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人才培养

8.2.2 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竞争上。谁把握21世纪的人才,谁就能把握21世纪,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胜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种行业在占有人才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国与国之间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别。该组织引用最近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以色列为例子。这个国土面积不大,条件极其恶劣,资金贫乏,是人口仅五百六十多万的小国,1997年电子业总销售额72亿美元,电子业的出口为57亿美元。其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在占有人才方面拥有很大优势。该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居世界之首,平均每1000个劳动力就有77名大学生,每10000万人当中就有1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这个数字大大高于美国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着重追求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同时也说明了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拥有一大批高质量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就能在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业也一样,如果拥有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人才,也能在未来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图书馆是集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它不仅要求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中使用信息技术,更需要我们具备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那么,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图书馆转变过程中,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建设,还包含了“软件”建设,即人才的培养。为此,本节就人才培养作一定的描述。

(1)加强人才建设,研究人才对策

●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人才整体认识

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人才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择和任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图书馆在合理培养、使用人才的认识上,应该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推动科教事业迅速发展服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本”的理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长期发展目标,放到议事日程上。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必须抓紧开发;人才是资本,必须要运作;人才是资产,必须要增值;人才是资金,要合理流动的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在内部合理有序的流动;建立馆员竞职制度;改革中层干部任用制,发挥年轻的聪明才智。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在信息社会发挥出信息导航的作用。

●构建新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I.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互换交流模式。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与经济信息流动信息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越境数据流(TDF)这种跨国家政治疆界而流动的信息,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本国的信息服务业,伺机争夺国际市场作为自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应该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人才交流互换模式,缩小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

II.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信息管理面临着由经验型、研究型转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就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知识。所以,作为培养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高等专业学校,其课程设置要更多地吸纳现代科学知识及新技术和理论改造知识来更新传统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应在借鉴外国同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人才。

III.跨学科培养模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它是人类科学体系中一种全方位的高协同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及时利用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并结合我国古代的各种教育意识、现代科学美学、直觉思维、创造过程学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优良传统观、优良美学观、优良科学观,真正成为人类科学系统中的一种全方位高协同的现代科学。

(2)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作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必将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而加速其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支懂专业,懂技术,过得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绝对行不通的。为此继续教育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按继续教育内容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规范化的,如为专攻某一项新技术或推广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而开办的培训班;另一类是规范化的,它承担着对图书馆员知识更新需要的系统提高任务,培训时间较长,目标是要侧重应用的高级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有:

●图书馆学、情报学新成果和新知识。其主要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以及作为图书馆学发展方向的人文图书馆学;计算机自动化编目、分类和编制文摘,图书馆网络化技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图书馆立法;文献资源建设。

●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计算机学。

●职业道德。

●业务能力。除基本技能之外,中、高级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信息吸收、加工、输出能力。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策略为:

第一,成立区域性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咨询专家工作组,从政策和技术上指导图书馆的继续教育人才培训,制订区域内培训计划。

第二,留住业务骨干,稳定专业技术队伍。对于工作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前沿的技术人员,应及时兑现岗位津贴和给予专项补助。在内部环境中形成一个“高薪阶层”,以吸引和稳定一批专业人员来激发、带动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开拓性。

第三,长期制订切实有效的在职培训计划。除一般层次的全员轮训外,应确定中、高层次的重点培训目标,使人才培训高级化。在培训过程中要有远见卓识,积极向国际水平靠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总之,图书馆要想以最少的经费开支和最少的人员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在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安排上,考虑到学科的多样性,学历的多样性,职称的多样性,并要注意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研究、开发和应用图书馆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图书馆管理人才的素质特征及成才规律,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开发图书馆的内在潜力,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3)强化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职能是采集各种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鉴别和整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播,准确及时并方便灵活地向读者提供服务。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系统,还是自动化系统,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一宗旨都是相同的。图书馆的这一宗旨,贯穿体现在它的全部业务活动中。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增大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要从观念上改变过去那种“等人来借书”的被动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来开展工作,即主动了解社会上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利用图书馆藏书丰厚、信息量大的优势,以有偿服务的方式为对方提供收集、整理所需要的专题信息,时刻关注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以便作出灵敏及时的反应,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与有关单位建立较长期的供给信息的关系。这就需要图书馆员有开拓创新的主动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