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战略
东北石油资源型城市主要有黑龙江的大庆和辽宁的盘锦,两市所面临的问题既有相似性(如后备资源不足、非油产业薄弱等),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庆的石油开采规模远远高于盘锦,因此也造成大庆转型的难度较大;二是盘锦的区位优势(如具备港口)和周边的工业基础,是大庆所不具备的。因此,大庆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更具有代表性,同时,大庆的相关资料更加丰富。因此,这里我们主要把研究着重点放在大庆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战略上。
(一)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1.后备资源不足,储采比例失衡。
截至2003年年底,大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8亿吨,探明可采储量23.1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7.74亿吨,已采出地质储量的36.3%,可采储量的76.7%,剩余可采储量仅有5.4亿吨。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一些主力油田综合含水达到90%以上),可采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已接近经济极限。近几年每年提交的可采储量只有2000万吨左右,储采失衡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2.非油产业薄弱。
2003年,大庆实现工业增加值918亿元,而非油工业仅为184亿元,占21%。大庆经济的64%,来自于石油开采业,地方财政收入的72%来自石油经济。作为接续产业的石化工业,虽然具备一定规模,但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低,而且还受到原油加工量不足,化工原料严重缺乏的制约。盘锦市的现状也基本如此。2002年,全市GDP的65%,财政收入的80%来自于油气开采及相关产业。
3.生态环境退化,生态治理任务艰巨。
大规模、长时间的石油开采等生产活动,使大庆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目前,大庆森林覆盖率仅为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已达84%,特别是油田开采区由于钻井等机械活动,一些地方已经寸草不生,草原荒漠化程度高达95%;耕地沙化、碱化严重,已有50万亩不适合耕种;由于油田生产大量用水,大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年超采量接近1亿立方米,大庆西部已形成55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恢复和保护好大庆的生态环境,任务相当繁重。
4.科技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持力度较小。
如大庆近年来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列支科技三项费3800万元,而真正用于科技创新的不到1500万元。2003年全市高科技企业数量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经济的2.9%;全市12.3万名科技人员中,有65%集中在石油石化领域。
(二)产业转型科技需求的重点领域
1.做长石油工业。
通过上一批加大开发勘探力度、联合开发外围四低油田、做大天然气产业等方面的项目,延缓石油生产开采期,实现以气补油,以多补油,把油产业的寿命延长。通过老油田采用先进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利用现代的勘测技术,对大庆周边油田加大勘测力度,发现更多的可采储量。
2.做深石油化工产业。
(1)将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做大。目前,大庆已初步规划了百万吨乙烯、百万吨聚丙烯、百万吨复合肥、百万吨甲醇、百万吨醋酸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对完善大庆的石化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2)做长做深石化产业链。在完善石化基础原料生产的基础上,应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汽车塑料、汽车橡胶等产品,还应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如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及中间体、生物化工、炼油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形成精细化工企业群。
3.发展天然气化工。
随着国际能源形式的变化,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在我国以往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主要作为燃料加以消耗,作为化工原料的比重较小。今后,应充分利用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的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化工及其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将是今后油田城市产业转型的另一重要方向。
4.大力发展非油产业。
非油产业是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东北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的非油产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制造业。可以依托东北机械工业基础,结合多年来油田开发形成的石油机械制造的基础,做大做强石油和石化机械制造业,把大庆建设成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中心。
(2)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大庆,已有一定基础,应充分利用依托北方软件园,加快北方软件园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及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网络通信、计算机、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出拳头产品。
(3)现代中药和保健品产业。东北地区丰富的北药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特别是以北药资源为主体保健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北药资源的开发,基本处在空白状态,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中药提取技术,高起点、规模化,发展以北药为中心的现代中药和保健品产业,使现代中药和保健品产业成为东北石油资源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
(4)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东北的自然优势,发展规模养殖奶牛、生猪、优良畜种的培育和繁殖技术,同时大力发展乳制品、豆薯制品、禽畜产品、玉米和大豆深加工产业。重点拉长和壮大乳业链、玉米链、大豆链和肉制品链。
5.生态环境治理。
油田多年的开采,对油田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大庆的土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应在环境治理上加大投入,使油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产业转型科技支撑的战略措施
