唾液,味腥臭,拖延日久则吐粳米粥状的脓血,这是肺痈,治疗以桔梗汤为主。

肺痈证,胸部胀满,全身以及面目水肿,鼻塞,流清涕,失去嗅觉,闻不出香臭酸辣的气味,咳嗽气逆,痰涎阻迫肺系而发出喘鸣声,治疗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

寸口脉数,趺阳脉紧,数主热,紧主寒,寒和热相搏击,所以病人振战寒冷而咳嗽。

趺阳脉浮缓,胃气如常,这是肺痈。

问:振战寒冷发热,寸口脉滑数,病人饮食起居都很正常,这是痈肿病。医生反不知道,却用伤寒方法来治疗,故不会痊愈。怎么知道是有脓的呢?脓之所在,如何鉴别而知道有脓的部位呢?老师回答说:假使胸中作痛,是肺痈。其人脉数,咳嗽吐痰兼有脓血。如果还未成脓,脉象表现为紧数。如果紧脉去,而单见数脉,那就说明脓已形成了。

凡患吐血,喘而咳,气上逆,脉数,发热,不得安卧的,主死。病人气上逆,面部水肿,呼吸时,肩膀随着耸动,脉象浮大,为难治之候。假如又兼泄泻,就更加危险了。气上逆,烦躁,气喘,是属肺胀,风水证要发作,用发汗方法治疗,就会痊愈。

凡酒家,咳嗽,一定会吐血,这是由于饮酒无度所引起的缘故。咳嗽病人脉象弦的,是内有水气,可以用十枣汤来攻下治疗。

咳而脉浮,病人口不渴,饮食减少,这样要经过40日才会痊愈。咳而常发热,脉突然出现弦象的,不是虚象。这是胸中寒气实邪所致,应当用吐法治疗。

经常咳嗽的病人,脉象弦,医生要用催吐药,应当观察病人身体的强弱,并且无发热,才可以催吐,否则不可用催吐药。脉象沉的,不可以发汗。

咳嗽数年,病人脉象弱的,是可以治疗的。脉象实大数的,不易治疗。

脉象虚的,必然感觉头目昏晕,这是因为病人胸中本来有支饮的缘故,应该从水饮这方面着手治疗。

问:饮病有四种,是怎么说的呢?老师回答说:有淡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四饮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回答说:病人原来肥胖,现在变得消瘦,水在肠间,漉漉有声音,这就是所谓的淡饮。饮水后,流在胁下,咳嗽吐痰的时候,牵引到胁下疼痛,这就是所谓的悬饮。饮后水液流行,渗入四肢,应当汗出而没有汗出,身体感到疼痛和沉重,这就是所谓的溢饮。咳嗽气逆,要倚床呼吸,气息短促,无法平卧,病人的体形好像水肿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支饮。

留饮的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时痛更厉害。

胸中有留饮,病人短气口渴,四肢关节疼痛,脉沉,这是有留饮。

凡心下有留饮的,病人必然出现背部恶寒,寒冷部位如手掌般大小。

病人脉伏,自欲下利,下利后一时感到爽快舒适,虽下利后,心下续见坚硬胀满,这是留饮去的趋势。应该用甘遂半夏汤治疗。

患痰饮病的,应该使用温药加以调和。

心下有痰饮,胸胁感到支撑胀满,目眩,用甘草汤主治。

病溢饮的,应当发汗,用小青龙汤主治。

支饮亦有气喘而无法平卧,同时出现呼吸短促,但是脉象却与正常人一样。

膈间有支饮,病人气喘胀满,心下痞塞坚硬,面色发黑,脉沉紧,已经得病数十日,经过医生用吐法和下法后,不愈,用木防己汤主治。

呕吐的病人,本来会口渴,渴是快要痊愈的现象,现在反而不渴,是心下有支饮的缘故,用小半夏汤主治。心下有支饮,病人感到头目昏眩,用泽泻汤主治。

支饮病病人,出现咳嗽而烦,胸中痛,会突然死亡,如果不突然死亡,延续到100日或1年,用十枣汤治疗亦可。

膈上病,胀满、气喘、咳嗽、呕吐,发作的时候,有寒热出现,背痛,腰疼,眼泪自出,病人身体颤抖,而且摇动得很厉害,这必然有伏饮。

病人饮水过多,必定突然气喘胀满。凡是食少而饮水多,水容易在心下停留,重的引起心悸症状,轻的则呼吸短促。

两手脉皆弦,是寒病。皆是由于大下后身体空虚,如果只一手脉弦,是饮病。肺中有饮,脉不弦,只感觉常气喘和呼吸短促。

病人一边肩臂无法举起,有时又转移至另一手臂,脉象沉细,这不是风证,是上焦必有痰饮的缘故。脉象虚的,是轻病,荣卫气暂不能周转全身的缘故,时间久了,可以自行痊愈。

腹部胀满,口舌干燥,这是肠间有水气的征象,用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主治。

假如瘦人脐下悸动,吐涎沫,而又感到颠顶眩晕,这是水饮上逆的缘故,用五苓散主治。

先口渴而后呕吐,是心下停有积水,属于饮病,用半夏加茯苓汤主治。

心有水,心下坚筑,气息短促,厌水,不想喝。肺有水,吐涎沫,欲饮水。脾有水,气短而不舒畅,身体沉重。肝有水,胁下支撑胀满,喷嚏时牵引胁肋疼痛。肾有水,心下动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