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林中故事

住在湖面的浮窝里,在水面上漂来漂去,仿佛乘坐了一艘木筏。

河榧子和银色水蜘蛛的迷你小窝,则建在水底下。

比比看,谁的家最好

《森林报》的通讯员想要找到一所最好的住宅,这可实在不易。

雕的窝最大,是用粗树枝搭成的,岿然矗立在结实的松树上。黄脑袋的戴菊鸟的窝最小,它的身子比蜻蜓还小呢。

田鼠的穴做得最巧妙,有前门、后门和太平门。你要是从前面去捉它,它就会从后门溜走,从后门去逮它呢,它又从前门逃脱了,反正你休想在它的家里逮到它。

卷叶象鼻虫的住宅最精致。它把白桦树的叶子咬下来,等到叶子变得枯黄,才把叶子卷成筒,用唾液粘好。雌卷叶象鼻虫就躲在这圆筒形的小房子里生儿育女。

勾嘴鹬和欧夜莺的住宅最简单。勾嘴鹬把它的四个蛋下在小河边的沙滩上,而欧夜莺干脆在树下的枯叶堆里挖个小坑,就蹲在那里下蛋。这两种鸟,都没时间去建造它们的住宅。

反舌鸟的房子最漂亮。它把小窝搭建在白桦树的树枝上,用苔藓和桦树皮装饰起来。为了让自己的家更漂亮,它还会从别墅花园里收集人们丢弃的彩色纸片来点缀自己的窝。

长尾巴山雀的小窝最舒适。它的窝既讲究,又合理,里层用羽毛和兽毛编织而成,外层用苔藓粘牢。整个窝圆圆的,好似小南瓜。窝的正上方,还开了个小顶门。

河榧子的小屋极其轻便。它们生活在小河或溪流里面,用细枝或芦苇叶做成小圆筒。想要睡觉,就蜷缩在小圆筒里边。这样的家既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背在背上旅行。有一只河榧子的幼虫,找到了一个落在河底的香烟过滤嘴。它钻了进去,带着它四处旅行。

银色水蜘蛛的房子最奇特。它住在水底,在水草间铺开一张网,做成一个倒扣的杯子,再用它毛茸茸的肚皮从水面上带回气泡,这样它就可以往网里注入空气,并将里面的水排出来。水蜘蛛就住在水底用空气做成的房子里。

还有谁会做窝?

我们的通讯员还找到了鱼窝和野鼠窝。

棘鱼的家也不错,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家啊!雌棘鱼捡来水草的茎,衔到水面上,然后由雄棘鱼把草茎编织成墙和天花板,用唾液把它们粘住,加固,最后再用苔藓把当中的小窟窿填塞好,就不会漏水了。它们还在窝的墙上开了两扇小门。

通讯员又找到野鼠的家。野鼠是个小个子,住宅和鸟窝一模一样,是用草叶和草茎编织而成的。它的家坐落在圆柏的树枝上,离地面有两米高。

建筑材料

森林里的房子,用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

歌唱家鸫鸟那圆圆的巢,里面涂上了烂木屑,就像人类用石灰抹墙壁一般。

家燕和金腰燕的窝是用烂泥做成的,它们用自己的唾液把泥窝粘牢。

黑头莺的窝,搭建在树枝上。它用上了又细又轻带有黏性的蜘蛛网,以便把那些细树枝粘牢。

绿中带蓝,有着咖啡色斑点的翠鸟,它造的房子最有趣不过了。它会在河岸边挖一个很深的洞,然后在自己的小房间的地上,铺一层细细的、柔软的小鱼刺。这么一来,它就有了一张柔软的床垫子。

寄居在别人的屋子里

那些不会造房子的,或是懒得亲自动手的居民们,会去借用人家的房子。

杜鹃鸟把自己的蛋下在知更鸟、黑夜莺和其他会做窝的鸟儿们的窝里。而勾嘴鹬呢,干脆在森林里找一个人家丢弃的旧窝,就住在里面下蛋,直到将小鸟孵出来。

船琱鱼非常喜欢空闲的虾洞。那些没有主人的虾洞位于水底的陡壁上,船砢鱼会把鱼子产在那些小洞里。

有一只麻雀把家安得非常巧妙。起先,它在屋檐下筑巢,可惜被男孩子们捣毁了。后来,它又在树洞了造了窝,刚生下蛋,就被鼬偷走了。这么一来,麻雀干脆把自己的家安置在大雕的窝里。雕的窝是用粗树枝搭起来的,麻雀就把自己的小家安置在树枝之间,那里很宽敞。现在,麻雀可以放心大胆地生活,谁也不怕了。对于这么小的鸟,庞大的猛禽雕都懒得理会。至于说那些鼬、猫、老鹰和男孩子们,也不会打麻雀窝的主意。大雕可是让人望而生畏,谁也惹不起的啊!

