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库拉》布拉姆·斯托克

英文原版:


中文版:


牛津书虫系列:








【评论】

《德拉库拉》出版于1897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吸血鬼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作品,它几乎总结了以前所有作品对吸血鬼传说的创新和处理,在此基础上此小说又有自己的新突破。

首先,更加明确的吸血鬼身份。吸血鬼德拉库拉的原形与卡米拉一样,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十三世纪瓦拉几亚公国的费拉德四世。此人曾率军打败入侵的奥斯曼土尔其帝国,实际上是现在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但由于当时他对待战俘的手段极其残忍,被后人称为Dmcula(义为:木桩)。德拉库拉除了身份与是老式贵族外,还拥有确切的领地和头衔。在吸血鬼形象塑造上,斯托克没有突出其神秘性,而是通过一些只言片语,让读者了解到德拉库拉的具体身世和背景。虽然斯托克笔下的德拉库拉有了更为完整的身份,却仍为脱离传统吸血鬼形象的邪恶性。

其次,惊人的吸血鬼力量。以前的作品中,也大都涉及到对吸血鬼各种能力的描写,在斯托克笔下,吸血鬼的能力更加强大。德拉库拉除了吸食活人鲜血外、还能随意变换形体,比起卡米拉的黑猫,德拉库拉简直是无所不能变,甚至可以消失在空气中。其中,德拉库拉在城堡墙上的倒挂细节,使得吸血鬼与后来普遍接受的蝙蝠形象联系在了一起。他还具有控制动物、天气和通灵的能力。故事中吸血鬼盘据的区域附近,总有动物出没,尤其是狼群,成为吸血鬼的卫兵;书中描述的英国惠特比的大规模海难,就是德拉库拉为了便于登陆故意制造;他能通过心灵感应召唤猎物和仆人。另外,无法确认斯托克是否受到《福尔达拉克家族》的影响,他笔下的吸血鬼也能通过自己的血液来制造同类。吸血鬼在被赋予惊人力量的同时,它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强,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再次,具体的吸血鬼周边人物。早在波里多利的《吸血鬼》中就已经出现了吸血鬼助手或仆人的角色,斯托克在《德拉库拉》中终于将这类角色具体化:以义无反顾地追随主人的吉普赛人为代表的吸血鬼仆人;以协助邪恶破坏的三个妖冶女人为代表的吸血鬼情妇;以理论联系实际消灭吸血鬼的范•海尔辛为代表的吸血鬼猎人。另外,理论化吸血鬼传说及其被文学化的内容。斯托克借范•海尔辛之口,在伦敦某医学院的课堂上,总结归纳了吸血鬼传说及其被文学化后的所有内容,以提出问题、研究现象、解释问题的形式将其理论化。小说用去大段篇幅叙述这一内容,俨然一部吸血鬼传说研究的科普版。

最后,直接的性欲描写。《德拉库拉》中的性欲描写,不是《卡米拉》里那种以暖昧的语言和受害者模糊回忆交织的方式呈现,而是以一种在精细的场景烘托下,梦幻且粗暴的直白方式呈现。“(让人)看到任何地方都有性原始挣扎的阴影,以它不可思议的纯粹展现⋯⋯经历了血的洗礼后,带有强制性的,散发着沼泽的芬芳⋯⋯”。一种建立在施虐与受虐基础上的反常且利用性的性欲,弥漫在书中所有此类描写中,使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骚动不安的感觉。

现代吸血鬼传说研究领域对《德拉库拉》的文学价值还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作品的文学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其理由是作者通过四本刊物、三封书信、一段报纸专题报道、一部航海日记及一张留声机唱片的形式来建构整个故事,并“以明确的戏剧冲突性与爱尔兰哥特式风格相联系”,体现了一种新型神话传说的叙事手法。而另一部分持反对观点的人,坚持作品粗糙,且无法维持恐怖所要达到的紧张感,“全书的精华集中在前四章⋯⋯后面只是零星点缀着一些较为精彩的情节⋯⋯”。作品的连贯性在作者过分描写吸血鬼出现的细节中被打断,复杂的情节只能提供刺激,却明显失去一个鬼怪故事应有的效果。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考察《德拉库拉》,作品确实不够完美,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受欢迎的程度和在吸血鬼文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品中阐释的吸血鬼传说理论,不仅是对以前该领域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总结归纳,更是新世纪吸血鬼文学创作、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