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二节 射击学理
轻武器射击是用轻武器在近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射击方法。学习轻武器简易射击学理,主要是消除在射击时对后坐的顾虑,懂得直射、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的实用意义,学会正确地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和瞄准点、修正偏差、克服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为提高射击技能打下基础。
一、发射与后坐
了解发射的现象和后坐对命中有一定的影响,消除在射击时对后坐的顾虑,以便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射击规律,提高命中精度。
(一)发射
1.发射的定义
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火箭弹、炮弹)从膛内抛射出去的现象,叫发射(图7-1)。
图7-1 发射
2.发射的过程
射击时,在扣压扳机后,击针尖撞击子弹底火;使起爆药发火,火焰通过导火孔引燃发射药,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在膛内形成很大压力,迫使弹头脱离弹壳,沿膛线旋转加速前进,直至推出枪口(图7-2)。
图7-2 发射的过程
3.发射的现象
(1)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从膛内抛射出去;
(2)武器向后运动(后坐);
(3)弹壳壁、膛壁产生弹性扩张;
(4)枪管产生颤动;
(5)产生射击声、火光或火焰。
(二)后坐
1.后坐的定义
发射时,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叫后坐。
2.后坐的形成
发射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同时向各个方向挤压(图7-3),作用于膛壁周围的压力为膛壁所抵消,向前作用于弹头后部的压力推送弹头前进,向后作用子弹壳底部的压力经过枪机传给整个武器,使武器向后运动,形成后坐。武器的后坐和弹头的运动是同时开始的。大量的火药气体随弹头后部从膛内向外喷出,在弹头脱离枪口瞬间,形成了反作用力,使武器后坐更加明显。
图7-3 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
3.后坐对命中的影响
后坐对单发(连发的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因为弹头在膛内运动的时间极短(约千分之一秒),并且枪比弹头重得多(冲锋枪、半自动步枪400倍以上),所以弹头在脱离枪口以前,枪的后坐距离只有一毫米多,而且是正直向后运动的,加之衣服和肌肉的缓冲,射手是感觉不出来的。射手感觉到的后坐,主要是弹头在脱离枪口的瞬间,火药气体猛烈向枪口外喷出形成的反作用力造成的。此时,弹头已脱离枪口。因此,后坐对单发(连发的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
后坐对连发射击的命中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连发射击时,第一发子弹发射后,由于枪的明显后坐变动了原来的瞄准线,所以对第二发以后的射弹命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射手掌握正确的据枪要领,适应武器连发射击时前后运动的规律,就能减少后坐对连发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精度。
二、弹道形状及其实用意义
主要了解弹道的形成,懂得弹道各部名称,明确弹道的形状及其实用意义。
(一)弹道
1.弹道的定义
弹头(火箭弹、炮弹)在空气中飞行时,其重心运动的轨迹叫弹道。
2.弹道的形成
弹头(火箭弹、炮弹)脱离枪(筒、炮)口后,如果没有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其所获得的速度,沿着发射线无止境地成匀速直线飞行(图7-4)。
图7-4 在没有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弹头的飞行
实际上,弹头(火箭弹、炮弹)脱离枪(简,炮)口在空气中飞行时,同时受到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弹道不能成为一条直线。
(1)地心吸力的作用 物体在空中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支持它,就会向下降落,这就是地心吸力的作用。射击时,当弹头(炮弹)一离开枪(炮)口,就受到地心吸力的作用,使弹头(炮弹)一面向前飞行,一面逐渐离开发射线向下降落,最后落到地上。
(2)空气阻力的作用 当跑步或乘车时,会感到迎面有股阻力在影响着我们前进,这就是空气阻力的作用。运动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弹头(炮弹)在飞行中也同样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飞行的力量逐渐减小,速度越飞越慢。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弹头(炮弹)在空气中飞行时,一面受到地心吸力的作用,逐渐下降;一面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越飞越慢。因此,形成了一条不均等的弧线。升弧较长较直,降弧较短较弯曲(图7-5)。
图7-5 弹道的形成
(二)弹道要素(图7-6)
图7-6 弹道要素
起点 火身口中心点(外弹道开始点)。
火身口水平面 通过起点的水平面。
射线 发射前火身轴线的延长线。
射角 射线与火身口水平面所夹的角。
发射线 发射瞬间火身轴线的延长线。
发射角 发射线与火身口水平面所夹的角。
发射差角 发射线与射线所夹的角。发射线高于射线时,发射差角为正:低于射线时,发射差角为负,相重合时,发射差角为零。
