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干货版之二:你没迟到


本文是罗胖读凯文•凯利《必然》第一章的笔记。

未来科技什么样?

凯文·凯利说,且慢。

先来了解下未来科技的出现方式吧。

事物的出现方式,我们熟悉的有三种:

1.陡然出现。东方红,太阳升……然后你懂的。

2.慢慢成长。老牛是小牛变的。老草是嫩草变的。大妈是班花变的。

3.中途突变。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但是未来科技出现的方式和上述三者都不同。

它是——“形成”Becoming。

1.渐变。

2.变了之后,连亲妈都不认识。

3.变的过程,绵长而持续,让你感觉不到。


这是人类经验中从来没有过的一种降临方式。

为了解释它,凯文·凯利于是生造了一个词汇——进托邦

如果《必然》这本书火了,你要是不知道“进托邦”这个词,出门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进托邦”区别于我们对于未来的另外两种想象:“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所谓“乌托邦”,就是理想社会。

但是凯文·凯利说:“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每一种乌托邦的构想,其中都存在使其自我崩溃的严重瑕疵。”

▸所谓“反乌托邦”,就是糟糕社会。

机器统治人类,老大哥胡作非为,核大战后人类毁灭之类。

但是凯文·凯利说:“大部分反乌托邦故事里的瑕疵也是不可持续的。灾难越剧烈,反乌托邦就消失得越迅速。虽然灾难引发混乱,但应对系统会很快地自组织起来进行应对。”

举个例子:如果遍地小强盗,那就会出现大强盗。后来呢?大强盗会变成政府。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凯文·凯利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贪婪就可以解决无政府的问题。”

那,“进托邦”是个什么鬼?

下面这段话很重要:

“不过,反乌托邦和乌托邦都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会是“进托邦”(protobia)。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到达了进托邦。

进托邦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是一种进程。

在进托邦的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进,也是一种温柔的进步。进托邦中的“进”(pro)来自于“进程”(process)和“进步”(progress)。

这 种微小的进步既不引人瞩目,也不鼓舞人心,极易被我们忽略,因为进托邦在产生新利益的同时,也在制造几乎同样多的新麻烦。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成功。而对 今天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又会给明天埋下隐患。随着时间流逝,真正的利益便在这种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的循环扩张背后逐渐积累起来。” 

这段话后头,有四层意思:

一、“不断升级”变成一种常态。

想想你手机里的那些APP吧。每周升级,不是为了更好,只是维持它的正常存在。

升级,成为它本身存在的方式。

某种意义上,未来科技也是这副德行。

升级,不停地升级,每次你也没觉得有多大变化。但是不升就是不行。

一个手机APP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0天。


二、我们都将是“菜鸟”。

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也就是说,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

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所有人都会成为菜鸟。永远都会是菜鸟。

所有人。永远。这与你的年龄,与你的经验,都没有关系。


三、“变化”在欺骗我们。 

因为变化是一个持续渐变的过程,我们根本就意识不到。

因为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所以我们总是会被“变化”欺骗。

一堆例子:

最早的电影,就假装成戏剧的样子。

最早的电视,就假装成电影的样子。

最早的视频网站,就假装成电视台搬到了互联网上的样子。

最早的互联网,就假装成只能输送点文字的样子。

最早的虚拟现实,就假装成电影的样子。

等它长大了,多年后回头一看,你一拍大腿,靠,上当了。

原来它就是它自己。它小时候的样子是骗你的。让你以为认得它。

 

罗胖插嘴:

媒体业讨论“媒体融合”很热闹。实质就是传统媒体怎么拼接成新媒体。

我打了个比方——

出门看见一条狗,喜欢。回家就琢磨怎么用四只金华火腿拼成一条活狗。

新媒体在“形成”Becoming的过程中,只不过像是媒体罢了。

按照凯文·凯利的理论,它长大后,其实没准儿是别的东西。

 

四、你没迟到。

这句话是这章中最值钱的一句话。原因是——

• 如果回到1985年,你随便注册一些大公司的域名后来都能发大财,对吧?

• 当时那些大公司完全无感,没人拦着你注册发财,对吧?

• 现在也一样啊。未来20年会出现的东西现在一样也没出现。或者是假装成别的东西。

• 看一眼你周围,所有的东西未来都会变。随便认出一个,然后推动它向未来的方向转变,你就发财了。

听起来好有道理。

以下这几段话必须引用原文: 

“1985年当时的互联网还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消费者的期望不多,行业的壁垒又极低。做一个搜索引擎!当开网店的第一人!播放业余爱好者拍的视频!当然,这些都是当时。”


“现在看来,前几波的开拓者好像已经开疆拓土,把每一个可能的角落都开发得一干二净。他们留给今天这些后来者的,似乎只有困难和苦涩。但是问题在于,仅就互联网而言,什么都还没有发生呢!互联网仍然处在开端的开端。” 


“如果我们能够乘坐时光机前往 30年以后,再从那时的视角来回顾现在,我们就会意识到,在 2050 年,大部分运转人类生活的伟大产品,在 2016 年以前,都还没被发明出来。” 


“在 2050 年,会有另外一个白胡子老头问你:你能想象在 2016 年当一个发明家会有多棒吗?那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你随便找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加上人工智能,上传到云里面去。那时的设备里不像现在,传感器成千上百,很 少有超过一两个的。那时的期望不多,壁垒很低。成为第一轻而易举。”


“过去 30 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

但即将到来的将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将会成为他物。

今天确实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佳开始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