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极”是物理学概念,极与极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到国际政治上,“极”变成力量中心,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格局”,指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它又分为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这几种格局的综合,也称“国际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新的国际战略格局是“一超多强”,其发展趋势将逐渐走向多极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一种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多种力量经过不断地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到质变,构成某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然而,这种战略格局是极不稳定的,由于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总是相对的,而发展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力量的不平衡发展到极点,便会爆发战争。战争往往会破坏原有的格局或体系,导致新的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

1.1618—1648年,欧洲发生了“三十年宗教战争”,是中世纪以来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转向近代。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对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定国家拥有各自地理区域内的全面管辖权,不受外部压力的限制,即确定了主权国家原则。直到拿破仑帝国企图称霸欧洲,发动战争最终打破这一国际战略格局之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大陆确立的相对均衡的多极格局,维持了约一个半世纪。

2.1814年,拿破仑帝国军事上遭遇失败,粉碎了其称霸欧洲的野心。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各国于1814年至1815年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根据新的实力对比,安排欧洲的新秩序。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欧洲的多极均衡格局,即由法国一国力图称霸欧陆,回归英法普奥俄五强争霸欧洲的局面,这就是被称为19世纪导致稳定的国际体系、开创百年和平的维也纳格局。

3.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一跃成为欧陆头等强国,打破维也纳格局形成的五强局面,与此同时,美国、日本也迅速崛起,它们和德国强烈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一场扩张和争夺的狂潮,终于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僵硬军事集团形成,欧洲大国协调原则被破坏,两大军事集团的尖锐对抗,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战胜国按照战后力量对比的变化,重划势力范围,首次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全球性的国际战略格局。

由于德国复仇主义者仇视这一国际格局,日本和意大利对分赃不均强烈不满,它们一起走上法西斯侵略扩张之路,短短20多年之后,希特勒德国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彻底埋葬了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4.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美、苏在利益、目标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和对立日益加深,矛盾迅速激化,美苏战时同盟基础发生严重动摇。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联盟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全面展开。1949年4月,美国出面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军事组织,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政治外交上的敌视、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威胁,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主权和利益,苏联和各东欧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联系,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和共同的协定、条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导致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战后两极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态势,是随着美苏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变化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美苏实力地位悬殊,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到了70年代中后期,美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外交局面和霸权地位的衰退,对外战略采取守势,而这一时期,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缓和”的幌子下,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扩张活动,这一时期的两极格局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1981年1月,美国里根政府上台,在着力重整和复兴国内经济的同时,在对外政策上企图以抗苏为轴心,顶住苏联的扩张,从根本上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态势,重振国威,美苏进入僵持对峙、互有攻守的局面。

5.两极格局的解体。回顾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史,大规模战争成为国际格局转换的重要标志,上述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转换就是通过三十年宗教战争、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形成的。然而,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与战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是以苏联自行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压倒性胜利结束的,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激烈对抗的冷战格局彻底终结。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追求单极与推动多极的力量都在增长,大国关系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调整,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

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是由战略格局转化的特点决定的。新格局的产生只能通过大量的自然消长和分化组合逐步形成,这就决定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争霸与反霸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有东西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南南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体现为大国间争霸与反霸的斗争。美国坚持要领导这个世界,这是它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在思考和谋划如何建立世界霸权,并不断阻挡和抗拒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来实现它的目标。首先,不断增强实力,建立拥有令敌手不可超越的军事实力。除了经济上具有超强实力外,美国还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强大的军事实力。2007年,美国的军费开支达到5 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量的45%左右。2008年5月22日,美国众议院又批准了美国2009年国防开支预算,高达6 014亿美元。其次,在世界最关键的欧亚大陆加紧战略布局。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认为,控制了欧亚大陆,就控制了世界霸权。为此,美国从克林顿政府时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在欧洲地区,推进北约东扩。北约原是冷战工具,但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加强和扩大了其军事和政治作用。东扩最主要的目的是弱化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消化冷战胜利成果,使俄罗斯不再有可能恢复到前苏联那样的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在整个欧洲的主导权。而为了扫清障碍,1999年3月美国甚至不惜发动对南联盟78天的狂轰滥炸。二是在亚洲地区,主要是加强日美安全同盟。日美安全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本应解散。但是,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确保拥有亚太地区事务主导权,1996年4月与日本签订《日美安全同盟》,重新加强了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第三,小布什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欧亚大战略的铺垫。北约东扩步伐的加快,2008年北约成员已增加到27个。接着,利用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把美国的军事力量直接派驻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其他国家。布什政府的第三步是通过伊拉克战争改造伊斯兰世界,进而控制中东,与它的欧亚布局将联成一体。这是美国为了主导世界的一个大布局。

