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同义词,唐伯虎(明朝苏州画家)一般指唐寅,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人物生平

成化时期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认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认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唐寅结识好友张灵。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张灵,字梦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唐寅、祝允明、罗圯、白钺、涂瑞与刘机在沈石田所绘的《壑舟园》图上题诗。注:壑舟园为王鏊之从兄王盘的别业。

弘治时期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

弘治三年(1490年),唐寅作《对竹图》。

弘治四年(1491年),唐寅儿时的好友刘秀才病逝,作墓志铭。注:刘秀才名刘嘉德,字协中,年长唐寅两岁。

弘治六年(1493年),唐寅为沈隐君写墓碣文。注:沈隐君名沈诚,字希明,号隐君,姑苏长洲人,死于弘治六年五月,年七十,开馆售业为生,是唐寅的蒙师。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亲去逝。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在这一两年内去逝。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为许天锡之妻高氏作墓志铭。唐寅年二十六岁,已有白发,故写《白发诗》,文林作诗唱和。唐寅画《桂香亭图》。注:文林时年五十岁。

弘治九年(1496年),唐寅作《中州览胜序》。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唐寅求情,方志录于榜末。注:方志,字信之,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在他的《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之中写道: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唐寅作《送文温州序》和《金粉福地赋》。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罢黜为浙藩小吏,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唐寅归家后夫妻失和,休妻。

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唐寅游历归家后得病,医疗很久才见好。

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与弟弟唐申分家。

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谋求建桃花庵别业,作《王氏泽福祠堂记》。唐寅作《答文徵明书》,由书中意思可见唐寅与文徵明二人关系失和。

正德时期

正德元年(1506年),唐寅为老师王鏊绘《出山图卷》。

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筑桃花庵别业及梦墨亭。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唐寅的侄儿唐长民夭折,年仅十二岁。八月,送别戴昭,作有垂虹诗与图画。注:戴昭,早年跟随唐寅学习《诗》,后改随薛世奇治《易》,正德年间任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

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四十岁,作《自寿诗》和图画。唐寅作诗赠苏州府儒学教授朱泰。唐寅作《野望悯言图》,并为陈赜的画题款。

正德五年(1510年),唐寅为张献翼的祖父绘《宝鹤图》。

正德七年(1512年),唐寅绘《女儿娇水墨牡丹图》。

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徵名,两人捐弃前嫌。唐寅为时任吴县知县何炌绘图画。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写有《许旌阳铁柱记》和《荷莲桥记》。同年秋,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聘。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装疯被宁王放返。同年唐寅绘《梅枝图》。

正德十一年(1516年),唐寅为吴县知县李经书画,写有《长洲高明府过访诗》,送徐朝咨归乡作《金华序》,为吴德润夫妇写墓志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唐寅为吴县知县李经作诗。十一月望日,唐寅夜宿广福寺(又名光福寺),并留有诗篇。

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寅夜晚作梦,梦醒作《记梦诗》。唐寅与孙思和绘《丹阳景图》。唐寅为岳母吴孺人作墓志铭。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寅的老师王鏊七十岁,作《七十寿序》与《寿王少傅》七言律诗。唐写与沈徵德和顾华玉在禅寺饮酒作诗,有《五十言怀诗》。唐寅为华云绘《山静日长图》。

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有《落花图咏》。

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寅绘《松涛云影图》,仿郭河阳的山水手卷。

嘉靖时期

嘉靖元年(1522年),唐寅送别离任的吴县知县刘辅,作《别刘伯畊》。又作有《元旦诗》。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书《诗翰册》。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争议与谬误

谬误部分

【谬误一】唐寅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生,所以叫唐寅。

其实不然,由唐寅的墓志铭可知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即寅年卯月丑日。而唐寅的弟弟唐申的确是申年出生的,所以唐寅取名寅的确与寅年有关,但并不是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仅为寅年所生,故名唐寅。

【谬误二】唐寅的母亲邱氏。

很多公开发行的书籍写唐寅的母亲为邱氏,但祝允明所写的《唐子畏墓志铭》却是丘氏。查阅资料,明代只有丘姓,到了清代要求避讳孔子的名讳丘,所以下令丘姓改为邱姓。近代书籍想当然写成邱。唐寅的母亲实为丘氏。

争议部分

【争议一】唐寅的女婿即王宠之子的姓名。

由台湾王云五总编,杨静盦主编的《明唐伯虎先生寅年谱》根据《唐子畏墓志铭》中“生一女,许王氏国士,履吉之子。”认为唐寅的女婿即王宠之子叫王国士。其实不然,王宠之子因为是国子监监生,所以祝允明以国士称之。

大陆学者根据王宠的从孙撰写的王宠年谱,其中有“有子男一人,子阳”。大多数学者认为唐寅的女婿叫王阳,也有少部分认为叫王子阳。

因为王宠从孙比王宠之子低一辈,而且王宠之子寿在七十以上,两人应该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双方又是亲属关系,所写堂叔名字应当可靠。所以唐寅之婿应该叫王阳或是王子阳。

