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器官除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外,也有感觉神经分布。
(一)内脏感觉的特点和传入途径
1.内脏感觉的特点
(1)比较迟钝:由于内脏传入纤维和感觉末梢数量少、纤维细、痛阈高,因此感觉比较迟钝。正常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感觉,手术中触摸、切、缝或烧灼脏器也不引起疼痛,但脏器如受牵拉或在痉挛、膨胀、缺血或有病变时则可引起疼痛、饥饿、胀满或便意等感觉。
(2)比较模糊:内脏感觉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同一脏器的感觉冲动可经不同途径传入中枢不同部位,如食管的痛觉冲动可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T1~5节段,也可循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另一方面,同一中枢部位可以接受不同脏器的传入冲动,如脊髓T1~5可接受心、肺、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几个脏器的传入,因此内脏感觉比较弥散模糊,难以准确定位。
2.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 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某些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某些脊神经分布于各脏器,中枢突一部分随面、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干,另一部分沿脊神经后根入脊髓。
(1)伴随交感神经传入: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第1胸神经至第3腰神经的脊神经节内,周围突经白交通支、交感干及其分支分布于脏器,中枢突进入脊髓相应节段(图13-40)。
(2)伴随副交感神经传入:①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内脏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膝神经节和后两神经的下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此3神经分布于内脏,中枢突进入脑干的孤束核。②盆内脏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第2~4骶神经的脊神经节内。周围突随盆内脏神经分布于盆腔器官,中枢突进入第2~4骶髓节段。
一般认为,颈、胸、腹部脏器及部分盆腔脏器的痛觉纤维主要随交感神经行走,非痛觉的内脏感觉纤维随副交感神经行走。但食管、气管的痛觉纤维可能经迷走神经传入,另一部分盆腔脏器的痛觉纤维由盆内脏神经传入中枢。
(3)伴随某些脊神经传入:心包、胆道、膈上面胸膜、隔下面胸膜和腹膜的痛觉可经膈神经传入,其他部分胸膜、腹膜壁层的感觉冲动可经胸神经、腰神经传入,外生殖器的感觉可经阴部神经传入脊髓。
内脏感觉纤维将感觉冲动传入脊髓或脑干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反射通路,也可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躯体反射通路(参见后述表13-6),并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内脏的感觉冲动传入大脑皮质。
(二)牵涉性痛
当某些脏器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感觉过敏或疼痛可发生在病变脏器邻近的皮肤,也可发生在距离病变脏器较远的皮肤,例如心绞痛时常在胸前区及左上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肝胆疾患时常在右肩部感到疼痛等(图13-42)。牵涉性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据临床观察,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和病变脏器常与同一节段脊髓相联系,故从患病内脏传来的神经冲动可以扩散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了解各器官病变时牵涉性痛发生的部位,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图13-42 脏器病变牵涉性痛的部位
(李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