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索尔仁尼琴从1967年开始写作的文学—生活札记,到1974年结束。1967年,他在苏联文学界处于沉寂和孤独中,1962年发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带来的一帆风顺已离他而去,这个时候他把自己从事写作以来的经历和感悟写了下来;1974年,他在最后一篇札记的末尾写下的写作地点是“苏黎世山区”,那是被驱逐之后新的生活地点。
《牛犊顶橡树》是一部关于苏联国内“文学生活的特写”,其中讲到自己作品的遭遇。另两部均为长篇小说,与《1914年8月》组成三部曲,表明作者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对列宁进行了攻击。主张“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恢复“古老的俄罗斯生活方式”。
这本书记述了索尔仁尼琴从事写作开始到他被驱逐出苏联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地下写作时期的胆战心惊;受到《新世界》杂志青睐而得以发表《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轰动后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写作原则与再次受到冷漠;第二次地下写作经历;作品偷运出国在国外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获得诺贝尔奖;被拘捕;被驱逐出境。
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