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响尾蛇”、英国“火光”空空导弹

美国“响尾蛇”、英国“火光”空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代号为AIM9,是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目前已发展成多品种的系列导弹。第一代是该系列导弹的研制基础,共有十多种不同型号。但其原型AIM9A没有成批量生产,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是AIM9B。1948年美海军武器中心开始研制这种导弹,1953年9月发射成功,1956年7月开始服役。

“响尾蛇”导弹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1956年投产的第一代为A、B型,以后又不断改进形成第二代,即C、D、E、F、C、H、J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第三代,L型从1971年1月开始研制,1976年批量生产,该导弹已初步具有全项攻击能力,离轴发射角度大,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都用它击落过飞机。该导弹装备部队初期是采用尾后攻击方式的专门攻击发动机尾喷管,在尾后爆炸,所以取名“响尾蛇”是很有道理的。

这种导弹弹长2.84米,弹径127毫米,翼展609毫米,发射质量75千克,发射距离1~7.6千米,最大标准射程和最大使用高度分别为11千米和15千米。导弹由制导控制舱、战斗部、触发引信、红外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弹翼等六部分组成。弹体为圆柱形,头部呈半球形,由被动式红外制导,携带破片式杀伤战斗部,采用红外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杀伤半径约为11米。

该导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成批生产每枚约3000美元,其可拆卸部件不超过24件,制导装置体积小、线路简单,只有7个电子管。30多年来,美国空军和海军在AIM9B的基础上作了10多次改型,型号其多,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空空导弹系列。除美国自己使用外,该导弹还大量出口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台湾省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1958年,在台湾海峡空战中,“晌尾蛇”导弹就已用于实战。以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和英阿马岛战争中都有过出色的表演。

AIM9“响尾蛇”导弹既可对敌机采用尾后攻击,又可进行迎头攻击。这是因为后续研制的“响尾蛇”型号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红外寻标器,在较低的温度(上百摄氏度)下就可以追寻目标。这样,导弹可以不用专门追击敌尾后发动机排出的较高温度的热量,而探测飞机外壳部位因受高速气流摩擦生成的热量红外线就可以攻击了。

英国在1951年也曾研制过一种红外制导的“火光”空空导弹,并于1958年装备英国空军和海军。但由于该导弹电子设备很复杂,且红外导引系统不能在大雨或密云聚集时工作,于1969年停止生产。

“火光”空空导弹采用被动红外自动导引系统。弹长3.19米,弹径222毫米,翼展750毫米,发射质量136千克。射程1.2~8千米,射速大于2倍声速,采用尾追攻击方式,单发杀伤概率为80%。战斗部采用普通高能炸药,重22.7千克,由红外近炸引信起爆。动力装置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为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