然而,美国追求世界霸权并不为世界其他主要力量认同,今后一个时期争霸与反霸的斗争将十分激烈。“单极”世界难以建立,世界多极化潮流无法阻挡。当今世界应是一极还是多极,是美国同众多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美国认为它是如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世界就该是一极,并且由它来领导。但是,现实的国际关系早已冲破了这种逻辑,多极化趋势在冷战结束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延续至今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原因在于:首先,从60年代至70年代,多极化现象从美、苏当时所控制的两个体系内同时出现,两个超级大国都竭力阻挡而无济于事。美国不得不出台“尼克松主义”,调整了同许多国家的关系。其次,冷战结束以来,主张“单极”世界的唯独美国一家,其他的大国和国家集团包括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不同意美国的主张,反对将国家分为“领导国”和“被领导国”。最后,同任何历史上的霸权一样,美国也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的命运,只是其衰落的时间、过程和方式难以预料。由于美国在国际上四处插手,它的力量配置比过去更加分散。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米德认为:美国采取自私的外交政策将使其与盟国的关系恶化,为自己在世界上制造出众多“敌人”,甚至很可能导致单极格局崩溃。由此可见,美国建立不了单极世界,更无法阻挡多极化潮流。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

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国际关系长达近半个世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未来一二十年内,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将难以根本改变。

1.一超多强是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总体态势。当前国际战略力量指六大力量中心: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形成国际战略力量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是一超多强,一超多强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态势和总体特征。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看,仍将是多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但是,美国国内面临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特别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发生严重的次贷危机,美国经济陷入实际的衰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领导世界重任”的能力。其次,当今世界仍存在许多的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无论美国如何强大和富有,都不可能包揽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国际上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使美国能维持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一超”而非单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受到削弱,但是,俄罗斯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科技实力十分雄厚,俄罗斯军事力量尚能够有效支撑其大国地位。从发展来看,俄罗斯仍有可能重新崛起,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有重大影响的角色。欧盟加速东扩和深化,欧元的面世和共同安全和防务战略的出台,表明欧盟成员国力争成为世界一极,与美国霸权分庭抗礼。冷战后的日本,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力争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速由“特殊国家”向“普通国家、正常国家”转型。中国在冷战后的十几年里,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印度近年来,积极推进经济改革,增强综合国力,强化大国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行核试验,跻身核大国俱乐部,力争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近年来,“金砖四国”的发展备受国际社会关注,“金砖四国”指的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它们代表了全球新型经济增长体,将有力改变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并将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国际战略力量既合作又竞争。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一超与多强,以及诸强之间既相互合作、相互借重,又相互竞争,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关系。

美俄关系。美俄战略关系相对于冷战时期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俄不再公开互相为敌,有时进行合作。奥巴马政府宣布放弃在捷克和波兰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与俄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同意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但是,美国在战略上一直视俄罗斯为潜在敌手,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如北约东扩、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策划颜色革命、借反恐之名进军中亚、削弱独联体凝聚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北约三次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严重影响俄罗斯西部安全,成为冷战后美俄斗争的焦点。

欧美关系。冷战结束后,尽管欧盟国家对美国产生了离心力,美国的盟主地位受到冲击,但欧盟仍未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欧盟也设法排除各国在政治、外交、防务等问题上的分歧,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推动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与美国争夺北约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正在由过去的盟主与盟友关系,逐步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未来的欧盟将可能成为影响力大大增强的一极。

美日关系。冷战结束后,作为共同应对前苏联在亚洲侵略扩张的美日军事同盟一度处于漂流状态,但很快调整各自战略加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美国利用两国军事同盟关系,对日本发展军事力量起着瓶塞作用,而日本在美国卵翼的保护下,一定程度上壮大政治军事实力,它们共同遏制中国崛起,确保亚太地区事务主导权。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典型性的一对双边关系,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人权等领域存在根本分歧,但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1997年两国宣布致力于建设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12月,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启动,取得一些重要成果。2009年7月,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是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两国加深了解、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俄关系。冷战结束后,中俄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考虑,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通过谈判基本解决了双方边界划分,在边境地区裁军并建立信任措施,使两国安全关系进入一个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良性发展轨道。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政治多极化进程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将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已经成为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总体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日益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有的政治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如印度、巴西、东盟等的崛起,它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益提高,从而造就了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总体环境。

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新旧矛盾的交织和作用将对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冷战时期两超争霸的历史遗存,也有后冷战时代“一超独霸”造成的恶果。国家间的经济摩擦、领土资源争夺、安全利益冲突,以及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竞争与冲击,争霸与反霸构成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变化,连同其他矛盾的内在发展和相互作用,将影响和牵动着新世纪初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的演化乃至整个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

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扩大,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战略格局走向的特殊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等特点,各种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大国安全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国需要进行安全合作共同应对这种挑战。这就是说,非传统安全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从而影响国际安全合作机制和世界战略格局的走向。

总之,当今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既把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置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相互间又不断进行协调与合作,对美国的霸权势力进行牵制,世界多极化战略格局将在曲折发展中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