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候鸟飞往越冬地(上)

3 候鸟飞往越冬地(上)

俯瞰秋景

从高空俯瞰我们广袤的国土,是许多人的心愿,那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秋天,乘坐热气球升到空中,在离地30千米的地方,屹立不动的森林和漂浮的白云都在下面了!就算升得这么高,也看不到苏联国土的边界线。不过,在晴空万里时,视野是相当开阔的。

从高处往下望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大地上都有东西在移动:森林、草原、山峦和海洋上面,都有东西在移动。啊,这是鸟群,这里有无数的鸟群!

我们这里的鸟正离开故乡,一批又一批地动身,往越冬地那边飞了过去。

当然,有些鸟是会留下来的,比如麻雀、鸽子、寒鸦、灰雀、山雀、啄木鸟和其他一些小鸟。它们飞不了那么远。大个儿的鹰和猫头鹰也不会飞去越冬,但冬天它们也无事可干,因为它们要捕食的鸟儿,已经离开这里了。鸟儿从夏末就开始出发了。最先飞走的,是春天最后飞来的那一批。鸟类的迁徙要持续整整一个秋天,直到河水被冻成冰为止。最后离开我们的,是春天最先飞来的那一批,如秃鼻乌鸦、云雀、椋鸟、野鸭和鸥等。

鸟儿们的不同航线

你们大概以为,一群群鸟儿都是从同温层飞向越冬地,都是从北往南飞,不是吗?那你可就错了!鸟群并不都是到南方去寻找越冬地的,不同的鸟在不同的时候起飞。有些鸟是秋天从东方飞到西方去。有些鸟正好相反,从西方飞到东方。苏联有一部分鸟,会一直飞到北方去过冬!

我们的特约通讯员发来了无线电报:什么鸟往哪里飞,在那里越冬的情况如何,都会一一报道。

从西往东

红色的朱雀在鸟群里交谈着:“切,依!切,依!”早在8月里,它们就开始了旅行。从波罗的海边,从列宁格勒省区和诺甫哥罗德省区,它们不慌不忙地开始了旅行。食物随处可见,足够吃喝了,还要操什么心呢?不必急着回家去筑巢,也不必急着哺育鸟宝宝了。

我们看到它们飞过了伏尔加河,飞过了乌拉尔一座不高的山岭;现在,它们在巴拉巴,也就是西伯利亚西部的草原上呢。它们一天天向东飞去,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它们从一片丛林飞到另一片丛林,在巴拉巴草原上,到处都是桦树林。

它们会尽可能选择夜里出发,而利用白天休息和吃东西。虽然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地飞,而且群里的小鸟都随时保持了警惕,可是灾难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老鹰捉去一两只。在西伯利亚,猛禽实在太多了,比如雀鹰、燕隼、灰背隼之类的。它们飞得太快了,行动也十分敏捷!每次,当小鸟从一片丛林飞往另一片丛林的时候,不知要被那些猛禽捉去多少!晚上要比白天安全一些。虽然凶残的猫头鹰会出现,但毕竟数量不多。

在西伯利亚,沙雀会改变方向,来个拐弯:它们要飞过阿尔泰山脉和蒙古沙漠,一直飞到炎热的印度去过冬。在这样艰难的长途跋涉中,不知有多少可怜的小鸟儿要丢掉性命啊!

Φ197 357号铝环的简史

一位苏联青年科学家,曾把一只轻巧的小金属环套在一只北极燕鸥(一种腰身纤细的鸥)雏鸟的脚上,铝环的编码是Φ197 357。这件事,发生在1955年7月5日,地点是北极圈外白海边的干达拉克沙禁猎区。

同年的7月底,雏鸟刚一学会飞,北极燕鸥就成群结队开始它们的旅行了。最初,它们往北飞,经过白海海域;然后,又向西飞,沿着科拉半岛北岸飞;之后,又往南飞,沿着挪威、英国、葡萄牙和整个非洲的海岸飞。最后,它们绕过了好望角,向东迁徙着,从大西洋向印度洋飞去。

1956年5月16日,这只脚戴Φ197 357号金属环的小北极燕鸥,被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大洋洲西岸的福利曼特勒城附近捉住了。从干达拉克沙禁猎区到这里的直线距离,有2.4万千米。后来,这只鸟儿的标本连同脚上的金属环,被一起保存在澳大利亚彼尔特城动物园的陈列馆里。

从东往西

每年夏天,奥涅加湖上都会孵化出大群大群的野鸭和鸥鸟,远看如云朵一般,这是亘古不变的老规矩。秋天降临时,一群针尾鸭和一群鸥动身往西飞,让我们乘飞机跟在它们后边吧!

