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奈:《沉思曲》

马斯奈:《沉思曲》

与其他一些结构宏大、技巧艰深的小提琴作品相比,《沉思曲》的结构非常简单,演奏起来也并不需要高深的技巧,但其中所蕴含的虔诚的深情,却令无数人为之折服。

这首小提琴曲原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依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依丝沉思曲”,这首曲子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经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独演奏的曲目。

img82

此曲作于1894年,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

乐曲在乐队弦乐那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下,由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起到了表现男女主人公真实内心感受的作用;在乐曲的中间部分,旋律逐渐变得热情起来;随后,旋律变得更快而且情绪也更为激动,在达到乐曲的高潮后,再度回归于最初的主题;最后,全曲以泛音的微弱音响在G弦上逐渐减弱,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泰依丝》根据法国作家法朗士的同名小说改编,歌剧脚本由贾莱撰写,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代埃及的故事。

美貌的泰依丝整天生活在疯狂的享乐生活中,她的致命魅力甚至使整座城市都陷入迷乱之中。修道士阿塔纳耶尔为此事感到痛心,他把劝导泰依丝皈依基督教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

起初,泰依丝对他的说教毫无兴趣,一心想过快乐而无拘无束的生活,但在阿塔纳耶尔坚定而耐心的劝导下,她渐渐有所触动。

终于,泰依丝走出了原来的生活圈子,跟随阿塔纳耶尔踏上了新的道路。经过在沙漠里的艰苦跋涉,他们来到了修道院,修女们热忱地迎接了这位筋疲力尽的皈依者。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泰依丝,于是,泰依丝把自己的心彻底地交给了上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告别了人间的欢乐。

就在这时,阿塔纳耶尔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泰依丝,无论他怎样苦修都难以忘怀泰依丝的倩影,这种世俗的情感将他折磨得痛不欲生。

在情感的驱使下,他再次来到修道院,见到的却是已病入膏肓的泰依丝,阿塔纳耶尔在此时向她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回忆他们在沙漠中并肩前行的情景。泰依丝快死的时候,阿塔纳耶尔跪在她的身旁,呼唤着她的名字,说:“亲爱的,你听我说,其实没什么天国,人世间的爱才是最真实的,我在爱着你。”但泰依丝一心向往着天堂的安宁,她唱着《天国的门开了》,在安详的歌声和修女们的祈祷声中,她的灵魂远去了,阿塔纳耶尔绝望地倒在了地上。

《沉思曲》便是这部歌剧第二幕第一场结束时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剧中的场景是这样的:阿塔纳耶尔见自己的劝告没有起作用,并不灰心,在深夜里静静地伫立在泰依丝家门外,等待她回心转意。《沉思曲》表现的就是这个时间泰依丝内心的转变。

img83

马斯奈在早期写的一些歌曲中就表现出擅长抒情的特点,并在后来的歌剧创作中,逐步形成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个人风格。马斯奈在其歌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而他所塑造的女性,其原型都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妇女。她们娇媚脆弱,常常是忏悔的沉沦者、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或者渴望安谧的家庭幸福的人,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斗争中,她们被迫放弃了希望、爱人、生命,往往以悲剧结局。由于马斯内对女主人公深入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善于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变化的内心世界,所以人们赋予他“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之美称。

自始至终,这首小提琴曲中都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它既是男主人公阿塔纳耶尔的虔诚信仰和坚定意志的写照,也是女主人公泰依丝厌倦了世俗,在宗教中求得解脱时的心理描写。它的宁静和谐与泰依丝周围嘈杂浮华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情感,仿佛是泰依丝的灵魂在世俗情感中的挣扎以及在宗教中得到的宁静与救赎。

与其他一些结构宏大、技巧艰深的小提琴作品相比,《沉思曲》的结构非常简单,演奏起来也并不需要高深的技巧,但其中所蕴含的虔诚的深情,却令无数人为之折服——此曲的演奏率和“使用率”之高,简直可以称作是古典音乐作品中的流行歌曲,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所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中,每当男女主人公有什么深情表露的时候,背景音乐几乎全是这首《沉思曲》。

作者简介

朱尔·埃米尔·弗兰德里克·马斯奈(Jules Massenet,1842~1912年)

法国作曲家。自幼跟从母亲学习钢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多次获得学科奖。1863年毕业时,凭借一首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从而得以到意大利进修3年。这时他已在歌剧院乐队中担任打击乐的演奏员,并靠在咖啡馆里演奏和教课来维持生活。在罗马留学期间,他创作了《音乐会序曲》、《追思曲》等。1867年,他《第一管弦乐组曲》在巴黎演出,同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姑婆》。在此期间他还作有歌曲套曲《四月诗篇》和《纪念诗篇》。普法战争时马斯奈服兵役,战后在帕德卢管弦乐团演奏了他的第二组曲《匈牙利情景》。1872年,巴黎喜歌剧院演出了他的第二部歌剧《巴赞的唐塞扎尔》时,并获得了成功。从1873年起,马斯奈的戏剧音乐作品如《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赢得了公众的喜爱,而《泰依丝》达到了他歌剧创作的高峰。

img84

马斯奈的创作以歌剧为主,其创作追求抒情和柔美,风格以柔润艳丽而著称。其代表作品为歌剧《泰伊思》、《曼侬》、《首领》等。

1896年,马斯奈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马斯奈一生跨越2个世纪,但他对法国音乐的影响几乎没有延及20世纪,人们总是尊他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天才的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