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地位
东北是我国机械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东北装备制造业基础好、潜力大、门类齐全,拥有一批关系国家全局的优势产业、行业骨干企业和关键产品,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多种原因东北装备制造业曾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项目的建设,东北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出低谷,产业优势得到恢复和加强,总体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从总体上看,东北装备制造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认为,尽管经济位次和效益指标相对下降,但是,东北装备制造业在重型机械、铁路运输车辆、船舶、飞机、数控机床、军事装备等领域仍然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几乎所有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都有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从综合国力和国防能力以及打破一些国家技术封锁的角度看,东北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没有削弱。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充沛的人力资源,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否进一步提升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挑战性的战略问题。
1.发展基础雄厚,行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显著。
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前,国家把东北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东北地区形成了设施完善、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打造了一批拥有完善的研发、制造和营销网络的行业龙头企业,积累了承担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制造能力、成套能力和宝贵经验。
从全国来看,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集中在重型机械行业、电力设备行业、机床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基础件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市场占有率较高。
重型设备行业的骨干企业有以生产大型轧机、冶炼、重型锻压设备及大型铸锻件为主的我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生产破碎、球磨机及大铸锻件为主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生产选矿和运输设备为主的沈阳矿山机械厂,以生产冶金机械、起重机械、散料机械为主的大连起重·重机集团公司,以及以生产工程机械为主的沈阳风动工具厂。
电力设备行业的骨干企业主要包括哈尔滨电站集团公司(三大动力设备厂、哈尔滨绝缘材料厂、阿城继电器厂)、哈尔滨电线电缆厂、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高压开关及低压开关厂等。
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主要包括沈阳机床集团公司(沈阳一机床、二机床、三机床)、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大连机床集团等。
交通运输设备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哈航集团等;长春客车厂、齐齐哈尔货车厂、大连机车厂等;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基础件的骨干企业主要有哈尔滨轴承厂,瓦房店轴承厂,沈阳电机厂等。
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东北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大型企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规模优势突出(见图1)。
图1 东北三省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北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为聚集点,各具特色、互有分工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齐齐哈尔的重型机械、铁路货运车辆、大型数控机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哈尔滨是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电工仪表、车辆以及飞机、坦克等民用和军用产品,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春以汽车制造、铁路客车制造、光学仪器制造和大型农业机械为特色。沈阳是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城市,大中型企业集中,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机电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大连是我国海洋轮船、机车、轴承、组合机床等重要产地,产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东北装备制造企业为我国填补了众多的产品空白,创造了若干个全国第一,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以及进口替代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传统装备制造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些产品如重型机械、铁路运输车辆、船舶、飞机、数控机床、军事装备等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见表1),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优势。
表1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续表
注:本表资料截至2004年10月底。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和调研资料整理。
2.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同时面临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持双重机遇。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起点,经济发展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必然会引致新一轮设备更新,新一轮设备更新则会引致国内对装备制造业的巨大需求,并对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东北装备制造业正面临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机遇。
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和改革中不断加深的体制性、结构性和阶段性矛盾,中央和各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债转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行政策性破产、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试点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东北地区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实施了主辅分离、下岗分流、资产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改革任务,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2003年东北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到876.2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374.7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50.82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9.1%、55.8%、86.8%。从不同行业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装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5%、63%、58%;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装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93%、74%、67%、60%;仪器仪表利润总额则增长了3.06倍,大大超过装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就东北三个省来看,2001~2003年吉林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增长速度超过了辽宁、黑龙江两省,分别为59%、65%和93%;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扭亏为盈,由原来亏损3.59亿元转为赢利4.46亿元,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31%和48%;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规模继续位居东北之首,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基本上实现了同步增长,2003年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46%、51%和43%。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从调研情况看,东北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许多企业订货已经到2007年、2008年。东北装备制造业如果能够抓住国内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和中央振兴东北的双重历史机遇,瞄准国内外产业升级对装备工业的需求,进行产业、产品和技术升级,东北装备制造业就能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再次成为东北经济富有活力、富有代表性的增长点。
表2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我国工业统计年报》整理。
3.重点大型国有企业正在走出困境,在行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东北装备制造业中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它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一些涉及国防与军事等关键性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成套装备和重要装备产品领域、国防军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由于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历史包袱沉重,以及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等原因,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企业生存遇到威胁。但是近几年来,这些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开始走出困境,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在行业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下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再度快速发展的三个例子: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1年由大连重工与大连起重联合重组、搬迁改造成立的新企业。联合重组、搬迁改造使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实现了走出困境、起死回生的转变,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技术条件和体制优势。在搬迁、改造、重组同时启动交叉进行、矛盾复杂、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大力发挥临港优势和国内一流的大焊接、大加工、大装配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生产经营不仅没有滑坡,反而实现了高速增长,新的供货伙伴和大额订单显著增加。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2003年又进一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利税总额1.15亿元。成为重机行业中经营规模最大、纳税最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是我国目前重工行业中唯一拥有工程总承包资质和出海口的企业。
沈阳机床集团于1995年12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和一个数控系统生产厂资产重组而组建。目前下属3个控股子公司,5个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43.7亿元。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1999年开始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到2002年连续三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发展,2003年公司数控机床产值、机床产销量均居行业首位。2001年、2002年公司连续被评为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集团主要为国防、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原材料、重型机械等领域提供重型数控装备。近年来为国防军工企业开发航母、核潜艇、歼击机、运输机、重型坦克、装甲车、战略导弹等军工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大量专利技术及成套设备。目前为国防领域服务的产品已占该厂产品的60%,形成了提供重型关键设备、检验设备、重要毛坯大件及专利加工工艺的重要保障基地。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设计手段、制造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重大型数控装备的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当代水平。新开发的立、卧二大系列机床的新型谱设计,将影响我国未来10~15年立、卧两大类金属重型车削机床的发展走向。该厂生产的多轴控制,五轴联动重型卧式加工中心,十米数控重型立车,工业CT等填补了国家空白。
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国有企业是东北装备制造业中的主导力量,是东北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不仅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包袱,而是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资源。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东北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民营资本难以进入的生产技术难度高、固定资产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虽然低于其他行业,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例如,我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齐齐哈尔第一机床、第二机床、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集团等企业,如今已成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装备的保障基地。
4.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显著改善,一批技术与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完善和强化,东北地区装备企业普遍进行了一轮技术改造,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部分生产工序实现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高速数控加工。一些企业的关键设备和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始从生存型企业向发展型企业转变。例如,哈航集团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柔性加工装备,先进的理化试验和计量测试装备,产品研发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已经建成先进的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碳钢车体三条生产线和配套试验检测设施,正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轨道客车研发中心,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齐齐哈尔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配置了世界一流的现代设备和设计、检测手段,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引进多条自动化生产线,重点产品和关键工序的制造设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整机和配件研发制造能力基本符合美国AAR标准和主要国家铁路运输的要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14种产品获优质奖章,11种产品获得技术进步奖,90多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其生产的冶炼设备、烧结机、新型干法水泥磨机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通过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7轴6联动数控机床等新产品,拥有技术专利87项。哈电集团生产的水轮机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使国外产品已经很难进入国内市场。哈电集团生产的60万千瓦、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