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五言体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表达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音乐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

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