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

一、口

口mouth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内腔称口腔oral cavity(图4-4)。口腔向前经上唇、下唇围成的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口腔借上牙弓、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口腔前庭为上唇、下唇和颊与上牙弓、下牙弓和牙龈之间的狭窄间隙;固有口腔前外侧为牙弓和牙龈,后至咽峡,顶为腭,底为舌和软组织。

img110

图4-4 口腔及咽峡

(一)口唇和颊

口唇oral lips和颊cheek均以肌(口轮匝肌、颊肌等)为基础,外面覆以皮肤,内面衬以黏膜。上唇、下唇之间为口裂,口裂两侧的上唇、下唇结合处称口角。唇的游离缘为皮肤与黏膜移行处,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呈红色。在上唇外面中线处有一纵行浅沟称人中,为人类所特有。上唇的两侧以弧形的鼻唇沟与颊分界。上唇、下唇内面正中线处与牙龈基部之间各有一黏膜皱襞,分别称为上唇系带和下唇系带。

颊黏膜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处,有腮腺管开口。

(二)腭

腭palate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图4-4)。

硬腭hard palate是腭的前2/3,介于口腔和鼻腔之间,主要由骨腭覆以黏膜而成,黏膜与骨紧密结合。在上颌中切牙后方黏膜深面有切牙孔,正对第2、3磨牙内侧黏膜深面有腭大孔,血管、神经出此2孔分布于腭及牙龈,是局部阻滞麻醉的注射部位。

软腭soft palate是腭的后1/3,由骨骼肌和黏膜构成,其前份呈水平位,后份斜向后下,称为腭帆。腭帆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乳头状突起,称腭垂(悬雍垂)uvula。自腭帆向两侧下方各分出两条弓形黏膜皱襞,前方的称腭舌弓,延续至舌根;后方的称腭咽弓,下延至咽侧壁。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isthmus of fauces,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三)牙

牙teeth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嵌于上颌骨、下颌骨牙槽内,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牙有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的功能。

1.牙的种类、排列和萌生 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和恒牙又可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切牙、尖牙、磨牙以及恒牙特有的前磨牙。

人的乳牙20个,上颌骨、下颌骨中线两侧各5个,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切牙2个,尖牙1个,磨牙2个。人的恒牙32个,上颌骨、下颌骨中线两侧各8个,依次为切牙2个,尖牙l个,前磨牙2个,磨牙3个(图4-5)。临床上为了便于记录患牙的位置,用“┼”表示上、下、左、右4个牙区,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的位序,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的位序。如img111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img112表示左上颌第2恒磨牙。

img113

图4-5 恒牙的形态及排列

乳牙萌出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前后开始,3岁左右出全。恒牙萌出始于6岁左右,第1恒磨牙首先萌出替换乳牙,至14岁左右除第3恒磨牙外,乳牙均被恒牙取代。第3恒磨牙萌出最晚,有的迟至28岁或更晚,故又称迟牙。该牙常出现横生、阻生,甚至终生不萌出。牙的萌出时间见表4-1。

表4-1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

img114

2.牙的基本形态(图4-5,6)每个牙均可分为3部分,即露于口腔的牙冠、嵌入牙槽的牙根和两者交界处的牙颈。牙颈由牙龈包绕。切牙和尖牙有1个牙根,前磨牙多有1个牙根,下颌磨牙有2个牙根,上颌磨牙为3个牙根。

3.牙的构造(图4-6)牙由釉质、牙质和牙骨质构成,内部有牙腔,充满牙髓。牙髓由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组成,血管和神经由根尖孔进出牙腔,发炎时常引起剧烈疼痛。釉质覆于牙冠部的牙质外面,乳白色,有光泽,是机体中最硬的组织。牙质构成牙的主体,呈淡黄色,含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可出现酸痛感。牙骨质被覆于牙颈和牙根的牙质表面。

img115

图4-6 牙的构造模式图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牙周膜是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牙龈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紧贴于牙颈周围及邻近的牙槽骨。牙周组织对牙起支持、固定和保护作用,发炎时可导致牙松动或脱落。

(四)舌

舌tongue位于口腔底,是表面覆以黏膜的肌性器官,具有感受味觉、协助咀嚼、吞咽及辅助发音的功能。

1.舌与口腔底黏膜的形态(图4-4,7)舌分上、下两面。上面又称舌背,后份有一向前开放的“V”字形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称舌尖。舌的下面正中线上有一连至口腔底的黏膜皱襞,称舌系带。在舌系带根部的两侧有一对小黏膜隆起,称舌下阜,下颌下腺管和舌下腺大管开口于此。舌下阜向后外侧延伸为舌下襞,襞上有舌下腺小管的开口。

img116

图4-7 舌(上面)

2.舌的构造 舌由黏膜和肌构成。

(1)舌黏膜:呈淡红色,被覆于舌的上、下面。舌上面及侧缘有许多小的黏膜突起,称舌乳头(图4-7)。舌乳头分4种:①丝状乳头,数量多而密集,呈白色细绒毛状,遍布于舌体上面。②菌状乳头,数量较少,形体稍大,钝圆,红色,散在丝状乳头之间。③轮廓乳头,约7~11个,排列于界沟前方,形体最大,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④叶状乳头,见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不发达。除丝状乳头外,其余3种乳头内及软腭、会厌等处黏膜中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可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舌根背部黏膜内,有许多由淋巴组织构成的大小不等的隆起,称舌扁桃体。

(2)舌肌:为随意肌,包括舌内肌和舌外肌(图4-8,10)。舌内肌起止都在舌内,分为纵肌、横肌和垂直肌,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主要有颏舌肌,它起于下颌骨体后面的颏棘,向后上呈辐射状入舌,止于舌正中线两侧。该肌两侧同时收缩时,拉舌向前下(伸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此外,尚有茎突舌肌和舌骨舌肌,收缩时可分别牵舌向后上和后下方。

img117

图4-8 舌肌

(五)唾液腺

唾液腺salivary glands分为大、小两类。小唾液腺甚多,如唇腺、舌腺、颊腺等。大唾液腺有3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图4-4,9)。

1.腮腺parotid gland 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重15~30 g,形状不规则,可分浅部和深部。浅部略呈三角形,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至咬肌后1/3的浅面,后续腺的深部。深部伸入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腮腺管从腮腺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约一横指处贴咬肌表面前行,至咬肌前缘处弯向内侧,斜穿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的颊黏膜处。

2.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其导管自腺的内侧面发出,沿口腔底黏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舌下腺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有1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有数条,开口于舌下襞。

img118

图4-9 唾液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