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生的几件林中故事,都是我们的森林通讯员通过白雪皑皑的野兽路径,推断出来的。
一知半解的小狐狸
在林间空地上,小狐狸发现了几行老鼠留下的“小字”。
“哈哈!”它心中暗想,“这下我可要美餐一顿啦!”
可是,冒失的小狐狸没用鼻子好好“念念”这些字,弄清到底是谁刚才到这里来过,它只草草地看了几眼,就轻易得出了结论:噢,脚印是往那边走的,一直通到灌木丛那边。于是,它悄悄地向灌木丛走了过去。
它看见雪地里有个小东西正在蠕动,它长着一身灰不溜秋的皮毛和一条小尾巴。小狐狸走上前去,一把就把这个小家伙扑倒在地,狠狠地咬了一口。
“呸,呸!真是恶心死啦,太反胃了!”小狐狸刚咬一口,就赶忙把口中的小兽吐了出来,跑到旁边吃了口雪,想用雪来去除嘴里的味道。那味道可真是太不好了。
这么一来,小狐狸的早饭只能泡汤了,它白白咬死了一只小兽。
原来,这只小兽不是老鼠,而是一只鼩鼱。
它远远地看上去像老鼠,走近些,却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鼩鼱的嘴脸比老鼠长很多,它的脊背总是弓起来的。它以吃虫子为生,跟田鼠和刺猬是近亲。凡是有点儿经验的野兽,都不会去碰它,因为它的味道像麝香,吃到嘴里很恶心。
恐怖的脚印
森林通讯员在树木下发现了一串脚印,脚印很长,看了简直让人觉得恐怖。这些脚印本身并不大,大小跟狐狸脚印差不多,但那些脚印看起来又长又直,好像一排直接钉在了地上的钉子,由此判断,爪子尖应该非常尖利。如果谁的肚皮要被这样的爪子抓一把,肯定会连肚肠都被抓出来的。
通讯员小心翼翼地沿着脚印走着,发现脚印通向一个很大的洞穴。在洞口两旁的雪地上,散落了好多细毛。他们仔细研究了一会儿,发现这些细毛又直又硬,而且很有弹力,颜色整体上是黑色,但带着白尖,人们经常用这种毛来做毛笔。
通讯员们立刻明白了,住在这个洞里的是獾。獾是个狡猾、阴沉的家伙,不过没想象中可怕。也许最近它只是看到天气变暖了,积雪融化了,才出来溜达的。
雪底下的鸟群
兔子在沼泽地上蹿来蹿去。它从一个草墩跳上另一个草墩,又从那个草墩跳到下一个草墩。忽然,只听“扑通”一声,兔子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雪里。雪很快就没到它的长耳朵边。
兔子感觉到脚底下好像有个活的东西在扑腾。倏忽之间,从它周围的雪底下,冲出了许多雷鸟,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兔子被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鸟吓坏了,撒腿往回跑,眨眼工夫就逃进了森林。
原来,这群雷鸟冬天就住在沼泽地里的雪底下。白天,它们飞出来,在沼泽地上走来走去,挖雪里的蔓越橘吃,吃饱喝足,乱啄了一阵之后,又钻回雪底下。
在那里,既安全又暖和。躲在雪底下,还有谁会发现呢?
雪“爆炸”了
《森林报》的通讯员很久都没能解开这样一个谜团:这边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
起初,他们看到的兽蹄的印痕又小又窄,步子稳稳当当的。这行字其实不难读懂:那是一只在森林里悠闲散步的母鹿,它丝毫不知厄运即将降临到它头上。
突然间,这些蹄印旁出现了一些大脚爪的印痕。随后,母鹿的脚印就显出蹦跳、逃窜的样子,不再那么悠闲了。这大约也是可以猜想到的:一匹饥肠辘辘的狼在森林里发现了这头母鹿,它朝母鹿飞扑过去。
就这样,狼脚印离母鹿的脚印越来越近,很显然,狼眼看就要追上它了。而就在它们前面,还有一棵倒下来的大树,到了大树旁边,它们脚印完全搅在一块儿了。原来,母鹿就在狼几乎快要追上它的时候,纵身一跃,从那棵倒下来的大树干上面跳了过去;而狼呢,也学着母鹿的样子,紧随其后地撵上去了。
再看树干的另一面,有一个很大的深坑。坑内的积雪被搅乱了,抛起的脏雪飞向四面八方,看来就像是被炸弹炸开了一般。在那个炸坑的旁边,可以分辨出母鹿的脚印和狼的脚印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了出去。另外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种很大的脚印,很像是人们光脚踩上去的。可人脚印的前面不该有这么可怕,况且还有弯弯的利爪痕迹啊!