你听见一阵刺耳的叫声了吗?紧跟着是水的哗哗声、翅膀的扑棱声、野鸭和鸥那绝望的叫喊声……这些针尾鸭和鸥,本来打算在林中湖泊上休息一下,哪知一只迁徙的游隼恰好经过这里。游隼发动了袭击,就像牧人的长鞭一样,用翅膀抽动着空气,发出刺耳的尖啸,并从已经飞到空中的野鸭上方一闪而过。它把锋利的如同尖刀一样的利爪伸向了野鸭群。一只野鸭被袭击了,垂下了长长的脖子,它还没来得及掉入湖中,那个动作神速的游隼就蓦地一个转身,在水面上一把抓住了它,用钢铁般的利嘴朝它后脑上一啄,然后就享受午餐了。

游隼是野鸭群的瘟神,一直跟在野鸭队伍的后面,和它们一道飞过圣彼得堡、芬兰湾、拉脱维亚……游隼肚子饱胀的时候,就蹲在岩石或树枝上,冷冷地打量鸥鸟从水面上掠过,看野鸭钻进水里,嬉戏着。等到游隼肚子一饿,它便立即离开休憩之地,迅速追赶野鸭群,想逮一只充饥。

它们就这样一路追赶着野鸭群,沿着波罗的海的海岸、北海的海岸飞行,飞过大不列颠岛。在那里,野鸭和鸥鸟才摆脱了空中恶魔的纠缠。

苏联的野鸭和鸥鸟会留在这里过冬。而游隼呢,只要它们乐意,就会跟上别的野鸭和鸥鸟群向南飞,飞向法国,飞向意大利,越过地中海,朝炎热的非洲飞去。

向北飞,飞向黑夜漫漫的地区

多毛绵鸭,就是给我们提供又轻又暖的鸭绒的那种野鸭,在白海沿岸的干达拉克沙禁猎区,安静地孵出了它们的鸟宝宝。许多年来,这个禁猎区一直在进行保护绵鸭的工作。

为了弄清楚绵鸭从禁猎区飞到什么地方去过冬,它们是否能够安全返回禁猎区,以及这些神奇鸟类的其他方面的生活细节,大学生和科学家们给绵鸭戴上很轻的、带编号的金属脚环。

大家已经了解到了,绵鸭从禁猎区几乎是一直向北飞的,飞到极夜地区去度过漫长黑夜。那里有很多格陵兰海豹,还能听见白鲸长长的叹息声。在北方,水面一年四季都不封冻,海豹和白鲸在那里捉鱼吃,绵鸭也有食物。

绵鸭从岩石和水藻上啄软体动物吃。它们从不挑肥拣瘦,也不怕酷寒和大海,因为它们的绒毛是世界上最保暖的,一丝寒气也透不进去。在那里,空中常有北极光,有巨大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哪怕那里的太阳一连几个月都不露面,可这有什么关系呢?至于说北极的野鸭,更是觉得舒舒服服,它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夜。

候鸟搬迁之谜

为什么秋季来临时,有的鸟往南飞,有的往北飞,有的朝东,有的向西呢?

为什么有些鸟选择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的出生地,而另一些鸟,例如雨燕,它们在四处都能找到食物时,就按照迁飞时间表,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呢?

更重要的问题是:鸟儿们怎么会知道,应该飞到何处去越冬,按什么路线飞行才能准确地抵达那里?这些现象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在这里,在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附近,从蛋里孵化出一只小鸟,它能够飞到南非或是印度去过冬。这里有一种飞得很快的小游隼,它们会从西伯利亚飞到澳大利亚去,在那里住一段时期,然后飞回到西伯利亚度过春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