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曲家、大提琴家奥芬巴赫(1819-1880)的《杰奎琳之泪》,竟在百年后和一个也叫杰奎琳的英国大提琴才女相 遇。我想当杰奎琳·杜普蕾(1945-1987)演奏这首百年前与她同名者之“泪”时,或许她的心泪在流淌,否则,她的琴声怎么会有令听者心灵难以自拔地 深“陷”其中的巨大魅力?杰奎琳·杜普蕾的弓弦生涯,不仅在用技艺,还在用神魂,用生命,否则,她的人生怎么会只有42年?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第一次听 她演奏《杰奎琳之泪》时就说:“象她这样把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里去演奏,恐怕根本就活不长。”
影片《阿育王》主题音乐--尽情哭泣
一个痴情的王子,一个美丽的公主,一个威武的勇士,一个残暴的君王,一段生死缠绵的爱情,影片《阿育王》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爱情画卷。倾听此 曲,如同感受着一场分离了一生的爱情,那种两相望望不见的思念和悲痛锋利如刃,割在心上,没有血,只有泪。音乐,流过心间,总会有痕迹,却说不出哪里有一 个伤口,在轻轻轻轻地痛。手有一支烛,未点;心中一管箫,不吹,而等着的一个人,今世不再来......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 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诀别(The Day I Lost My Love)
一首很经典的凯尔特曲子,缱绻的忧伤低沉怀绕,钢琴的清澈如水,低音长笛的黯然神伤,提琴的沉敛深情,都一一借来缓缓诉说。凯尔特人面对死亡的方式十分特 别,他们相信人可以复生,可以跨越黄泉地狱重新回到所有爱的人的身边。尽管关于复生魔法的传说,在凯尔特的文化中时有所闻,但在面临诀别的一刻,这份不舍 的企图,总还是转变成深深的期待。凯尔特人天性的柔软顺性,让他们不善于在天命面前造次,这份死而复生的祈祷,与其说是荒唐迷信,不如视为是装饰悲哀的另 一种艺术吧!
神秘园之歌
让人象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象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 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Tears
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幺那幺的美。曲子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淡然的音 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 想法。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每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仿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 奏,也有慢速的低语。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 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生活的自己。
睡莲
睡莲的花语——如泣如诉!浓浓的思乡之情,悠扬伤感,委婉深情,凄美绝伦,直入心肠!缱绻绵延,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清泪,如一泓深邃清幽的寒潭,低沉回旋,幽怨凄婉。仿佛一种彻骨的沧桑,在伴着跳动的音符流浪,仿佛一个孤寂的魂魄,找不到停泊心灵的海港......
殇
殇,一个不动声色便足以传达哀怨的字眼,一个令人欲哭无泪的字眼,它让人叹息生命的转瞬即逝。
孤星独吟
夜半断肠人,独坐小河畔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