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浆置换的原理

二、血浆置换的原理

人体循环中的致病因子在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导致器官功能损害。这些致病因子包括: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如IgG/IgM;②沉积在组织中引起组织损伤的免疫复合物;③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④各种副蛋白,如冷球蛋白及游离轻链或重链等;⑤循环毒素,包括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素。

基于上述认识,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如下:①可迅速清除疾病相关性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素、同种异体抗原或改变抗原、抗体之间的比例。这是血浆置换治疗的主要机制。血浆置换对致病因子的清除较口服或静脉内使用药物迅速有效,特别是那些治疗不能奏效和不能自己排出的致病物质。②可通过置换液补充机体所需物质,如凝血因子、电解质等。

(一)离心式血浆分离法

通过体外循环,把血液引到特制的离心槽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血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因比重不同而沉积在不同的层面,因此可分离出血浆,根据需要弃去病人含有毒素和治病物质的血浆,与等量置换液与血细胞混合后回输体内。离心式血浆分离需要穿刺两条外周浅静脉,血浆分离速度15~30ml/min,血流速度40~80ml/min(表25-2)。

表25-2 血液成分的比重

(二)膜式血浆分离

带孔容器中的溶液在外力作用下,小于孔径的物质或分子会透过容器孔壁露出。膜式血浆置换的血浆分离器的膜由天然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聚合物制成,膜上具有无数小的膜孔。一次性滤过膜孔径为0.2~10.6μm,该孔可准许血浆滤过,所有溶于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如激素、电解质、糖、维生素、蛋白质、免疫复合物等,均能随血浆透过膜孔被分离出来,血细胞和血小板等不能透过膜孔而留在膜的另一边。弃去分离出的血浆,用等量的置换液与细胞成分混合后输回体内各完成治疗(图25-1)。

图25-1 膜式血浆置换原理示意图

(三)离心式血浆分离与膜式血浆置换的比较

离心式血浆分离与膜式血浆置换的比较见表25-3

表25-3 离心式血浆分离与膜式血浆置换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