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肠

五、小肠

小肠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长5~7m。它近端起自幽门,远端接续大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及回肠借肠系膜悬附于腹后壁,合称系膜小肠。小肠黏膜形成许多环状襞,并密布绒毛。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有内分泌功能。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长约25 cm,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图4-14,16)。

1.上部 起于幽门,向右后至肝门下方,折转向下续于降部,折转部称十二指肠上曲。上部近侧与幽门连接的一段,肠壁较薄,管径大,黏膜光滑无环状襞,临床上称十二指肠球,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2.降部 起自十二指肠上曲,下行至第3腰椎体水平折转向左,折转处称十二指肠下曲。降部的黏膜除有环状襞外,其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 cm,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此。在大乳头上方1~2 cm处,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为副胰管开口处。

3.水平部 又称下部,起于十二指肠下曲,于第3腰椎水平向左横行,至腹主动脉前方移行于升部。

img125

图4-16 十二指肠、胰和胆囊

4.升部 自腹主动脉前方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前下,移行为空肠,转折处称十二指肠空肠曲。该曲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二)空肠和回肠

空肠jejunum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长度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位于腹腔左上部。回肠ileum占远侧的3/5,末端连接盲肠,主要位于腹腔右下部。空肠、回肠迂曲盘旋形成许多肠襻(图4-3)。

空肠、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是逐渐的。一般说来,空肠壁较厚,管径较大,血管丰富,颜色较红,肠系膜内的动脉弓级数较少,黏膜环状襞较密、较高,黏膜内有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结。回肠壁较薄,管径较小,血管较少,颜色较浅,肠系膜内动脉弓级数较多,黏膜环状襞较稀、较低,黏膜内除孤立淋巴小结外,并有20~30个集合淋巴小结(Peyer斑)。集合淋巴小结由10~70个孤立淋巴小结聚集而成,呈长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管的长轴相一致,位于系膜缘相对的肠壁内,肠伤寒时病菌多侵犯这些淋巴小结,发生溃疡,甚至穿孔(图4-17)。

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3~1m范围内,约2%的人可见长2~5 cm的囊状突起,称M eckel憩室,它是胚胎时卵黄囊管未完全消失形成的。憩室发炎时可产生类似阑尾炎的症状。

img126

图4-17 空肠和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