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32门)

ZF01.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地理环境、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文化形成及诸子百家对后世的影响入手,系统而概要地回顾了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历史传统的基本精神与独特价值,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ZF02.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

课程简介: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数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本课程分别对四部著作做出详细介绍,对同学们全面认识、了解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的明清小说提供了帮助。

教师简介:

蔡义江,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段启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袁世硕,山东大学,教授。

 

ZF03.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对中国先秦的各大哲学流派,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主要思想作了详尽阐述,历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大家的哲学思想,同时对不同流派各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了对比,辨析其关系与异同,帮助大家了解先秦大家的思想精髓。

教师简介:

万献初,武汉大学,教授。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郭齐勇,武汉大学,教授。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

 

ZF04.先秦君子风范

课程简介:

该课程寻根以振叶,沿波而讨源,叙述时间范围大体上自周初到春秋时期结束,而相关的文献取材,也以《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为主,再附之以战国秦汉间其他著作。整门课程以典籍、史书入手,通过缅怀先人的言行事迹,对他们的文化人格进行一番历史的追怀。

教师简介:

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ZF05.国学智慧 

课程简介:

国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本课程从四书、五经、诸子等专题进行讲述,帮助同学了解国学,以便研究国学,传播国学,吸收前人的智慧,用于拓展心胸,提升修为。

教师简介:

曹胜高,原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ZF06.儒学与生活

课程简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周易概说、中庸、孔子、孟子、大学精神、儒学与生活、儒学与中国、爱等方面。通过追溯当代前沿的哲学思想观念,回到儒学的孔孟之道——原典儒学,由此重建儒学新的当代形态,以切入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

教师简介:

黄玉顺,山东大学,教授。

 

ZF07.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唐诗初、中、盛为主要分期介绍了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和杰出的作品,详细讲解了诗词本身的含义和当时创作的背景,帮助大家了解唐朝文化和唐朝诗人。课程最后详细介绍了李白的人格与风格,也从侧面为大家展开了一部描绘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的画卷,感受唐朝盛世的魅力。

教师简介:

查屏球,复旦大学,教授。

 

ZF08.走进《黄帝内经》 

课程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本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藏象理论来讲解,使学生对《黄帝内经》的大体结构以及基本的医学知识有所了解。

教师简介:

于铁成,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ZF09.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课程简介:

曾经在华夏大地上盛极一时的中华礼仪一度被人们忽略和淡忘,而在现代社会极力推崇西方社交礼仪的时候,彭林老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无疑是对当下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知识教导缺失的弥补。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是什么关系,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有何魅力,尽在本课中。

教师简介:

彭林,清华大学,教授。

 

ZF10.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纷繁的资料中选择了足以刷新世人对文化中国评价的文物,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

教师简介:

彭林,清华大学,教授。

 

ZF11.《老子》《论语》今读 

课程简介: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本课力图用现代的观点对经典加以诠释,内容包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精进学问,对于提高我们自身修养意义重大,同时也望激起大家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兴趣。

教师简介:

陈怡,东南大学,教授。

 

ZF12.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 

课程简介:

丁广泉先生以谈话的方式与自己的徒弟、弟子、徒孙以及老朋友聊自己教授外国学生的心得,介绍相声的来源,分析相声的现状,讲述相声大师们的故事,以及对于后辈相声人寄予厚望,同时课程中不时穿插相声段子以及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别有一番风味。

教师简介:

丁广泉,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ZF13.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  

课程简介:

无论是清雅精致的青花,还是繁复多彩的重釉,均脱离不了最基本的材质——泥巴。本课程将带领大家亲临千年陶都景德镇。去体验陶瓷是如何从毫不起眼的泥巴变成一件件堪称国粹的艺术品,感受刘教授亲身示范的陶瓷绘画之魅力,此刻让我们共同开始从泥巴到国粹的神奇旅程。

教师简介:

刘怀勇,清华大学,教授。

 

ZF14.民俗资源与旅游 

课程简介:

民族精神的崇高、现实生活的壮丽、追求生命永恒的执着、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是民俗资源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本课程中,教师从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以上海为例)、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介绍中国民俗特色,让学生不出门户便能体会到淳朴的民俗情。

教师简介:

仲富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ZF15.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述了地质、地貌学与自然审美、山水艺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自然审美的理论与方法,呈现了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的流变、生活来源与科学依据,介绍了山水画的诞生与特点。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综合,让学生学习文理交叉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简介:

康育义,南京大学,教授。

 

ZF16.《论语》导读(同济版)

课程简介:

《论语》是一部意蕴丰富的书,是儒家至高无上的典籍。本门课程从礼到仁,从君子之德到忠恕之道,从入世到出世,刘强教授深入浅出,将先贤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旨在用现代视角解读传世经典,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从而引起文化共鸣与思考。

教师简介: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

 

ZF17.《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

课程简介:

本课程立足于《孙子兵法》深邃的哲学思想,挖掘兵家权谋中的将相学问,结合国内外执政实践,研究并提高执政艺术水平,内容包括:执政战略环境分析、资源整合、把握时势和注重执政生态建设;政略选择三原则、用对人才和五种领导力提升;四大执政创新思想等。

教师简介:

陈昆福,浙江大学,教授。

 

