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圣餐》、《科学与慈善》

《第一次圣餐》、《科学与慈善》

祭坛男孩

第一次圣餐

科学与慈善


1896年,为了参加一个大型展览会,16岁的毕加索决定画一套具有“沙龙风格”的作品,他征求父亲的意见,最后选中了三个题材:《祭坛男孩》、《第一次圣餐》、《科学与慈善》——既有宗教的,又有科学的。

4月,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毕加索的《第一次圣餐》陈列于第一展览室,标价1500比塞塔。5月15日的《巴塞罗那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对这次展览的综合评述,其中也提到了这幅画,称其“画中人物富于感情,线条明快”。

在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第一次圣餐》,并获得一定好评后,毕加索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把自己的情绪、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动笔画那幅著名的《科学与慈善》。

毕加索的父亲唐霍塞,破天荒地亲自做模特儿,于是他就成了画面左边坐在病人床旁的医生。唐霍塞一生拘谨踏实,极少照相,后人也许只能通过这位“医生”来想像他的模样了。儿子毕加索充分借鉴流行的印象派的技巧,在以赭色、棕色表现悲悯和忧郁的同时,映衬着紫红、黄绿诸色,从而一扫伤感颓靡之风,画面成熟稳重,泰然自若,虽然尚没有摆脱学院派的影子,却也对未来的风格有所预示。比如,病妇那只柔软细长的手,就好比一段安详优美的语言,在款款倾诉。

《科学与慈善》在1897年的马德里全国美展上获得赞扬,接着又在马拉加市的全省美展上摘取了金像奖。画面体现了16岁少年对人生的思考——人类需要两种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