集体宿舍

森林里也是有集体宿舍的。

蜜蜂、马蜂、丸花蜂、蚂蚁的大公寓,能容纳成百上千的居民。

秃鼻乌鸦占据了果园和小树林,用来做自己的移民区。在那里,许许多多的窝聚集在一起。鸥占据湿地、沙岛和浅滩;灰沙燕在陡峭的断崖上凿了无数的小洞,把河岸弄得像个大筛子。

窝里的蛋

窝里的那些蛋,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不同的鸟产下不同的蛋,例如勾嘴鹬的蛋上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斑点,歪脖鸟的蛋是白色中带点儿粉红色的。

歪脖鸟会把蛋产在又深又暗的树洞里,不让别人发现。而勾嘴鹬的蛋就产在草墩上,完全暴露在外面。如果它们是白色的,很快就会被敌人发现,所以蛋的颜色就成了很好的伪装,和草地的颜色差不多,你几乎都看不见它们。

野鸭也把蛋产在草墩上,它们的蛋却是白色的。因为蛋毫无遮掩,于是它们就开动脑筋,在它们离窝之前,把自己身上的绒毛啄下来,覆盖在鸟蛋上面。这么一来,蛋就不会被轻易发现了。

另外,为什么勾嘴鹬的蛋是一头尖,一头圆,而猛禽秃鹰的蛋却两头都是圆溜溜的呢?答案很简单。勾嘴鹬的个头很小,只有秃鹰的1/5那么大。它的蛋却不算小,一头尖尖的,放起来就很方便:这些小尖头挤挨在一起,就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它们小小的身体就无法覆盖住蛋,孵化出鸟宝宝了。

可是,为什么小小的勾嘴鹬会产下和秃鹰蛋一般大小的蛋呢?这个问题,只有等到小鸟孵化出来的时候才能回答。在下一期的《森林报》上,你们会看到答案。

2 林中故事

狐狸骗过了獾

狐狸家出大事了!地洞的天花板塌了下来,差点把小狐狸压死。

狐狸眼看事情不妙,非搬家不可,于是来到獾的家。獾的洞穴是自己挖的,非常好,出入口有好几个,那横一条、竖一条的地道,还可以用来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它的家足够住两户人家了。

狐狸恳求獾分给它一间房住,却被獾一口拒绝,不给狐狸丝毫商量的余地。獾生来爱干净,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哪里弄脏一点都会心神不宁。它怎么会允许狐狸拖儿带女地住进来呢?

獾把狐狸赶出了家门。

狐狸恨恨地想:好啊!你既然这样不够朋友,那就等着瞧吧!

狐狸头也不回地走了,假装回家,却偷偷躲在离獾的家不远处的灌木丛中,等候时机。不多久,獾从洞穴里探出头来,窥探左右,眼看狐狸走了,才爬出洞,去森林里找食物了。

狐狸趁机从灌木丛中钻出来,哧溜一声,进了獾洞,在里面撒了泡尿,把獾洞弄得又臭又脏,然后溜走了。獾回家之后,被难闻的气味熏得睁不开眼睛,只好恨恨地打了个喷嚏,离开这里,重新挖个新家。

狐狸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用臭气把獾赶走!它转身叼住小狐狸,在宽敞舒适的獾洞里住下来了。

神奇的植物

池塘里长满了绿色的浮萍。很多人管它们叫苔草,其实浮萍和苔草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着细小的根,浮在水面上的小绿圆片上面有一个又长又圆的凸起物,这就是它们的茎上冒出的枝,看起来就像小烤饼似的。浮萍没有叶子,偶尔会开几朵花。浮萍不常开花,但它繁殖起来又快又简单,从这个小烤饼似的茎上脱落下来一根枝,一棵植物就变成两棵了。

