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东北主要材料科研机构简介
1.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坚持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科研方向定位,以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主要方向,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以及防护技术,并注重材料制备与加工及工程化研究。在材料科学的若干前沿领域,争得国际市场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新型纳米材料、金属功能材料等活跃领域参与竞争;应用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为新材料实用化和产业化,为国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该所在原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原子开放实验室、国际材料物理中心的基础上,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于2001年6月28日成立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该所还设有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研究室。建有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腐蚀与防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北方新材料研究与发展中心。并独资持有沈阳科金新材料开发总公司,控股沈阳金昌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带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在催化化学、工程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色谱为主的近代分析化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有1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选控化学与工程为学科方向,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创新工作。现有10个研究单元,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综合集成开展研究工作,现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另设农业化学实验室,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新药研究实验室,高分子工程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办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高技术产品。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首家上市的所办股份制企业,其中动力电缆附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并已向国外出口产品。
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光学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发光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所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有激发态研究室、发光材料研究室、应用光学研究室、图像处理研究室、光学虚拟部、光学技术中心、光学对抗与测控部、空间光学部、航空侦察与测量部、光电传感研究室、精密检测研究室、CAD研究室12个研究机构。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学、现代应用光学、空间光学、光学工程、信息显示技术、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医用光学、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等。
5.沈阳化工研究院。
沈阳化工研究院是原化工部直属科研单位,现为隶属国务院企业工委管理的大型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以农药、染料及有机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农药和染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标准化委员会,中国农药学会、染料学会均挂靠在沈阳化工研究院。近年来,又建成了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6.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科研机构,是“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该所具备从事树脂复合材料研制的先进技术装备和分析测试仪器,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从事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及其制品等为增强材料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综合研究工作。
7.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是中央196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机械科学研究院的直属的、国内最大的以焊接技术研究与开发及焊接技术产业化的综合性科技企业。根据国家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焊接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基本建立起了四大体系:产业化体系、科研开发与咨询体系、质检与监督体系和行业管理服务体系。自建所以来研制开发了数百种特种焊接材料和数百台自动焊专机和机器人工作站(线)。成果广泛应用于电站、核能、石油、石化、煤炭、冶金、矿山、船舶、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机动车辆、建筑、桥梁、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电子部件、轻工机械及日用家电等各行业部门。
8.光明化工研究所。
光明化工研究所于1964年正式建立,是我国化工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生产基地之一。该所设有化工部气体质量监测中心、化工部特种气体信息站、化工部低温与特气工程技术中心。
光明化工研究所在科研领域已形成低温工程技术,特种气体分离、提纯、检测、包装技术,高纯金属有机源(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醇盐),工业循环冷却水和污水处理技术,隔热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6大专业方向。其中各种电子工业用气体,石油化工、医疗、环保、冶金等行业用纯气、高纯气、标准气、混合气等特种气体,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已进入国际市场,低温粉碎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和装置居国内领先水平。
9.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
营口青花集团公司与洛阳耐火研究院、上海宝钢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共建的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紧跟高温工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开创市场急需的优质高效耐火材料,其中优质镁铬砖,烧成浸渍镁白云石砖、高级含碳砖被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营口青花集团也被辽宁省命名为高技术企业,烧成浸渍镁白云石砖、再结合镁铬砖申报了国家专利。
10.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
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具有一汽集团公司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制造技术开发职能和向全行业进行汽车材料规划管理和研究开发的职能。主要进行先进制造技术和汽车材料的试验和开发研究,为老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并为产品长远发展做好工艺技术储备。同时承担汽车行业有关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油料的开发研究课题,开展引进汽车产品用材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并负责新型汽车(包括引进车型)所有非金属材料的开发、工艺试验,并组织汽车行业有关材料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情报交流与技术协作活动。
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具备进行汽车材料和制造技术开发研究的主要手段,设备仪器配套,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现有试验和加工设备800台,试验仪器58台(套)。
1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建于1959年,是我国化工行业最早建立的八个综合性科研单位之一,成功开发出万吨级硝基苯加氢制苯胺、万吨级有机硅等生产技术。中国石油催化重点实验室吉化研究室、中油股份公司吉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均设在研究院。
12.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长期承担大量国家、部、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航空航天、舰船、机械、电子、化工、医药、汽车、建筑及民用等行业和领域。现在已形成科研开发和产业两大主体。科研开发主体由黑龙江省胶黏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胶黏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芳烃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精细化学品研究所等单元组成;产业主体由黑龙江省胶黏剂中试基地、8个以高新技术及产品为依托的股份公司及其他实体组成,辅之以相应的质量监督系统、条件保障及服务系统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
13.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研究院。
大庆石化分公司研究院下设炼油研究室、化工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树脂研究所、环保研究室、过程开发室等六个主要研究单位和仪器分析室、科技信息室、中试车间等三个辅助单位。主要从事炼油、化工、聚烯烃、精细化工、环保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院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高、作风好的科研队伍,实验装备先进、齐全,中试厂房、公用工程成龙配套,共铺设仪表风、高纯氮气、氧气、氢气、合成气、天然气、中/低压蒸汽、乙烯、二氧化碳和瓦斯气等十条管线,分析仪器和实验设备近500多台(套),分析、测试手段齐全。已逐步在加氢工艺及催化剂、天然气化工、聚烯烃工艺及催化剂、α-烯烃制备、树脂加工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化工中试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加氢技术研究中心均设在该院。
14.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焊接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建筑材料系,另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及材料分析测试中心。2001年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2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各部委的基础研究及重点工程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天用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成形加工、特种成形加工技术、材料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材料加工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最优化控制技术等。
15.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及轧制技术以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无论在师资和科研实力上在学校都具有显著的位置,在国际、国内的材料、冶金等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和材料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应的过程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在超级钢的研究开发、轧制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数模调优、人工智能应用、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热能与环境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16.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10月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化工学院在省内化工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事化工产品制备、分离与精制、功能材料及单元反应及工艺、生物技术的应用高性能、耐热工程塑料、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17.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材料研究和开发集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等部门,拥有无机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汽车专用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研究实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