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由平等博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并将长期并存,要在彻底批判的前提下,辩证地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本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
一般的说,每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形态相对应,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价值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和批判继承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为了说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合法性,建立了一整套代表少数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并以抽象的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自由平等博爱”说成是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他说:
“当前社会的交往形式以及统治阶级的条件同走在前面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愈大,由此产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以及它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分裂愈大,那末当初与这种交往形式相适应的意识当然也就愈不真实,也就是说,它不再是与这种交往形式相适应的意识了;这种交往形式中的旧的传统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的利益)也就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但是,这些东西被生活揭穿得愈多,它们对意识本身的作用愈小,那末它们对自身的捍卫也就愈坚决,而这个标准社会的语言也就愈加虚伪,愈加道德化,愈加神圣化。”
图为资本主义体系的金字塔。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才可能真正实现。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考察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最终替代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然而,马克思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他说: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替代者,它应该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并将长期并存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具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替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和艰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上的直接联系,又要看到二者在本质上的根本对立,必须采取辩证的科学态度。
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首先是由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用之以联合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也是无产阶级用之以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思想理论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首先由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所采用”,并不意味着就是为资产阶级所专有。事实上,它最早是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广大无产者所共同拥有的,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
图为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经过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随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完善。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
同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陷,也不在于“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价值理念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赋予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及其抽象的人性论和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彻底批判,并不是要彻底地抛弃和拒斥“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范畴本身,把脏水连同孩子一块倒掉,而是要突破和超越资本主义把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冒充为人类普遍利益的局限性,彻底打破资本主义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专有权、话语霸权和话语垄断,剔除附于其上的资产阶级性质及其抽象的人性论含义和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赋予其以无产阶级本性和社会主义性质,把被资产阶级据为己有的“自由平等博爱”核心价值观,还之以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与价值共识的本来面目和真实面目,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些价值理念,使之具有真实性、唯物性和现实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立,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根本对立,两 者具有本质区别。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客观现实上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不是抽象的对立,而是实实在在的 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实践运动、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从社会主义产生之 日起就从未停息过。因为自社会主义思想萌芽之日起,就是以一种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替代者和“掘墓”运动的面 貌出现的,就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发展的本质变化 要求。它表现为无产阶级觉醒之后的对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和力图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 的现实运动;因此,也表现为资本主义力图以各种手段扼杀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现实运动,“吃掉”或改变建立 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和巩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为社会主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顽强斗争,在渗透与 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争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态势。由于在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 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推翻资本主义,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推翻和消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社会主义 ,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并将长期并存的局面,因此,这种斗争,还将会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存在,有时还会表现得相当激烈。这就决定了两大核心价值观既有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的一面,又有相互交汇和相互融合的一面,表现为一种在斗争中有融合、在融合中有斗争的并存关系。
因此,我们既要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一定的进步性,进行辩证分析、合理继承,更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揭示其在阶级性质上的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如果离开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坚实的历史基础;如果离开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应有的无产阶级本性和社会理想。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对立又融合的最终结果,虽然只能是真实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