浮萍的生活自由自在,像云朵一样,四海为家,什么也不能把它拴在一个地方。有野鸭游过的时候,浮萍还能挂在野鸭的鸭蹼上,跟着野鸭,从一个池塘飞到另一个池塘里去。

■尼·巴甫洛娃

会魔法的花

在空地和草场上,绛红色的矢车菊开花了。我一看见它,就想起了伏牛花。因为这两种花都有着相同的魔法,那种小魔法让它们与众不同。

矢车菊的花,构造精巧繁复,许多小花组成了它的花序,上面那些蓬松的、犄角似的漂亮小花,都是些不结子的。真正的花,其实在当中,那是许多深红色的细管子。这种细管子里,有一根雌蕊和好几根会变戏法的雄蕊。

你看,只要轻轻碰一下深红色的细管子,细管子就往旁边倾斜,随即从管子的小孔里冒出一阵花粉来。过一会儿,你要是再碰它一下,它就会又朝旁边倾斜,然后再次冒出一阵花粉来。这就是它的魔法!

要知道,这些花粉可是不会被白白糟蹋掉的。每当有昆虫向它索取花粉时,它就奉送给对方一些。拿给它们吃也行,花粉粘在它们身上也没关系,只要多捎一些到另一朵矢车菊上,它就心满意足了。

■尼·巴甫洛娃

夜间强盗

森林里出现了夜间强盗,把这里的居民们搅得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每天夜里,总有几只小兔平白无故地失踪了,小鹿、琴鸡、松鸡、兔子、松鼠之类的小动物,一到夜晚心中就惶惶不安,不知道强盗会突然从哪里冒出来。而且,神出鬼没的凶手似乎不止一个。凶手有时候是从草丛里冒出来的,有时候会在灌木丛中出现,有时候又出现在大树上,莫非它们拉帮结派,有一大群?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小獐鹿一家三口在林中的空地上吃草。雄獐鹿站在距离灌木丛不远的地方放哨。突然间,一个黑乎乎的影子从灌木丛里跳出来,一纵身就跳上雄獐鹿的脊背。雄獐鹿倒下去了,雌獐鹿赶紧带着小獐鹿逃进了密林。第二天,雌獐鹿赶回去看时,只看见两只犄角,四个蹄子。

昨天夜里受到袭击的是麋鹿。它在密不透风的树林里走着,突然看见一棵大树的树枝上出现了一个东西,样子像是长在树上的大木瘤,又丑又怪。

麋鹿在森林里可算得上是魁梧的大汉,头上生的那对犄角更是让它所向披靡,就连熊也不会轻易去惹它,它还用怕谁呢?麋鹿走到那棵树下,刚要仰起头,想要弄清楚木瘤是个什么东西,冷不丁有个可怕的东西,足有三百多千克重,“咚”的一声,重重地砸到了它的脖颈上。

麋鹿猛吃一惊,本能地甩了一下脑袋,把这个可怕的强盗从自己背上甩下来,随后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这样一来,它也没弄清楚这天夜里袭击它的强盗是谁。

苏联的森林里没有狼,就算有,狼也不会上树。是熊吗?可熊分明躲在树林深处打盹儿呢,再说熊也不会从树上跳下来袭击麋鹿啊。那么,这个在夜间袭击森林动物们的强盗,究竟是谁呢?

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

失踪的蛋

森林通讯员发现一个欧夜莺的窝。窝里,还有两个蛋。当人们靠近时,正在孵蛋的雌欧夜莺飞了起来。通讯员没有打搅它,记下窝所在的位置,随后便离开了。

一小时后,通讯员回到鸟窝那边去,却发现鸟蛋不见了。蛋去哪里了?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两天之后,谜底才被揭晓:雌欧夜莺怕人来捣毁它的窝,就把蛋衔到其他地方去了。

勇敢的小鱼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雄棘鱼在水底做的窝是什么样子的。

雄棘鱼一旦做好窝,就给自己挑了个棘鱼妻子,带回家里来。雌棘鱼从这边的门进去,产完鱼子,一刻也不逗留,就从那边的门游出去了。

雄棘鱼又会去找另一条雌棘鱼当太太,接着又去找第三个,第四个……这些雌棘鱼都和第一个一样,一旦产完卵,就溜走了。这些雌鱼产下的鱼子,由雄棘鱼看护着。

河里有许多特别爱吃鱼子的大鱼,雄棘鱼的个子虽然小得可怜,但它还是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的家,留神这些鱼子不会被其他鱼吃掉。

