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 脊 液

一、脑 脊 液

1.概述 在蛛网膜下腔(隙)和脑室中,充满无色透明的液体-脑脊液。该液的总量在正常人为100~150ml,其比重为1,呈弱碱性,1mm3内的细胞数在8以下,其成分主要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

2.脑脊液的产生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主要分布在侧脑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脑室的顶部,其结构是一蔟毛细血管,其上覆盖一层室管膜上皮,形似微绒毛。此微绒毛犹如单向开放的膜,只向脑室腔和蛛网膜下腔(隙)分泌脑脊液。也有人认为室管膜和脑实质也有产生脑脊液的作用。

3.脑脊液的循环 脑脊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两个侧脑室脉络丛最丰富,产生脑脊液最多,这些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在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入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隙)。最后经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将脑脊液回流至静脉系统。脑脊液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血脑脊液屏障间的有效胶体渗透压(图17-1)。

脑脊液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淋巴液的作用,它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内的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脑脊液的性状和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的代谢紊乱,将使脑脊液的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若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受阻,颅内压力将增高。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时,脑脊液的检测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图17-1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