家族传承

前代先祖

据唐伯虎的族亲后代清人唐仲冕的《六如居士全集序》记载:唐氏是以国名为姓氏。其始祖唐辉为前凉陵江将军,迁居晋昌。

唐辉之曾孙唐瑶、唐谘皆为晋昌太守。

唐谘之子唐揣,唐瑶之子唐褒皆封为晋昌公。

唐褒的来孙唐俭跟随唐太宗起兵晋阳,封为莒国公。

唐俭的后代或居晋昌郡,或居晋阳郡。

唐俭的后代唐介在宋皇佑为侍御史,因直谏被贬至淮南。

唐介的后代唐泰在明代为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之难。

唐泰的后代分居在白下桥李间。

唐伯虎家族属于白下桥李间近支。

三代亲属

父:唐广德,商人出身,家境小康。(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母丘氏。)

母:丘氏。

弟:唐申,字子重,比唐寅小六岁。(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

妹:唐氏,出嫁后不久卒。其年龄比唐申大。(注:唐伯虎的《祭妹文》:吾生无他伯叔惟一妹一弟。

岳父:徐廷瑞。

岳母:吴素宁。(注:唐伯虎写有《徐廷瑞妻吴孺人墓志铭》:孺人姓吴氏,讳素宁,苏之长洲人……生正统甲子三月二日,年十七归徐廷瑞……子雯,娶何氏。女三:长适叶璋,次适寅,次适张铭。)

妻:元配:徐氏,徐廷瑞之次女,在唐寅19岁时嫁给唐寅并为唐寅育有一子,在唐寅之父死后一两年内,她与所生之子相继死亡。

继娶:某氏,被唐寅出妻,无考。

再继娶:沈氏

女:唐氏,沈氏所生,许配给好友王宠之子王阳(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生一女,许王氏国士,履吉之子。)

婿:王阳(另有一说叫王子阳),字玄静,号龙冈,明代书法家王宠之子,国子监监生。

子孙后代

嗣子:唐兆民,为唐寅之弟唐申的第三子,唐伯虎死时,其才三岁,被其父过继给唐寅。

侄子:唐长民,正德(1508年)死,年仅十二岁。唐阜民,唐申的次子。

嗣后代:唐兆民生唐昌祚。唐昌祚生唐应祥。唐应祥生唐宜瑞。唐宜瑞生唐允锡、唐允钦、唐允铨。唐允锡生唐道济。

人物评价

祝允明: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

徐祯卿: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钱大昕: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千驷以若浼,拥万卷而自荣。狂士标格,才子声名。是将共叔夜伯伦而尚友,岂徒徵仲希哲为同盟。

王世贞:寅少法初唐,如雩杜春游,金钱铺埒,公子调马,胡儿射雕。莫年脱略傲睨,务谐俚俗。

王犀登《丹青志》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下,庶几青莲之驾,无忝金龟之席。

杨静盦:今读其集,有时风神散朗,辞句婉丽,殊类刘梦得,有时谐俗俚歌,儁永有味,一如王梵志,这便是“初尚才情,晚年颓放”之故了

陈志岁:“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纪念唐寅》)

史籍记载

《明史文苑传》

《明史稿》王鸿绪

《江南通志》

《明史稿》尹守衡

《吴中故实》黄鲁曾

《遗命记》唐兆民

故居与墓葬

故居

唐寅故居仅存遗址,但位于苏州市西郊横塘唐寅墓还保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

动乱期间墓地遭毁坏,后又修复。唐寅墓包括闲来草堂、六如堂、梦墨堂、墓区、神道、牌坊。整个墓地错落有致,恬静中透出几分风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闲来草堂后辟为茶室。唐寅一生爱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曾写过不少茶诗,留下《琴士图》、《品茶图》、《事茗图》等茶画佳作。梦墨堂陈列唐寅的生平事迹。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法号六如。

在相关规划中,唐寅故居本体将复原学圃堂、寤歌斋、蛱蝶斋,三者呈品字形布局。建筑采用明代文人居所建筑风格样式,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图示为依据进行复原,主要有学圃堂、寤歌斋、蛱蝶斋、梦墨亭。学圃堂为故居中体量最大建筑,门窗隔断为满天星或枝条式,堂前按明式建筑做法建造露台。

墓葬

唐寅墓位于市郊横塘乡王家村,距苏州盘门约2公里,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寅死后先被草草安葬在古城区的桃花坞北面,20多年后才迁葬到苏州西郊横塘王家村 (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西路唐寅园址)。 1955年,政府对唐寅墓进行了整修,次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期间,唐寅墓地遭毁坏,墓碑、石亭、石坊等荡然无存,只留荒冢一堆。 1985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修复墓冢,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梦墨堂等厅堂,辟为唐寅纪念陈列室,并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唐寅园布局错落有致,恬静中透出几分风雅。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