ZF18.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

课程简介: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它涵盖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科技等方面,可以说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本课程从《史记》出发,历经《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通过对司马迁恢宏巨制的精彩讲述,带领学生领略历史的魅力。

教师简介:

,复旦大学,教授。

 

ZF19. 中国茶道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茶道概述、茶道之源、茶叶品质、茶道实践、茶道技术、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茶道与文学艺术、茶道与健康生活等内容的讲解,引领学生沿着中国茶道的历史轨迹,领略因茶而生的丰厚文化;在择器选水、高冲低斟的实践中,体验茶道技术之精要妙趣;在品读茶墨俱香的文艺作品中,感受多元的茶道审美情趣;在悉心体会茶道养心、静心、修身的养生之益中,获得身心的健康与愉悦。

教师简介:

朱海燕,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ZF20. 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

课程简介:

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看似背道而驰,实际上却息息相关。文化传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现代文明。本课程全面介绍了传统的定义和特点、中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发展特征,并分析了双方的异同。并由此引申出文化传统对于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师简介:

吴相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ZF21. 明清小说名著解读之《聊斋志异》

课程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一本有着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本课中我们将浅析这些短篇小说,了解蒲松龄如何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有力批判;如何去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也会从中辨析出夹杂着哪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教师简介:

袁世硕,山东大学,教授。

 

ZF22.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简介: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被誉为大道之源。让我们跟随主讲老师的精彩讲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与历史基因。

教师简介:

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ZF23.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课程简介:

本课程,汪哲老师从玉的认识、感官、形质、做工、价位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又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还有特点的对一些关键知识用提问、引导等方法进行强调、总结,语言诙谐。又从市场的角度辩证的分析、鼓励、纠偏,使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简介:

汪哲,上海中国书画专修学院,教授。

 

ZF24.走进中国文化之门

课程简介:

本课介绍了中华文化,她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中华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除了韩国、日本,中华文化还对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中我们将跟随马大勇教授的脚步,一起领略中华文化之美,走进中国文化之门。

教师简介:

马大勇,吉林大学,教授。

 

ZF25.中药学

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中老师首先简明扼要的讲述了中药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配伍、禁忌等基本的中医常识,以及一些常见中药的药性、药效及其临床应用。讲述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简介:

张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ZF26.《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风流

课程简介:

《世说新语》是一部意蕴丰富的书,详细记载了魏晋名流的生活轶事,将先贤的机智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本门课程以《世说新语》为宗,将阮籍、嵇康、王羲之、谢安等名人轶事一一道来,旨在用现代视角解读传世经典,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从而引起文化共鸣与思考,启发学生思考当下现实生活。

教师简介: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

 

ZF27.《诗经》导读

课程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三百余篇。它广泛涉及婚姻、家庭、恋爱、农耕、狩猎、战争、劳役等题材,其中有的严正,有的谐趣,时而慷慨悲壮,时而清丽动人。诗句间不仅隐藏着时代的印记,也是各地风土的写照和中华文化最初的奠基。研读《诗经》不仅是学习古典文学,也是在追寻民族的基因,了解我们自身的来历。李山教授通过自己广博的涉猎、客观的探究,在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前披沙拣金,刊误存真,告诉你关于《诗经》的事实,交给你一把探索中华文化的钥匙。

教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ZF28. 《资治通鉴》导读

课程简介:

风起云涌的权谋之才,跌宕缜密的用兵之道,精妙绝伦的读心之术,《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便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争读之书。本课程从《资治通鉴》的编修与成书讲起,以纪年与正统、怪力与规则、开拓与守成为线索,探讨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民族、经济等议题,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以古鉴今,读史明智。

教师简介:

,复旦大学,副教授。

 

ZF29. 《论语》导读(复旦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复旦经典导读类课程,介绍了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的生平。通过阅读原文,使学生全面掌握孔子的思想,进而结合现实,讨论儒学的现代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体悟其精神气韵,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师简介:

张汝伦,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ZF30.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

课程简介:

《诗经》难道只是古代民谣?《周易》就是本占卜之书?你理解的礼尚往来对么?你懂得夷夏之别吗?传统文化的遗失,现代社会的冲击,使我们对经典知之甚少,我们的观念大多感性浅薄。在这里,柯小刚等国内知名学者复兴古典文化,谈《诗》的气味,讲《易》的玄妙,说《礼》的价值,言《春秋》的大道。在这里,我们聆听教诲,品味经典,追忆那份久违的文化记忆。

教师简介:

柯小刚,同济大学,教授。

谷继明,同济大学,副教授。

郭晓冬,复旦大学,教授。

曾亦,同济大学,教授。

 

ZF31. 《周易》的奥秘

课程简介:

《周易》乃群经之首,是儒道两家共同尊奉的经典,被誉为大道之源。本课程从《周易》源流讲到重点卦辞,既有义理疏解,也有当代反思。诸家思想激流碰撞,共述中华源泉。

教师简介:

孙劲松,武汉大学,教授。

叶鹰,南京大学,教授。

朱彦民,南开大学,教授。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教授。

 

ZF32. 先秦诸子

课程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孔子的仁爱,墨子的非攻,老子的无为,韩非的法治,依此娓娓道来,诉说着古代圣贤的智慧,揭示出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文化基因。杨泽波教授带你一起遍览儒墨道法诸家思想,对话先秦圣贤,感悟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简介:

杨泽波,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