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研究
(一)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
1.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2002年的GDP总量列全国第18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低是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到2002年年底,吉林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与全国平均水平42%持平,低于上海、广东等先进省份,与发达国家平均75%的科技贡献率相比较相去更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20年吉林省经济要高速健康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必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预计到2020年,吉林省经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科技贡献率将达到60%~70%。
2.科技投入要达到GDP总量的2%。
科技投入是科技活动的重要保障,要实现科技贡献率达到60%~70%这一发展目标,首先需要加大吉林省的科技投入,到2020年,吉林省科技投入占GDP总量的比重由现在的0.88%提高到2%~2.5%,科技投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保证吉林省在“十五”期间的科技投入每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十五”末期科技投入达到全省GDP总量的1.2%左右,“十五”以后,科技投入每年的增长率不低于20%,到2020年科技投入达到GDP总量的2%。同时,科技投入实现多渠道筹集,以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科技经费为主体,鼓励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3.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2001年吉林省每万人拥有工程师及科学家19.26人、科技从业人员32.57人。以中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指标为重要参考,吉林省2020年的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70%,每万人拥有工程师及科学家不低于40人、科技人员达到200人以上,人才素质结构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水平及以上人口所占科技人口总数的比重要达到80%。
最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要十分注重科技开发平台的建设。当今的科技发展要求有高水平科研仪器设备做支撑,尤其在尖端科技研发领域,设备的作用更为明显。预计到2020年,吉林省科技发展当中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占科技投入的比重将由2001年的6%增加到20%以上。
(二)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当中重点行业对科技的需求
(1)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作为吉林省的龙头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也将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吉林省现代化汽车基地的建设,汽车工业对科技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与全球发达的汽车工业相比较,吉林省汽车工业技术相对落后,在未来发展当中,吉林省汽车工业在电子电气、发动机附件、底盘、转向及传动、车轮、车身等方面都急需提高科技含量。
(2)化工工业。化工工业是资源依附性比较强的产业,也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业,从资源探测、开采到产品加工,科技始终是其发展的最大动力。未来吉林省的化工工业在油气勘探、原油冶炼、化工产品研发及化工原料竭尽利用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员支持。
(3)中医药产业。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是制药环节,现代中医药产业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配方、设备和与其他地区科研单位合作的同时,加大科技经费和人员投入,提高自身的医药配方、生产设备以及现代化医疗仪器研发与生产水平。
(4)光电子产业。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具有巨大的科研潜力,拥有中科院的光机研究所和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但是吉林省在此基础上尚未形成强大的光电子产业优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光电子产业发展当中,吉林省应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运作投入。
(5)现代农业。吉林省作为全国的重点产粮区,其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粮食产量为1953.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2%。但是吉林省农业科技含量亟待提高,从种子、化肥、机械化生产、节水以及农产品的后续加工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其中现代化精确农业耕作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将是重点投入领域。
(6)生态环保产业。吉林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重化工业及采掘业的冲击下,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到2001年年底,虽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自然区域看,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每年以1.4%的速度扩展,东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整体功能弱化,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仅存131.6万公顷。如何恢复和保护吉林省的生态环境是未来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集中体现在解决工业“三废”、“土地沙化”、“黑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以及森林病虫害等领域。
针对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危机,也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这场资源危机也是这些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科技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危机的重要途径,接续产业的选择与运行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和人员投入。
(三)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对科技发展的需求
装备制造业是吉林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制造业信息化是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吉林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构架适合于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内部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工作流管理,结合IT技术优化重构企业流程,使企业流程最优,通过并行工程(CE)和协同工作,利用CAD/CAPP和PDM技术,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编制水平,并实现设计信息与制造信息的集成。同时,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吉林省制造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