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模式研究
(一)战略思想
以增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吉林省汽车、化工、中医药、光电子、仪器仪表、新材料六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国有科研院所转制为契机,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体系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抓好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二)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科技的需求以及当前吉林省科技的发展现状,总体目标制定如下:吉林省未来20年的科技发展要紧密结合吉林省“创新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任务,通过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体制创新,建立比较完善且切合吉林省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提高吉林省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吉林省科技实力及科技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全面提高全省人民的科技素质和现代意识和吉林省的知识竞争能力。
2.阶段性目标。
阶段性目标: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国家科技发展“三步走”的阶段目标,结合吉林省科技、经济和发展的实际,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测度和参考基准,提出未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支撑系统在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1) 2050年远景目标: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并不断发展,科技经济社会达到高度协调发展,知识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知识对经济的贡献达到65%以上,部分科技领域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知识中心之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2) 2020年战略目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科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8%以上,知识对经济的贡献达到55%以上,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与保障,为东北地区总体实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3) 2010年阶段目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人才储备及制度创新基本完成。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到2%,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科技投入水平,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比例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0%。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到201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3.具体目标
(1)主导产业。①汽车产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汽车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大科技人才与资金投入,初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跟踪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在尖端技术领域跟上世界发展水平。整合汽车领域的研发资源,注重汽车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成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生产,完成第二代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与工艺设计,初步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提高吉林省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汽车产业综合生产技术水平达到汽车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末期水平。②化工产业。化工产业实现由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向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基地转变,完成无毒无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提高烃类氧化反应的选择性、绿色化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分子筛选催化技术、新型反应工程聚合物改进和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建成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化工新材料基地,完成全三维、高分辨率、数字化等复杂地震勘探技术研发,提高勘探水平,提高老油田采收率3%~5%,为2010年实现化工销售收入1200亿元、原油产量700万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化工产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水平。③光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完成光电子材料、光电信器件、有机发光器件、液晶显示及配套器件、大功率和超大功率固体激光器的技术研发与完善。到2010年,建成先进的信息传输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建成具有吉林优势和特色的人才及技术支撑体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形成规模优势。在平板彩色液晶显示核心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长春光电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基础。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攻克优势农产品在品质、成本、加工上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在品质上取得突破、重要经济指标达到主要竞争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研制成功一批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改进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使生产投入品用量减少20%~3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30%。集约型的标准化安全配套生产与加工技术。通过技术组装与推广,使优势区域生产的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全面达到国家或农业部的行业优质标准,生产成本降低10%~15%。其中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品质达到主要竞争国优质标准,生产成本降低15%~20%。⑤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基因工程领域争取重大突破,重点加强和完善人体干细胞技术及其产业化,建成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体干细胞技术研发中心。继续中药材药效机理研究,攻克参茸药效作用机理分析技术,建立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库,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技术,建成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重视中药质量标准化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开发中心。
(2)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科技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重点造就一批能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和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吉林省教育机构,造就一批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技术产业化开发能力的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总量每年递增3%,到2010年总数达到92万人,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全时人数达到4万人/年。