《森林报》的通讯员站在那里,百思而不得其解,他想了好半天,终于理清了思路,弄清了那些带爪的大脚印是谁留下的。想明白这一点,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原来,就在母鹿跃过大树干,而狼也跟在它后面想跳过去时,狼却没能跃过去,反而扑通一声落了下来,砸在雪地上。
哦!好家伙,原来,树干底下还隐藏了一个熊洞!
熊正睡得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上头突然发生了一声巨响,不免跳了起来。雪、冰和枯枝也随着熊那巨大的晃动而四散飞溅,就像炸弹爆炸一样,飞溅到树干上、灌木丛中和天空中。熊慌忙向树林那边跑去,它以为是有猎人找到它,正朝它开枪呢。
那匹狼呢,翻了一个大跟头,猛然见到这么一个大家伙,就全然忘记了追捕母鹿的事,慌不择路地逃命去了。而母鹿呢,也借此逃离得无影无踪了。
雪海之下
初冬时节,雪下得还不多,可寒风已经开始挟着冷空气袭击到这里。对于在荒野和森林里生活的野兽来说,这是最难熬的日子。地面光秃秃的,冻土越来越厚,什么食物都找不到。在这样的日子里,就连习惯居住于地下的鼹鼠也受不了:土地冻得如同岩石,它的爪子挖起冻土来费力极了。鼹鼠都这么难,老鼠、田鼠、伶鼬、白鼬之类的,又该怎么办呢?
盼啊,盼啊,好不容易来了一场大雪。大雪纷飞,不停地下着,久久不化,覆盖了整个大地,人站在雪地里,白雪都没到膝盖了。榛鸡、黑琴鸡,甚至松鸡都躲在积雪里。老鼠、田鼠、鼩鼱之类不冬眠的小野兽,都从地下住宅里钻了出来,在雪海底下窜来窜去。伶鼬不知疲惫地从东钻到西,跟小个儿的海豹一般。有时候,它也会跳出来,在雪海上待一阵子,看有没有榛鸡之类可以吃的东西从雪底下冒出来。它就这样诡谲地在雪底下乱窜,直到逮到鸟,填饱肚子。
雪海底下,比雪海上面要暖和得多。冷风和严冬的寒气都灌不进雪海里去。许多穴居的鼠类干脆就把自己越冬的窝筑在雪层底下的地面上,把它当成别墅来避寒。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有一对短尾巴田鼠用细草和兽毛做了个小窝,把它搭在一棵覆盖白雪的灌木上。从窝里,冒出了微微的热气。
在这暖和的小窝里,有几只刚出世的小田鼠宝宝,身上光溜溜的,眼睛还没睁开呢!而那时,气温都降到零下20摄氏度了!
冬日的午后
冬日的一个午后,天气虽然冷峭,但阳光明媚,白雪覆盖的树林里寂静无声。秘密洞穴里的主人——熊,正在自己的家里蒙头大睡。在熊的头顶上,是被积雪压弯了的乔木与灌木,透过那些乔木与灌木的枝叶缝隙,有许多神奇而小巧的住宅。
这些小屋有拱形的屋顶,有空中走廊、台阶、窗户和稀奇古怪的尖顶,一切都在闪闪发光。数不尽的小雪花聚集在周围,仿佛钻石那样闪烁着。
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儿,翘起了尾巴,它的嘴巴像锥子一样尖锐。突然间,它从地底下钻出来,扇动着翅膀,飞到云杉树梢上,发出了一连串婉转动听的、响彻了整个树林的啼鸣!
这时,在白雪拱门下的地窖的小窗口,突然露出了一双迷茫的绿色眼睛,半睁半闭,昏昏沉沉的……莫非是春天要提前来临了?
这是很会享受生活的熊的眼睛。熊可不想在自己冬眠的时候,错过森林里发生的大事,所以,它总是在自己的洞穴上留一扇小窗。它从哪一边进洞冬眠,这扇小窗就开在哪一边。还好,没什么意外,在它费力打造的小房子里,一切正常,平安无事……于是,那双眼睛也从窗口消失了。在冰雪覆盖的树枝上,小鸟儿胡乱蹦跳了一会儿,又钻回到白雪覆盖的树根底下去了。在那里,有一个它用柔软的苔藓和绒毛做的越冬小屋,里边温暖、舒适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