就在前一两天,习惯把鱼子当成美味的鲈鱼闯进了棘鱼的窝。眼看恶魔进来,雄棘鱼毫不犹豫地和鲈鱼展开了殊死搏斗。

棘鱼的身上有五根刺,背上三根,肚子上两根。只见它把五根刺都竖立起来,对着鲈鱼的鱼鳃,狠狠地刺了过去。虽然鲈鱼满身都披着铠甲——鱼鳞,但腮部却没有遮拦。

眼看雄棘鱼展开了频频进攻,鲈鱼吓了一大跳,转身逃走了。

凶手是谁

今天夜里,森林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住在树洞里的一只松鼠被杀害了。

大家到出事地点调查了一番,根据凶手留在树干和地面上的脚印,判断出了夜间袭击动物们的强盗是谁。不久前杀死麋鹿的是它,闹得森林居民惶惶不安的也是它。

大家从脚印上得知,夜间强盗是苏联北方森林里的“豹子”,也就是下手特别凶狠的林猫、大山猫,也叫猞猁。

大山猫的幼崽已经长大,山猫妈妈带着它们在森林里乱窜,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夜里,它们的眼睛和白天一样亮,谁要是在睡前没躲藏好,就会死在它们的利爪之下!

六条腿的小家伙

《森林报》的一位通讯员,从加里宁省发来一份报道。报道上说:“为了练习爬树,我竖起了一根杆子。当我刨土挖坑的时候,挖出了一只小兽。它的前掌有爪,背上的两片薄膜就好似翅膀一样,浑身都长满了棕黄色的细毛,又密又短。这只小兽有五厘米长,有点像黄蜂,又有点像田鼠。我不认识这个六条腿的小家伙,它大概是一种昆虫吧。”

编辑部的说明

你所描述的这只昆虫,名叫蝼蛄。它的外表的确有点像小兽,它的绰号叫“赛鼹鼠”。它和鼹鼠是有些相似的,都用很宽的前爪刨土。不过,蝼蛄的前脚还有个特别的工具,生得就跟剪刀似的。它在地下进进出出的时候,就靠这把剪刀来剪断植物的根。而鼹鼠呢,个头大,力气也大,它是可以用爪子或者用锐利的牙齿弄断植物的根的。蝼蛄的两颚上,也有锋利的工具,那副锯齿般的薄片,替代了鼹鼠那样的牙齿。

蝼蛄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它跟鼹鼠一样,在地下挖掘通道,在那里繁育后代,还在那里堆起了小土堆,好像鼹鼠的窝一般。此外,蝼蛄还有一双柔软的大翅膀,可以靠它来飞行。这方面,鼹鼠就相形见绌了。

在加里宁省,蝼蛄并不多见,难怪通讯员不认得它。在列宁格勒省,蝼蛄的数量更少,而在南方各地,它是很常见的。谁要是想找到这种奇特的昆虫,就要到潮湿的土里去寻找,例如水边、果园和菜园里。可以用这个方法捕捉到它:选好一个地方,然后每天晚上到那里去浇一些水,再把木屑覆盖在上面。到了半夜,蝼蛄就会钻进木屑下面的稀泥里了。

救人的刺猬

天蒙蒙亮,玛莎就醒了。她从床上下来,穿上连衣裙,光着脚板,去森林里采集草莓。

森林里的小山坡上有许多野草莓,她的手脚轻快灵便,不多久就采了一小篮子。玛莎拎着装草莓的篮子,转过身,往回家的路上跑去。一路上,她满脸喜悦地踩在露水冰凉的草地上,又是蹦又是跳。突然间,她的脚底猛地一滑,紧接着,钻心的疼痛迫使她大叫起来。

