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泡菜的加工
优良的泡菜成品应该是清洁卫生,保持新鲜蔬菜所固有的色泽,香气浓郁,组织细嫩,质地清脆,含盐2%~4%,含酸(以乳酸计)0.4%~0.8%,具有一定的甜味和鲜味,能够保持原料中原有的特殊风味。
(一)工艺流程
原料→选别→修整→洗涤→入坛泡制→发酵成熟→成品
(二)操作要点
1.原料选别
凡是组织致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而不易软化的新鲜蔬菜都可以用来制作泡菜。苦瓜、嫩姜、大头菜、球茎甘蓝、大蒜头及嫩豇豆等腌制的泡菜最耐贮藏,可以贮泡12个月以上,胡萝卜、萝卜、青菜头、甘蓝、草石蚕、菜豆、青辣椒腌制的泡菜可以贮泡3~6个月,冬瓜、嫩黄瓜、莴笋等腌制的泡菜一般只能存放1~2个月左右。而菠菜、小白菜、芹菜的叶片等由于质地柔软而不适宜制作泡菜。
2.修整、清洗
去除粗皮、老筋、黑斑等不适宜食用的部分,用清水淘洗干净,适当切分、整理,晾干明水。若批量加工,为保证制品的一致性,也可先用8%~10%的盐水预先泡制1~2天,使其部分脱水后再腌制。
3.泡菜坛选择
泡菜坛也叫上水坛子,其特点是:能抗酸、抗碱、抗盐既能密封又能自动排气,隔离空气,使坛内形成一种嫌气状态,既有利于乳酸发酵又可以防止外界杂菌的侵入。
4.泡菜盐水配制
配制用水最好采用硬水,若自来水硬度较低或使用冷开水,则可以在盐水中加入0.05%的CaCl2、CaCO3等来增加泡菜的脆性。泡菜盐水的含盐量以4%~6%为宜。为增进色香味,还可以加入香辛料、红辣椒、黄酒、白酒等配料。
5.入坛泡制
处理好的原料放入洗净的坛内,一半时放入香料包,继续装至坛口5~8cm,菜要装的紧实,加入盐水淹没原料,盐水距坛口3~5cm。
6.泡制过程中的管理
泡菜坛是依靠其水槽中的水起到密封的作用,因此,在泡制过程中必须注意水槽内的水始终要添满,而且要求清澈,若有浑浊现象,则及时更换清水,避免杂菌带入坛内。泡制过程中不可随意揭开坛盖,以免杂菌进入坛内,引起盐水生花、长膜。
一般新配制的盐水在夏天时需要2~3天即可成熟,冬天约需要7~10天。
(三)泡菜的酸化过程
蔬菜原料入坛泡制的乳酸发酵过程称为酸化过程,根据微生物的活动和乳酸积累的多少,可分为3个阶段。
1.发酵初期
以异型乳酸发酵为主,原料入坛后原料中的水分渗出,盐水浓度降低,主要是不耐盐的微生物活动,如大肠杆菌、酵母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此外此阶段原料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原料组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被盐水溶液代替,气体逸出,因此,此阶段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从水槽中逸出。发酵初期生成的乳酸含量不高,为0.3%~0.4%。
2.发酵中期
正型乳酸发酵为主,由于乳酸积累,大肠杆菌等不耐酸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乳酸菌的活动加快,乳酸积累量可达到0.6%~0.8%。此时坛内缺氧,可抑制霉菌的生长。
3.发酵末期
正型乳酸发酵继续进行,乳酸积累量可超过1.0%,当含量达到1.2%时,乳酸菌本身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发酵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