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全金属外壳》是美国出品的战争片,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亚当·鲍德温、马修·摩丁等主演,于1987年6月17日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的故事。
剧情简介
越战期间,加入海军陆战队的一群年轻人被剃了光头,来到新兵训练营。负责训练他们的军士长时常羞辱他们,还给他们取难听的外号,“傻瓜派尔”由于是胖子,动作老是出错,因此成为最经常被军士长修理的人。班长“小丑”耐心照顾他。但傻瓜派尔再次的失误,令军士长愤怒地惩罚全队,伙伴们终于忍无可忍,将傻瓜派尔痛揍了一顿。之后,傻瓜派尔开始对枪自言自语,他发挥了射击的才华,连军士长也赞赏他终于可以成为伟大的“杀人机器”,就在出发前往越战战场的那晚,傻瓜派尔在他的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Full Metal Jacket),一枪打死军士长,然后自己也含枪自杀。
选择编入新闻组的小丑,被长官派去前线采访,小丑看见年轻的士兵们已经麻木,在越共尸体旁饮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机上扫射逃走的村民。他随众巡视,误入未扫荡的地区,大家遭到狙击手埋伏,牺牲了好几位同伴后,他们终于确定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小丑落单时忽然发现狙击手,对方原来是个非常年轻的少女!随他而来的摄影员开枪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挣扎,一名士兵要大家离开,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杀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终于拿起枪,扣下扳机。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安东尼·麦克尔·豪原本定下出演士兵小丑,由于反对斯坦利·库布里克追求完美主义的导演风格,他被解雇了,取而代之的是马修·莫迪恩。
前美国海军训练教官艾尔米被聘为顾问。他在录像带中示范用淫秽和侮辱性的词语骂人,15分钟没有停顿和重复一气呵成。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也被他打动,于是决定让他来演炮兵教官哈特曼。
文森特·多诺费奥为了出演士兵劳伦斯的角色,增重70磅。
在一些镜头里,背景的一块岩石很像是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拍摄的电影《2001年:漫游太空》中的独块巨石。库布里克说这并不是有意的,但在看电影的样片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饰演教官的艾尔米几乎在所有的场景里都不能眨眼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女儿薇薇安·库布里克在越南的场景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小丑和拉夫特曼遇到一些洞开的墓穴。可以看到薇薇安拿着一台移动摄影机,对着坟墓进行拍摄。
在电影的第一部分,有一系列关于军营里军事训练的场景,为了保证画面上每一个士兵都能焦点对准,设计了特殊的透镜。库布里克的意图是,没有谁是特别的,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 。
穿帮镜头
连续性:电影开场一幕里,第三导线的位置和顺序。
事实错误:哈特曼的勋带不正确,顺序颠倒了,蓝色水平线的条纹应该在最上面。
事实错误:当乔克通过无线电提出请求坦克支援后,他犯了一个好莱坞电影里经常犯的错误,说了句“移交和完毕”,正确的说法是“完毕”。“移交”的意思是把他们传播的信息转发给其他人。“完毕”的意思才是表示你们的对话已经结束。
地理错误:路标暗示电影摄制地点是在英格兰,而不是帕里氏岛。
时代错误:他们进入城市时,一组直升机降落的镜头里,可以看到一座现代通信发射塔,正在被坦克猛烈炮轰。
事实错误:在一些场合中,无线电对讲使用了“重复”。实际上在海军部队里,在无线电通信中用到“重复”这个单词,仅仅限于和炮兵连对话时,要求对方重复说一次最终的炮火任务。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该是“请你再说一遍”或者是“我再说一遍”。
工作人员可见:当男人们一边向前奔跑着一边唱着歌曲时,在画面右下角可以看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影子。
场景错误: 在对阵狙击手的时候,众士兵躲在一个废墟角落,镜头再次转回时那个角落的墙明显的掉了一大块。
道具错误:影片最后部分,越军女狙击手使用的突击步枪不是越战中的标配——AK47,而是产自捷克斯洛伐克的VZ58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根据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改编,是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反战影片,也是继《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之后的又一描写越战的作品。
与很多纪实风格描述越战的影片相比,这部《全金属外壳》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心理纪实”的风格。
拍摄过程
在80年代中后期,作为技术条件,斯坦利·库布里克将这些早已不新鲜的运动手段,成功的运用到影片中去,并且形成强烈的视觉风格的。
第7分钟是在军营道路上列队操练的跟拉镜头,摄影机长时间的跟着列队行进的部队。接下来内外景的运动镜头总是交替的大量出现。比如第10分钟内景(宿舍)教官训话的横移镜头,第12分钟的外景(训练场)训练的横移镜头;接近第13分钟的内景(宿舍)跟拉镜头,教官竟然率领整连新兵摸着自己的裆部行进,还喊着滑稽可笑的口号。
影片评价
库布里克以真实的镜头再现战争的残酷。虽然之后有无数倒地死去的士兵,但给人战争残酷印象的,莫过于这在极度安静中,突如其来的第一次枪响(搜狐娱乐评)。
影片中的战场不同,却不乏性格、命运相似。他们鲁莽、不顾团队死活,却又最终被证明水平专业、处事果敢。他们推动战事的发展,却又说明“命运无奈”的反战主角。没有他们,银幕故事无法构成;有了他们,英雄主义和牛仔精神,似乎比反战主题更抢眼。战争反思电影,用口味越来越重的战争场面,提醒观众反战。这样的“悖论”就像拆弹部队迷失在拆弹过程的快感之中成为战争毒品的牺牲品一样(腾讯娱乐评)。
《全金属外壳》中的新兵挣扎,和泯灭人性的环境塑造身份的命题,在田壮壮手中,变为展现一种环境和个人的互动关系,由此揭示一个常谈常新的命题——环境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环境(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