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高新区能做什么——高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一)现代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工业园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源动力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过渡。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则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科技工业园区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区域,带动了其他区域的发展,打开了产业向上发展的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主导世界经济的力量正在从工业区向科技工业园区转移,科技工业园区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增长极和原动力。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实行政府和国防采购、引导全球资本集聚、发展风险投资、推动全球高新技术产品自由贸易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硅谷,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伟大奇迹,成为高科技的标志。目前,美国各种类型的科技工业园区约为800个,由硅谷主导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虽然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由于中国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够成为制造业大国,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摆脱物质生产的束缚、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移、集中力量从事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的结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21世纪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而国家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是中国今后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期,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向人均GDP 4000美元过渡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是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转型阶段,既存在快速发展的条件,也存在诸多发展的障碍。按国际发展经验,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4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格局剧烈调整、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时期;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将发生质变的时期,结构、体制、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剧变,既酝酿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稳定性。发展的机会把握得好,就有可能像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一样,会实现经济的起飞,否则就有可能像拉美一些国家,陷入发展的怪圈,停滞不前。
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深刻的变化,必须实现多方面的转变。从发展的动力来讲,需要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要素价格低廉将不再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竞争优势,决定竞争的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制度创新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在初始阶段,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廉价优势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较低水平,由此支撑了这一阶段的高增长。现代产业发展已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而现代企业竞争也从成本和价格转向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从中国的发展来看,现在低工资并不是我们的明显优势。以1998年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还低20%。与发展驱动因素的转变相对应,社会经济形态要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研发和技术创新应当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生产方式,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将逐步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经济体制上来讲,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让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成为发展的突破口,在制度创新方面,政府要构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降低经济发展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即重点是构筑宽畅舒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环境,构筑为民、便民、亲民、安民、富民的综合服务环境,建设竞争、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市场体制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格局。
(三)建设创新型经济,国家高新区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的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着脱节的问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造成的科技、教育资源分割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难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融合,难以形成合力,科技资源不能有效集成,科技投入的效率低,科技发展不够与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存。实践初步证明,高新区是一种有效解决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机制,能够超越地区、部门的界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融合科技、教育、经济资源。由于国家高新区位于科技、教育力量比较集中的地区,通过高新区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运用市场的力量,能够调动有关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的积极性,有效集成科技资源,可以形成技术创新的良好机制。特别是在中国今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国家高新区将发挥先导作用。
目前,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在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源头、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在国家振兴中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一大批大学、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资源,正在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集群,成为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2003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年R&D投入420亿元,占全国企业R&D投入的50%,高新区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到2003年年底,我国共有创业服务中心、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489家,其中281家在高新区内。国家高新区正在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国家战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国家高新区为重要依托。
东北地区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同样必须把建设国家高新区放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位置。通过高新区的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形成知识经济的增长极,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