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胃
胃stomach(图4-14,15)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调和食糜及初步消化的功能,并有内分泌功能(如产生胃泌素)。
图4-15 胃(内面)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前、后两壁,上、下两缘和入、出两口。胃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上缘较短,朝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处的转角,称角切迹。下缘较长,朝向左下方,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贲门cardia,连接食管。贲门的左侧,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大弯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胃的出口称幽门pylorus,连接十二指肠。
胃分为4部,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的部分称胃底,临床上称胃穹窿;自胃底向下至胃小弯的角切迹和胃大弯开始转为横向处以上胃的部分,称胃体;胃体与幽门间的部分称幽门部,临床上称胃窦。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甚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小弯和幽门部是胃溃疡和胃癌的好发部位。
胃的容积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新生儿约30ml,1岁时增加到300ml,3岁时达到600ml左右,成人胃容量约1 500ml。
(二)胃的位置
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体右侧。胃的前壁在右侧贴于肝左叶下面,在左侧与膈相邻,并被左肋弓所掩盖。胃前壁的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为胃的触诊部位。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部与膈和脾相邻。
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及胃的充盈程度不同而不同,矮胖型者位置较高,瘦长型者位置较低;仰卧时位置上移,直立时则下移;胃空虚时位于腹上部,充盈时胃大弯可垂至髂嵴平面甚至更低。
(三)胃的X线解剖
做立位X线钡餐检查时,可见到胃的各部,其中胃底部含有空气,形成胃泡。X线下活体胃的形状可分为3种类型:①角形胃,胃的位置较高,略近横位,呈上宽下窄牛角形。多见于儿童及矮胖者。②钩形胃,呈“J”形,胃体垂直,角切迹明显。此型最常见,多见于中等体型的人。③长胃,全胃几乎在中线左侧,胃体垂直,角切迹呈锐角。多见于瘦长型人。
(四)胃壁的构造
胃壁由4层构成。胃黏膜在活体呈橘红色,空虚时形成许多皱襞(图4-15),可随胃的充盈程度不同有所变化。皱襞在贲门、幽门附近呈放射状。在胃小弯有4~5条较恒定的纵行皱襞,纵襞之间的沟称胃道。在幽门的内面,黏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瓣,其右缘突入十二指肠腔内。胃黏膜呈小丘样隆起,直径1~6mm,称胃区。用放大镜观察,胃区表面有许多小凹陷,称胃小凹,是胃腺管开口之处。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肌层较发达,由内斜、中环、外纵的3层平滑肌构成。中层的环行肌在幽门处明显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外膜为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