1.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资金支撑体系。
东北石油资源城市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采油的同时,地方工业发展缓慢,因而造成地方财政收入有限,难以完全依靠地方自身积累实现产业转型。因此,对石油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国家必须在资金上给予相应支持。
第一,应由中央财政,拨出专款建立石油城市转型科技支撑专项资金,直接面向地、县一级科技厅(局),支持石油城市的转型。
第二,中央政府应保证科技三项费用足额到位,并逐年增加,加强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保证地方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立具有石油资源城市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一,要加快产学研的联合。支持各类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实现大学与企业结合,科学家与企业对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应搞好科技园、创业园等孵化器建设,促进科技变项目,项目变企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重大关键性技术攻关,搞好共性技术的推广普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建好中介组织机构和信息服务网络,为科技与经济融合提供宽广平台。
第二,推进体制创新。尽快打破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中直与地方企业科技成果难以交流、科技人员条块所有的现状,放开搞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型、服务型机构,通过重组调整、人才分流,充分释放全市科技潜能;结合存续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其科研机构走向市场,使大企业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由内部封闭循环变为全市通用共享;加快建立有续、透明、开放的科技市场,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国家应在人才培训方面给予支持,建议国家以大庆高新区为依托,整合人才资源,在大庆高新区设立并优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的软硬件建设和多层次的人才培训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在吸引和稳定人才方面给予政策,鼓励、支持掌握高、精、尖科研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引导两院院士到大庆高新区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将他们的研发基地放在大庆高新区,鼓励院士到大庆高新区组建科研院所,用高新技术改造大庆老石油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
3.进一步完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
探索科技资金使用与管理新机制。由过去科技资金无偿投入,向贴息贷款、周转金与无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运用市场化机制不断增加政府的有效投入,用政府少量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大量跟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科技资金的投资效益和扶持作用。同时应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发展高科技项目,壮大科技竞争实力;引导各类商业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工商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资金“瓶颈”。
4.建立国家级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提高区域自我创新能力。
大庆在石油化工领域有大量的专门人才和专业研究机构,在城市转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联合国内相关的知名科研院所,以大庆为龙头,建设若干国家级的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作为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方面的研发基地,建议科技部在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审批时,对大庆给予一定照顾。
5.落实大庆市的地级财政权益,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促进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建设。
目前大庆市财政仍然不是独立的一级财政,大庆市中省直企业主体实现的增值税全部上缴国家和省里,市财政享受不到税收分成。大庆油化产业占全市GDP的70%以上,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转移,形成大庆特有的高效益与低财力的矛盾,造成大庆市财政压力大,接续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建议切实落实大庆地级市的权利,打破所有制界限,中省直企业与地方企业的税收在中央地方分配上一视同仁,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当前中省直企业增值税留给地方的比例尽可能高一些,以支持大庆产业转型的顺利推进。
6.国家在项目审批上给予适当倾斜。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离不开新的产业项目的支撑。国家在计划和宏观决策时,应适当放宽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方面的政策限制,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将对经济转型有较强牵动作用的产业项目列入重点项目盘子,在国债资金、资源配置以及其他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在石油资源型城市优先布局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
此外,科技部可以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划出一块作为东北专项,支持东北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性科技创新,对资源型城市如大庆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7.改革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原料的计划统管体制,地企联合发展新石化产业。
石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是振兴大庆乃至黑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石油化工是大庆最具发展前景和发展优势的接续产业。而目前由于计划体制的限制,大庆缺乏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资源。建议国家放开部分原油计划,用于发展大庆石油深加工产业,促进大庆地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