原来,一只刺猬就蹲在草墩下。它把身子缩成小球,在那里叫个不停。

玛莎呜呜地哭着,坐在草地上,撩起连衣裙的下摆,擦着脚板上的血。

刺猬不叫了。

突然间,一条灰色的、背上有锯齿形黑色条纹的蛇,直直地朝玛莎蹿了过来。这是条有剧毒的大蝰蛇!玛莎吓得骨软筋麻,眼看蝰蛇越来越近,还伸出分叉的舌头,朝她咝咝地叫着。

说时迟,那时快,刺猬突然挺直身子,撒开四条小腿,向蝰蛇勇敢地扑了过去。蝰蛇抬起上半身,鞭子似的朝刺猬抽打过来。刺猬敏捷地竖起身子上的刺,迎了过去。蝰蛇咝咝地狂叫起来,想要转身逃走。刺猬却仍不放过,猛地扑到蝰蛇身上,从背后咬住它的脑袋,用爪子捶打着它的脊背。

这时候,玛莎才清醒过来。她往起一跳,急急忙忙地朝家里跑去。

蜥蜴

我在森林的一个树墩旁边,看到了一只蜥蜴。我捉住它,把它带回到家里。我把它放进一只大玻璃缸里,在里面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每天都给它换清水,还喂它吃苍蝇、甲虫、蜗牛之类的东西。

蜥蜴胃口很好,碰到什么就吃什么,它特别爱吃的就是甘蓝地里生长的白蛾子。它迅速地转着小脑袋,面朝白蛾子张开嘴,叉子似的小舌头一伸,跳起来,向它的猎物扑了过去,就像狗见到骨头那样嘴馋。

一天清晨,我在小石子之间的缝隙里,看到了十来只椭圆形的小蛋。蛋是白色的,蛋壳又薄又软。蜥蜴选了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在那里孵化它的小宝宝。一个多月之后,十来条灵活的小蜥蜴从蛋壳里钻出来,长相和它们的妈妈一模一样。

现在,这一大家子全都趴在小石头上,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呢!

■森林通讯员

紫燕的窝

6月25日

我每天都看着紫燕夫妇进进出出地做窝。它们的窝一天比一天高,从清晨一直忙到日落,中途只休息一会儿。它们不停地往湿漉漉的窝上贴泥巴,但是老粘不住。它们不知道要等到湿润的泥土稍微干一干,然后再贴才好。

偶尔,别的燕子也会过来拜访它们。如果那只公猫不在的话,客人们就会唧唧喳喳地聊会儿家常。现在,窝已经像下弦月了,又好似船一般。

我知道紫燕为什么会把新房建成这样,为什么左右两边的进展不一样。虽说公燕和母燕一起出力,但公燕显然没有母燕卖力,飞出去衔泥的次数也比母燕少些,所以左边粘上去的泥自然要多些。公燕飞出去之后,一待就是几个钟头,它这样拖拖拉拉地干活,难怪窝的右侧要矮一截了。

公燕就这么懒!它也不会为懒惰而害臊啊!按理说,它的体格比母燕要强健得多呢!

6月28日

燕子已经不衔泥,也不做窝了。它们开始往窝里叼干草和绒毛,着手铺垫子。我万万没想到,建筑工程这样精细、周密,现在我才恍然大悟,本来就该让窝的一边比另一边高,只有这样,窝的右边才能留出一个进出口,和窝顶保持距离。

出入的门是事先设计好的,窝本来就该做成这个样子嘛!这不明摆着吗,我骂公燕懒惰是骂错了。今天,是母燕子头一次留在家里过夜。

6月30日

窝做好了。建窝的工作一旦完毕,母燕就一直待在窝里,不出来,准是下第一个蛋了。公燕不时外出,不仅给母燕带回小虫,还不住地对着妻子唱歌,甭提有多开心了。

第一批前来贺喜的燕群飞来了,它们朝窝里张望一眼,拍拍翅膀。与此同时,女主人也把自己的小脑袋探了出来,或许它在让客人们吻它的脸,感谢它们的祝福呢。这些客人们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就飞走了。

公猫对燕子窝里的小生命垂涎三尺,它常常爬到屋顶上,站在横梁上窥望。它是不是正急不可耐地等待小燕子出世呢?

