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民除了一般的常规性节日外,由于这里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所以各地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
长鼓舞
每逢节日喜庆,嘉宾来访,瑶族必跳长鼓舞欢迎。相传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莎十三妹与人间的一个小伙子结为夫妻。一个恶人想害死年轻人而霸占十三妹为妻。盘古王得知此事,把莎十三妹召回天庭。莎十三妹告诉丈夫,只要到南山上砍棵琴树做长鼓,等到盘古王婆诞那天击鼓跳上360圈,就可上天庭与她团圆了。从此后人每逢盘古王婆诞那天就要跳长鼓舞。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整套动作刚劲有力,粗犷洒脱,把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雄劲刚强的性格,表现得维妙维肖。其中“斗鸡”、“射箭”、“虎跳龙门”等动作,舞姿优美奇特,但难度也很高,需要娴熟的表演技巧。长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表演者随着舞蹈动作,变换节拍,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来达到其艺术效果。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有4人、6人、8人的),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
开唱节
瑶家风俗规定,从农历二月初二起一直到七月初七,是不准唱歌和谈情说爱的,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七月初七,传说是瑶族的祖先——盘古王的诞辰。盘古王开天辟地,在劳动中编造了歌,所以粤北连山一带的过山瑶把这一天定为“开唱节”。盘古王就是传说中“开天地”的那位英雄,他不但是瑶胞的始祖,也是汉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唐王是指唐朝盛世的圣明君主,实际上也是借唐来泛指我们民族的先圣。狗头王即宋代的开国之君赵匡胤。瑶族有两首民歌反映这一事实,现录于下:番帮过人十二姓,过到海中既不行;大哥船头急许愿,唐王相救正太平。番帮过人十二姓,过到海中船不游;大哥船头急许愿,大船悠悠州过州。
这两首民歌,虽然语言比较粗糙,但朴实无华。歌中大意说瑶族有十二姓,从外番过海而来,遇险许愿,才为唐王相救,平安抵岸。现在瑶胞的确还有盘、房、邓、李、沈、唐六大姓,罗、龙、王、冯、赵、钱六小姓,共十二姓。这十二姓瑶胞,不忘救命之恩,叩神还愿,唱跳一番,这就是“跳王”的起源。后来,凡是叩过盘古王和许过愿的,应验后都要“跳王”还愿。比如遇到几年禾谷不丰熟,或家人小孩有个三灾六难,就叩盘古王许愿,以后年成转好,病去灾消,就要“跳王”还愿。“跳王”自1958年停止,1980年后陆续有所恢复。从民俗的角度看,它不是单纯的迷信活动,还有纪念、祭祀和契约的性质,反映了瑶胞格守诺言的美德。
瑶胞的婚俗曲江、乳源等县,散居有部分瑶胞,称为“过山瑶”。瑶族社会的家庭组织,实行父系小家庭制,子女结婚后多数分居,另行组织新家庭。其家庭成员一般包括夫妻及未婚子女。夫妻之间比较平等,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普遍早婚,离婚和再婚现象亦较普遍,但一般不受歧视。“过山瑶”的婚姻大部分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的,女方还要接受一定的聘金。新婚之日,新郎步行到女家,男女双方的亲友到女家参加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