(3)科技支撑条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发展软环境,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R&D经费中设备购置费用所占比例由当前的10%上升到15%,绝对量保持3.2%的年均增长率。围绕主导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初步建成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农产品深加工的新产品、新技术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光电子核心技术研发平台、长白山现代化中医药研发化学平台,为吉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的实施提供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撑。
(4)农业。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期水平,大力推广良种工程,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及畜牧业防疫科研开发,到2010年使农作物病虫害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杜绝畜牧业疫病。畅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渠道,提升农业产出效率,配合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开展农业机械科研及产业化工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
(5)科技体制改革。完成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实现科技经费行政划拨体制向市场供需体制的转变,形成适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技术中介市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三)战略领域
1.科技开发的战略领域及项目。
围绕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结合吉林省已有的科技力量及未来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吉林省科技开发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领域。以电动汽车(含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汽车电子、信息化管理、智能汽车以及汽车工艺创新为核心的汽车系列重大科技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智能汽车技术开发;汽车数字化开发技术;无切削成型工艺技术开发;汽车系列智能体感器研发;混合动力城市客车CAN总线显示、控制触摸屏的重大专项攻关;汽车覆盖件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注塑件辅成型设备生产、工艺开发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产业化;清洁汽车技术开发;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体系建设;汽车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辅助电源系统(Auxiliary Power Unit,APU)和用于电动汽车的SOFCs的研制;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平分体系建设;汽车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及产业化(包括ERP和数字制造技术在内); 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研发与车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研制在内的汽车电子研发。
(2)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包括农业耕作技术、农田水利、转基因食品、玉米深加工以及农业新产品研发在内的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开发领域。主要包括如下重大项目: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态及生物防治;雨养农业区农艺节水抗旱综合技术研究;多功能生物药肥研究;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草地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与研究;转基因技术在杂交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玉米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吉林省中部玉米带黑土土壤环境障碍因子研究及综合配套技术;灌区数字化管理体系与应用研究。
(3)新材料领域。以石油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新材料重大科技开发领域包含如下重大科技开发项目:轻量化、高强度、耐磨损新型汽车用材料技术研发;有机电活性防腐防锈涂料研制;具有优异转磁和巨磁阻抗性能的铁基非晶合金的研制与开发;稀土材料和磁性功能器件的研制;计算机用关键有机纳米功能材料研发;高性能结构型及功能型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安全气囊用引爆阈值精确可检纳米金属改性的高爆含能材料研制;碳纳米管增强纤维研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淀粉基完全生物降解泡沫缓冲包装材料。
(4)生态环保领域。以黑土地区生态恢复、林业病虫害防治、湿地恢复、小流域治理等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环保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包括: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治理及恢复保护利用研究;东北地区重点湿地及网络恢复、重建保护研究;东北中西部地区“三化”综合整治及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保护研究;重要树种第二代遗传改良技术研究;吉林省主要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以废治碱”材料及技术研究;在干旱沙地推广和示范适应性最强的风沙1号杨;中药材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药品生产中的综合治理废水、粉尘项目。
(5)仪器仪表研制与开发领域。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的仪器、仪表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包括:半导体(有机)照明关键技术研究;平板彩色液晶显示核心技术研究(平板显示技术研究);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
(6)石油化工领域。以烯烃聚合物、化工原料竭尽利用为核心内容的石油化工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包括:新型烯烃聚合体催化剂与结构可控聚合;苯酚烃化合成苯二酚产业化技术研发。
(7)中医药领域。以长白山北药开发利用为核心内容的中医药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包括:鹿茸中活性因子药效学研究;人参活性因子(类似RG3、PDS等)的药效学及工业化生产方法研究;中药抗病毒活性因子及药效学研究;单克隆抗体项目;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疫苗研发。
2.高科技产业化的战略领域及项目。
(1)汽车领域。商用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产业化;连续再生柴油车尾气处理器产业化;第一代、第二代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2)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玉米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包括燃料酒精、生物可降解树脂—聚乳酸、L—乳酸、多元醇及糖醇、淀粉高分子材料等);北方粳稻食用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寒地型紫花苜蓿产业化基地建设;杂交大豆产业化开发;转基因春玉米、大豆产业化示范(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牧草产业化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效益型综合节水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
(3)仪器仪表领域。光电工程基地建设;平板显示系列项目产业化;等离子体全谱仪的产业化;粮食和食品品质快速检测仪的产业化;光电测控仪器系列产品开发与其产业化;光电医疗仪器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变频调查模块系列测控仪器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4)生态环保领域。松嫩苏打盐碱土区适宜造林树种选择、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科尔沁沙地珍贵树种等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刺五加原料基地建设;蓝靛果忍冬科技示范园开发与建设;东北中部城市集群、老工业基地地表水污染综合防治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5)中医药领域。创建长白山现代化中药研发的化学平台;常温超高压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人参、西洋参种子自动处理系统\种植成套设备及收获机械;植物源药物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中药材标准化栽培项目;中药现代化生产系列技术应用项目。
(6)石油化工领域。稀土顺丁橡胶;二氧化碳高效固定为可降解塑料;新型高效绿色稀土分离流程;低成本高性能聚酰亚胺结构材料;高性能镁—稀土合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