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森  首发公众号:MooseBB

无需授权可以转载,但请保留以上声明

我们的消化道中生活着100万亿的微生物。它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着,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为我们提供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激素,并帮我们抵御外界“敌人”的入侵。

 

肠道菌群和我们的消化道组成的是一个微生态系统,不同的微生物会和对应的消化道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存在着垂直分布,比如湖泊分为湖滨带、亚湖滨带、生湖带——不同的成层结构中生活着不同的物种。我们体内的微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胃中,由于胃酸的强酸性作用,绝大部分的微生物都无法生存。但总有一些打不死的小强,再恶劣的环境也能扛。人体的胃中存在着一些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和某些真菌。幽门螺杆菌虽然会造成胃溃疡,但这种细菌在人类初始时就已生存在我们的胃中了。

 

小肠离胃比较近,会受到一些胃酸的影响,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小肠中的细菌并不是很多。小肠中主导的细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不过,在小肠较远的部分,碱性的环境能使革兰氏阳性的肠杆菌茁壮生长。这些生长于小肠的少量细菌也对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分泌调节激素,促进肠道的发育和维持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

 

当然,肠道菌群的最主要部分是在大肠中。大肠之于消化道,就如热带雨林之于生物圈。大肠中的菌群是供给人体营养的主力军。它们在大肠建立了一个个的工厂,分解着人体未能消化的糖类物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以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重要的营养元素。

然而,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原本处于大肠中的细菌大量进入小肠,或者在小肠中的细菌过多地聚集,即使它们是所谓的益生菌,也将出现问题

 

我们都知道,小肠是我们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都会在小肠中被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以供人体利用。不幸的是,如果小肠中细菌太多了,这些细菌就会在其中建立起一个个的大工厂,抢夺着原本应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长此以往,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特别是会出现铁和维生素B12的缺乏。

 

更严重的是,细菌们大多是利用碳水化合物来供能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摄入的淀粉、各种多糖和纤维都会在小肠中大肆发酵。发酵即意味着产生大量气体;大量的气体在肠道中无法被派遣则会引起腹胀;过多的气体压迫着肠道,疼痛感便会产生;气体的聚集使得气压过大,导致胃酸倒流入食道中,这便造成了烧心和反酸的症状。

 

产生的气体若以氢气为主,则会加快肠道蠕动,造成腹泻。产生的气体若以甲烷为主,则会抑制肠道的排空,造成便秘。另外,大规模的发酵意味着这些细菌有足够的能量来大量繁殖,这进一步加剧了细菌的过度生长。无疑,这是个恶性循环。

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小肠原来是被革兰式阳性菌主导的,当革兰氏阴性菌占上了优势,问题又来了。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也叫脂多糖。这些脂多糖对宿主的肠道具有毒性,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人体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类花生酸等促炎症物质。

 

在长期暴露于炎症的环境下,肠道的通透性会增加——肠道会出现一个个细小的裂缝,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和各种毒素便会乘虚而入,造成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食物过敏、代谢失调。

 

有些脂寡糖(低分子量的脂多糖)还具有分子模拟效应,会引起人体的自身免疫病,比如空肠弯曲菌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的消化道炎症。再者,这些细菌们会分泌大量的酸,而这些酸会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并会影响激素的平衡,从而造成神经和认知的失常。比如,乳酸杆菌在小肠过度滋生会产生大量的D-乳酸(D-lactic),而我们并不具备代谢D-乳酸的能力,这些D-乳酸被吸收进血液后会引起神经问题,比如口齿不清、记忆力减退、小脑共济失调。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常见症状包括:

§ 腹胀/腹部产气

§ 嗳气

§ 腹痛,腹部不适,痉挛

§ 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进行

§ 烧心

§ 恶心

§ 吸收不良,如脂肪泻、贫血

§ 系统性的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疲劳、痤疮。

 

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的疾病:

§ 痤疮

§ 贫血

§ 萎缩性胃炎

§ 自闭症

§ 乳糜泻

§ 慢性疲劳综合征

§ 糖尿病

§ 消化不良

§ 糜烂性食管炎

§ 纤维肌痛

§ 胆结石

§ 食道反流症

§ 肝性脑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胃酸过少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甲状腺炎

§ 炎症性肠病

§ 肠易激综合征

§ 乳糖不耐症

§ 肝硬化

§ 莱姆病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肥胖

§ 胰腺炎

§ 帕金森病

§ 慢性前列腺炎

§ 不宁腿综合征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硬皮病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具体的成因十分复杂,可能是由于单种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这些诱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小肠动力异常或结构发生改变(比如在手术后)造成细菌的淤积

§ 存在造成大量细菌从大肠进入小肠的病症

§ 免疫系统的失调

 

小肠具有一个叫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的功能。这种运动能促进食物在小肠中的排空,并排出小肠中多于的细菌。它发生在你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并且每90-120分钟就会进行一次。这种生理机制能有效地防止大肠中的细菌进入回肠末端。

 

若是出于某些原因,这种机制被抑制了,那么细菌就会在小肠中大量聚集了。某些疾病会抑制这种运动,比如硬皮病和乳糜泻。某些消化道手术也会影响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另外,不间断地吃零食,让这种小肠没有机会进行这种运动,也可能出现问题。

 

正常的肠道菌群维持着肠道感受器和肠道动力的正常运转。当肠道菌群遭到破坏(不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药物,酒精等),肠道的运行状态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大肠中的细菌就可能会顺着回肠末端进入小肠。像克罗恩的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常常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状况。

 

此外,人体的防御机制对于防止细菌的过度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胃酸和胆汁就能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小肠的粘液也能清理部分细菌,免疫细胞分泌于消化道中的分泌型IgA也能构成一道抵御细菌的屏障。若这些防线受到了干扰,细菌的生长就会占了上风,那么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便可能发生。比如,质子泵抑制剂(PPI)会抑制胃酸的分泌,长期的使用就容易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防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我们能做什么?

§ 不乱用抗生素,保持健康的肠道菌群。

§ 不乱用抑制胃酸的药物,胃酸对维持微生态的平衡很重要。

§ 少吃零食,避免经常多餐,维持正常的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 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 少吃精炼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等破坏肠道菌群的食物。

§ 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维持身体的胃酸水平、消化液水平和免疫水平的正常。


欢迎收藏本专题
无麸质饮食2.0-修复你的肠道,治愈自身免疫&肠易激&更多
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