落点 弹道降弧与火身口水平面的交点。
弹道最高点 火身口水平面上弹道最高的一点。
升弧 由起点到弹道最高点的弹道。
降弧 由弹道最高点到落点的弹道。
弹道高 弹道上任何一点到火身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最大弹道高 弹道最高点到火身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弹道切线 弹道上任何一点的切线。
落角 落点上的弹道切线与火身口水平面的夹角。
射程 起点到落点的水平距离。
(三)弹道的形状及实用意义
1.低伸弹道 射角小于最大射程角的弹道叫低伸弹道。
2.弯曲弹道 射角大于最大射程角的弹道叫弯曲弹道。
步机枪上的表尺分划,都小于最大射程角,弹道都是低伸弹道,迫击炮的弹道是弯曲弹道。
3.低伸弹道和弯曲弹道的实用意义
低伸弹道,由于弹道低伸,命中目标的机会多,对暴露目标的杀伤危险大。
弯曲弹道,由于弹道弯曲,能有效地杀伤任何遮蔽物后(反斜面上、深谷、凹地)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它是消除死角的主要武器。射击时,不受地形条件和我方分队的限制,能随时实施超越射击,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我步兵分队的战斗,能在遮蔽物后占领发射阵地,以间接瞄准的方法实施射击,因此,能避免敌人低伸弹道火力的杀伤(图7-7)。
图7-7 用弯曲弹道杀伤遮蔽物后的目标
战斗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射击任务,指挥员必须懂得各种武器弹道形状及其实用意义,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组织火力配系,恰当地使用所属分队的火器。
(四)直射和直射距离及实用意义
1.直射和直射距离
瞄准线上的弹道高,在整个表尺距离内没有超过目标高的射击叫直射。这段表尺距离叫直射距离。
2.直射的实用意义
(1)各种枪在直射距离内的射击,可以不必变更表尺分划,瞄准目标下沿,即可进行连续射击,这样就能节省时间,以增大武器的战斗射速,提高射击效果。
(2)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造成的影响。如对人胸目标射击,实际距离150米,而误测为200米,因装定表尺“3”射击,整个瞄准线上的弹道高没有超过目标高,所以目标仍能被杀伤。
(3)指挥员运用直射的原理,组织侧射、斜射、短兵射击和夜间标定射击,均能获得良好的射击效果。例如,短兵射击是以人胸目标的直射距离为依据的,因此短兵射击的距离不超过300米(重机枪400米),目标在此距离内都可被杀伤,侧射是以跃进目标为依据的,因此侧射的距离不超过500米(重机枪600米),在此距离内,可杀伤向我冲击的跃进目标。
(4)反坦克火器在直射距离内对敌装甲目标射击,效果更好。
(五)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
1.危险界
危险界分为表尺危险界和实地危险界。
(1)表尺危险界
瞄准线上的弹道高没有超过目标高的部分,称为表尺危险界。由于在大多数射击情况下,是依靠弹道降弧杀伤目标,即在落点附近杀伤目标(如目标距离不大,就可利用直射距离杀伤目标)。这样,升弧部分所构成的危险界就没有实用意义。所以,通常把弹道降弧部分在瞄准线上的高度没有超过目标高的一段距离,称为表尺危险界。
(2)实地危险界
在实际地形上弹道高没有超过目标高的一段距离,称为实地危险界。
(3)决定实地危险界大小的条件
①弹道低伸程度
对同一地形上的同一目标射击时,弹道越低伸,实地危险界就越大,反之越小(图7-8)。
图7-8 弹道形状与实地危险界的关系
②目标高低
用同一武器对同一地形上的不同目标射击,目标越高,实地危险界越大,反之越小(图7-9)。
图7-9 目标高低与实地危险界的关系
③目标所在位置的地貌
用同一武器对同一种目标射击,目标所在位置的地貌与弹道形状越相一致,实地危险界越大,反之越小(图7-10)。
图7-10 地貌状况与实地危险界的关系
2.遮蔽界和死角
弹头不能穿透的遮蔽物顶端到弹着点的一段距离,叫遮蔽界。目标在遮蔽界内不会被杀伤的地段,叫死角。遮蔽界内包括死角和危险界(图7-11)。
图7-11 遮蔽界和死角
遮蔽界和死角的大小是由遮蔽物的高低和落角的大小决定的。死角的大小还决定于目标的高低。
3.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的实用意义
懂得了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在战斗中就能更好地隐蔽身体,发扬火力,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地运动、集结和转移,以避开或尽量减少敌火力的杀伤。在组织火力配系时,就能正确地选择射击位置和组织火力,千方百计地力求增大危险界和减少射击地带内的遮蔽界和死角,并善于运用弯曲弹道和各种武器的侧射、斜射火力消灭隐蔽在遮蔽界和死角内的敌人。
三、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学会正确地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向点,掌握观察弹道和修正偏差的要领,为提高射击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瞄准具(镜)的作用
射击时,发射出去的弹头在飞行中,由于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心引力作用,使弹头越飞越慢,逐渐降落,如果用枪管(筒身)直接瞄准目标射击,射弹就会打低打近,不能准确命中预期的命中点(图7-12)。
图7-12 用枪管(筒身)直接瞄准目标射击的景况
为了命中目标,必须将枪(筒)口抬高,使射线与瞄准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即瞄准角(图7-13)。
图7-13 抬高枪口对目标射击的景况
瞄准角的大小,是根据射弹在不同距离上的降落量来确定的。距离越远,降落量越大,所需要的瞄准角也就越大;距离越近,降落量越小,所需要的瞄准角也就越小(图7-14)。
图7-14 射击距离与瞄准角的关系
