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那些以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在我国归为第三产业。我国于1985年才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统计体系,第一次对我国第三产业做出明确划分,并将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了“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现代服务业专题首次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了定义: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了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

从广义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是指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如图1所示。

img97

图1 现代服务业内涵

2.东北现代服务业的研究重点。

服务业共包括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

img98

图2 服务业分类构成

img99

图3 服务业各构成之间的关系

在图3所示内容中,生产和市场服务业是支撑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是此次研究的重点方向,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突出问题,确定现代物流和制造服务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具有应用性、集成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一定是具有前瞻性的高科技内容,更多的表现在对现有成熟技术和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集成,是应用性和操作性要求更强的支撑。它不仅包括以信息化、标准化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支撑,还包括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科技条件与科技人才的支撑,以及科技政策和创新环境的保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