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古渡
【石城津】
石城津是从西固八盘峡到钟家河一线众多古渡的一个渡口,对于石城津的记载,在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石城津在州西境。”阚駰曰:“石城津在金城西北,晋太元初,苻秦伐凉,军于西河,梁熙等济自青石津,苟苌等济自石城津,会攻凉缠缩城,是也。缠缩城,见庄浪卫。一云石城津,即河州之积石渡。”郦道元《水经注》引释氏《西域记》曰:“‘河出昆仑,昆仑即阿耨达山也。’河水又东径石城南,谓之石城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异常繁忙。因为如有战事发生,数万大军云集此地渡黄河。在阚駰的《十三州》志中记载: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八月,前秦灭前凉,兵分两路,北渡黄河,都是从这一带过黄河的。当时,前秦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苟苌率领从石城津渡河;一路由梁熙、姚苌、王统、李辩率领从青石津渡河。石城津作为军事上的重要渡口外,还是当时僧侣商贾来往于西域与中原所必经之地。为了确保此渡口的安全,西汉时期就在西固城一带设立了金城县,渡口旁有军士驻守,保证了丝路的畅通。
【金城津】
位于白塔山南麓的黄河北岸,今中山桥北端。汉魏时期,今兰州黄河段称为金城河,凡河流平缓处,皆为津渡。当时金城县在今西固城附近,金城津约略在钟家河一带,河北有金城关,为拱卫津渡的关隘。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金城关“本汉置”。隋唐时期在皋兰山下设兰州,金城津则设在其北黄河上,今黄河铁桥处。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金城关,扼守津渡,以畅通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是沟通中原和西域的要道。山与河之间,仅容一辆车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当时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塞之一。
金城关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赴安西任所途经兰州时,曾亲临金城关,并写下了《题金城临河驿楼》这首名作:“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金城关的雄伟和险要。北宋后期,驻守兰州的宋军在修补旧城,广筑新城的同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重新修筑了金城关。对提高当时兰州的城防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金城关历代都有修葺,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对金城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并于次年完工。明代学者黄谏的《金城关记》,详细记述了这次重建的情况:“拓其城郭,甃以砖石,而戍楼睥睨以次而成。其外又广其地为瓮城。城内正北筑台,高丈余,上构真武殿。”此次修建拓展了金城关的外围,修筑垛口,并且在城内还修建了真武殿。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重修金城关,又将关城扩展到了黄河边上,为了防止敌人火攻,在门上还修建了注水孔。及至清代,兰州由边疆变为腹地,金城关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到辛亥革命时,金城关就已全部坍塌。仅存的一些遗迹,也于1938年拓修甘(肃)新(疆)公路时拆除。
当年由汉武帝设置作为兰州四大要津之一的金城津,而后改建成为一座关城,如今又已被一座座横亘于黄河之上的现代化的桥梁所取代,但作为兰州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永远留存在史册之中。
【青石津】
位于西固区新城乡黄河八盘峡,北岸为八盘山,现在叫张家台;南岸为青石山,故亦称此峡为青石峡,古时亦称鸣雀峡。两岸山崖高耸,夹峙黄河,为汉以后横跨黄河最险、最雄的古渡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青石津是古代通往西宁、河西一带的要津,是金城津之一。
在形成东西交通大动脉雏形的汉代,和金城津古渡一样,青石津也是控扼丝绸之路中线的重要关口,是济渡兵骑和商旅行役的重要渡口,在推动黄河上游繁盛、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建立过历史功绩。
如今黄河水在青石津平静地流过,可是谁能想到,昔日这里也曾是刀光剑影的杀伐之地。汉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率万余骑,平定羌人,就从这里挺进湟中。蜀延熙十八年(255年),蜀将姜维率军伐魏。魏凉州军在此处渡过黄河,增援被姜维围困在狄道(今临洮)的魏军。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兵分两路进攻前凉,其中一路在此处渡过黄河。东晋太元十七年(392年),后凉王吕光之弟吕宝在此处战败西秦。后西秦大单于乞伏乾归派兵截断吕宝军后路,又在此处反败后凉军,杀死吕宝,并将后凉军逐入黄河,淹死万余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后秦军在此处渡过黄河,进攻后凉军。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废帝元钦统帅精兵三万,由此渡河,讨伐吐谷浑。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将王进宝进攻被叛军占领的兰州,于此处潜渡黄河,攻占了重要堡垒新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渡口背靠的外突山嘴处修建了宽仅20米的青石关关城,该关城于解放后修建兰青铁路时拆除。古渡处所竖碑石上镌:“青石津,西汉名渡,山多青石而得名。古为军事要扼,丝路锁钥,渡旁战事多起。至明清仍为直达青(海)新(疆)要津,咸丰十年建关城,有一夫闭关,全渡紧锁之势。”据清乾隆时所编纂的《皋兰县志·津梁》记载:“今钟家河、新城、八盘、小寺沟四渡口皆汉时古渡。”现今,岸边留存有许多若隐若现的石臼、石洞和锈迹斑驳的铁桩,向人们昭示着那段古老的历史。河边竖有一块形似骆驼的石碑,碑面镌文“汉代青石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