7月13日

燕子妈妈在窝里坐了两个星期的月子,只在晌午时分飞出去一小会儿。那时天气暖和,不会让娇气、脆弱的蛋受凉。它在屋顶上盘旋几圈,捉几只苍蝇吃,然后去池塘边喝点水,又急匆匆赶回窝里。

可是今天,不管是公燕还是母燕,进进出出的次数都比过去多。我注意到,公燕衔出一块白色的蛋壳,母燕则衔来一条小虫子。不用说,窝里已经有小燕子了。

7月20日

糟糕!公猫爬上了屋顶,几乎让整个身子从横梁上倒挂下来,想伸出爪子掏小燕子!窝里的小燕子啾啾、啾啾地叫个不停,叫人好揪心啊。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大群燕子急匆匆赶来,大伙儿冲上去,几乎要撞击到公猫的脸了。

好啊!这个灰毛小偷,公猫扑了个空,脚下一滑,从横梁上摔了下来。砰!公猫倒没摔死,可也够它受的。它喵呜地叫了一声,一瘸一拐地走了。

活该!它今后是不敢再来掏燕子窝了。

■森林通讯员

燕雀妈妈

在我家的院子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我正在院子里走着,忽然间,脚边飞起一只小燕雀。在它头顶上,有两撮高高耸起的绒毛,让人想到牛的犄角。它飞了没多远,就落在不远处的地面上。

我捉住它,把它带到了家里。父亲叫我把它放在敞开的窗户上。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小燕雀的爸爸妈妈就找过来,喂它们的孩子了。晚上,我关上窗户,把小燕雀放进笼子里。它就这样在我的家里住了一天。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清晨5点钟了。我看到小燕雀的妈妈正蹲在窗台上,嘴里叼着一只苍蝇。我一骨碌爬起来,赶紧打开窗户,然后藏在房屋的角落里,悄悄地观察着。

过了一会儿,小燕雀的妈妈又飞过来,落到窗台上。小燕雀唧唧啾啾地尖叫起来,在表示它要东西吃呢!燕雀妈妈在窗台上站了一会儿,终于飞进屋子里来,跳到笼子跟前,隔着笼子喂小燕雀。

当小燕雀妈妈又飞出去找食物的时候,我把小燕雀从笼子里拿出来,送到院子里去。等我想起来再去看看小燕雀的时候,它已经不在那里了,我想它一定是被燕雀妈妈带走了。

■贝科夫

金线虫

在江河、湖沼和池塘,甚至普通的深水坑,生长着一种神秘的生物,那就是金线虫。老人们常说,金线虫就像是活的马鬃毛,在人们洗澡的时候,它会钻到人的皮肤里去,在皮下窜来窜去,让人感到奇痒无比。

金线虫真的就像一根棕红色的毛,更像是钳子钳断的一截金属丝。它是那样的坚硬,以至于你把它放在石头上,用另外一块石头敲它一下,它也满不在乎,还是一会儿伸长,一会儿缩短,一会儿又盘成一个奇妙的圆形的小圈圈。

实际上,金线虫是一种没有脑袋的软体虫,对人类没有害处。雌金线虫的肚子里装着卵,它的卵在水里孵成带有长吻和钩刺的小幼虫。它们粘在水栖昆虫的幼虫身上,钻到那些幼虫的身体里面,然后被幼虫的外壳包裹起来。

如果它们的“主人”被水蜘蛛或者其他昆虫吞到肚子里的话,那里很可能就成为它们的终结点。它们如果能进入新主人的身体里面去,并顺利地活下来,就在那里变成没有脑袋的软体虫,让那些迷信的人们感到害怕。

用枪打蚊子

国立达尔文禁猎禁伐区的办公楼和宿舍,坐落于一个半岛上,围绕半岛的是雷滨海。雷滨海是一个崭新的、非常特别的海,因为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森林呢!

那里的海水非常地浅,在某些地方,你还能看到树梢从水面露出来。海水不是盐水,而是淡水,温温的,数以万计的蚊子在这里繁殖。这些小小的吸血鬼经常钻进科学家们的实验室、餐厅和卧室里去,搅得人们无法安宁,让大家没法工作、吃饭和睡觉。

每天夜里,从每个房间都传来霰弹枪的枪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人们怎么会用枪来打蚊子呢?

