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外国诗歌
外国诗歌文体介绍
所谓外国诗歌文体主要是指欧美诗歌文体样式。
从体裁来看,在欧美各国,诗主要有史诗、十四行诗、自由诗之别。
史诗(Epic)是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以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著名的《伊里亚特》、《奥德赛》为代表。《伊里亚特》、《奥德赛》二部史诗各24卷,其主要特征是:由10000余行的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英雄诗体构成,每行约有12个轻重音,不用尾韵,注重节奏感。这种诗体口语化,显然是为艺术家的口头朗诵或歌吟而创造出来的。
十四行诗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Sonnet。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自文艺复兴时代之后在欧洲各国获得广泛运用。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彼得拉克是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其写作的十四行诗主要特征是: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16世纪初,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其主要特征是: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最后一副对句内容点明题意。
自由诗(Free verse)指近代欧美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19世纪的美国诗人惠特曼为自由诗创始人,代表诗集是《草叶集》。其主要特征是:形式上不受格律的限制,没有固定的格式,结构不拘,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音调比较自由,语言也比较通俗平易并有自然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受其影响,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
对于外国诗歌的欣赏,首先,需要遵循中外诗歌艺术上的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从历史、现实、社会、环境入手,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都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言外之旨、弦外之音的蕴藉美;都要反复吟诵,再三品读,领略诗歌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等。其次,欣赏外国诗歌与欣赏中国诗歌又有所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由于这两类诗歌各自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而言,中国诗歌更加注重抒情,欧美诗歌更加注重叙事;中国诗歌以简隽短小为优,欧美诗歌以长篇史诗见长;中国诗歌讲究含蓄,欧美诗歌追求明朗……差别既多,谈诗论艺的鉴赏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我们决不可囿于自己固有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以欣赏中国诗歌的眼光、心理去鉴别外国诗歌的优劣,否则就很容易发生偏差,不能真正领悟那些优秀外国诗歌的妙处。
20世纪的英美新批评派在诗歌文体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新成果,如特别重视词语与语象(文字构成的图像)的关系,强调比喻、象征、含混、复义、反讽、悖论等语言技巧。这种微观层次的细究值得欣赏欧美诗歌时借鉴与运用。
(严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