原来,弹筒里装的不是子弹,科学家们把少量的火药填充到带引线的弹壳里,然后在里面满满地塞上杀虫粉,再用塞子堵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它泄漏出来。这么一来,开枪的时候,杀虫粉就像一阵很细微的灰尘,散布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里,钻进所有的缝隙之中,杀死屋子里的蚊虫。

一个少年自然学家的梦

一位少年自然科学家正准备在班里作一个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我们要跟森林和田野里的害虫作斗争》。

“采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同甲虫作斗争,将花费1.37亿卢布。”少年科学家接着往下读,“用手捕捉了1301万只甲虫。如果用火车来运输这些甲虫的话,将需要813节车厢。为了和昆虫作斗争,每一公顷的土地上每天需要有20至25个人投入工作……”这些像蛇一样长的数字,拖着许多零构成的大尾巴,在他眼前闪来闪去,让他头昏脑胀。少年科学家的思路越来越不清晰了,只好去睡觉。

当天,噩梦折磨了他一整夜。数以万计的甲虫和青虫,一列列、一行行地从黑黝黝的森林里爬出来,飞快地穿过田野,将大片田野围在中央,想要摧毁它们。他用手掐死了一部分虫子,又用带药水的水龙头去喷,但都不见效,害虫们还是源源不断地涌过来。它们所到之处,都变成了一片荒漠……少年科学家被噩梦惊醒,冒出一身冷汗。

早晨起床的时候,他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不过是一场梦。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建议,鸟节的那一天,大家一定要做许许多多的椋鸟房、山雀巢和树洞形鸟窝。鸟儿捉青虫、甲虫的本领可比人类大多了,而且它们还是不计酬上班,义务劳动呢!

请检查一下

据说,如果在露天的、周围有着铁丝网的养禽场里,或者在没有顶盖的笼子上面,交叉着拉出一些绳子,那么所有的猫头鹰,甚至雕鸮,在扑向铁丝网或笼子里的家禽以前,都一定会落在这些绳子上歇歇脚。在猫头鹰的眼中,这绳子挺牢固、挺结实的。可是事情不是它们想象中的那样,一旦落到这绳子上,它们立刻就会倒着栽下来,因为绳子太细了,而且也绷得不紧。

猛禽栽下来以后,就会头朝地、脚朝天地一直吊挂在绳子上,直到第二天早晨。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猛禽会保持这样的姿势,不敢扇动翅膀,它们害怕掉下来摔死。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你就可以过去把小偷从绳子上取下来了。

请你不妨试验一下,看看这是不是事实。你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绳子来试验一下。

活的“晴雨表”

还有这样一个传闻:如果你想去哪个湖里或哪条河里钓鱼,不妨先去那里捞几条小鲈鱼,然后养在鱼缸或罐头瓶里。这么一来,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去钓鱼才不会落空。

在临行之前,你往小鱼缸里撒一点东西,如果小鲈鱼活泼地游过来抢食物吃,就证明这时是钓鱼的好时机;如果小鲈鱼无精打采,不吃食物,那就证明时机未到,今天不是钓鱼的时候,马上就要变天了。

鱼儿对天气和水里的情况是十分敏感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状态预测到数小时以后的天气。建议每个爱钓鱼的人,都可以来测试一下这样的“晴雨表”,看在室内和露天的情况下,是否同样准确。

空中的大象

天空中飘来一朵乌云,它黑压压一片,就像一头大象,不时把自己的长鼻子甩到地上去。象鼻子一旦触碰到地面,地上就扬起一团尘埃,尘埃在空中仿佛柱子似地旋转着,越来越大,越来越粗,最终和天上的象鼻子连为一体了。大象把这个大柱子搂在怀里,在天空中奔腾着,跑到一座小城市的上空,悬在那里不动了。

突然,从它身上落下了“雨点”,倾盆“大雨”落了下来!屋檐和人们头顶的雨伞,都发出兵乒乓乓的声音,你猜猜,这是什么呢?不是雨点也不是冰雹,而是蝌蚪、小蛤蟆和小鱼,它们落在地上,四处乱窜,蹦跳个不停!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团大象似的乌云下卷起了龙卷风,“大象”把自己的长鼻子探进湖水里,吸足了水,连同湖里的蝌蚪、小蛤蟆和小鱼一起卷起来,跑了若干千米之后,又把这些小生命都扔了下来,这样,它们才降落到城市里。做完这件事,它又继续往前奔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