瞄准具(镜)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成的。由于缺口上沿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大于准星尖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射击时,是通过缺口上沿中央和准星尖的平正关系来对目标进行瞄准的,因此,就抬高了枪(筒)口,使火身轴线与瞄准线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瞄准角(图7-15)。表尺位置高,瞄准角就大,相应的射击距离就远;表尺位置低,瞄准角就小,相应的射击距离就近。各种枪(筒)的表尺敛(瞄准镜)上都刻有不同的表尺(距离)分划,装定表尺(距离)分划,就是改变表尺的高低位置,实际上也就是装定瞄准角。
图7-15 瞄准角的构成
由此可见,瞄准具的作用,就是对一定距离上的目标射击时,赋予武器相应的瞄准角和射向,便于射手瞄准。射击时,只要按照目标的距离,装(选)定相应的表尺分划瞄准射击,就能命中目标。因此正确地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对准确命中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瞄准要素(图7-16)
图7-16 瞄准要素
瞄准基线 缺口的上沿中央到准星尖的直线。
瞄准线 视线通过缺口上沿中央和准星尖的延长线。
瞄准点 瞄准线所指向的一点。
瞄准角 射线与瞄准线的夹角。
高低角 瞄准线与火身口水平面的夹角(目标高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为“+”,目标低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为“-”)。
瞄准线上弹道高 弹道上任何一点到瞄准线的垂直距离。
落点 弹道降弧与瞄准线的交点。
弹着点 弹道与目标表面或地面的交点。
命中角 弹着点的弹道切线与目标表面或地面所夹的角。命中角通常以小于90度的角计算。
表尺距离 起点到落点的距离。
实际射击距离 起点到弹着点的距离。
(三)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和瞄准点
为了使射弹准确地命中目标,射击时,射手应根据目标的距离、大小和武器的弹道高,正确地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和瞄准点。其方法:
1.定实距离表尺(瞄准镜)分划,瞄目标中央
目标距离为百米(轻机枪50米)整数时,可根据目标的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分划,瞄准点选在目标中央。如冲锋枪对100米距离上人胸目标射击时,定表尺“1”,班用轻机枪对150米距离上半身目标射击时,定表尺“1.5”。瞄准目标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中央(图7-17)。
图7-17 定实距离表尺分划射击景况
2.定大于或小于实距离表尺分划,适当降低或提高瞄准点
目标距离不是百米(轻机枪50米)整数时,通常选定大于实距离的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弹道高,相应降低瞄准点射击。如冲锋枪对250米距离上人胸目标射击时,定表尺“3”,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21厘米,这时,瞄准目标下沿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中央(图7-18)。
图7-18 定大于实距离表尺分划射击景况
也可选定小于实距离的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负弹道高,相应提高瞄准点射击。如半自动步枪对250米距离上的人头目标(高30厘米)射击时,定表尺“2”,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负16厘米,这时,瞄准目标顶中央射击,即可命中(图7-19)。
图7-19 定小于实距离表尺分划射击景况
3.定常用表尺分划,小目标瞄下沿,大目标瞄中央
在战斗中,对300米距离以内的目标射击时,通常定常用表尺(表尺“3”)分划,小目标瞄下沿,大目标瞄中央射击,即可命中(图7-20)。如冲锋枪定常用表尺对300米以内人胸目标(高50厘米),射击时,瞄目标下沿,则整个瞄准线上最大弹道高为35厘米,没有超过目标高,目标在300米距离内,都会被杀伤。
图7-20 定常用表尺对300米以内目标射击景况
在战场上,目标出现突然,大小暴露不一,且距离不断变化。用此种方法,对300米以内的目标不需要变更表尺分划即可实施射击,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提高战斗射速,增大射击效果。因此,此种方法在实战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是战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和修正
射击时,若外界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就会改变弹道的形状,影响射击精度。要使射弹准确地命中目标,就要了解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就要学会修正和克服的方法。
(一)风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风是一种具有速度和方向的气流,它能改变射弹的飞行方向和距离。在各种外界条件中,风对射弹的飞行影响最大。因此,必须准确地判定风向和风力,根据风对射弹的影响进行修正,以保证射弹准确命中目标。
1.风向和风力的判定
图7-21 风向的判定
(1)风向的判定
按风吹的方向和射击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可分为:横风、斜风和纵风(图7-21)。
横风 从左或右与射向成90度角吹的风。
斜风 与射向成锐角(小于90°)的风。射击时,通常以与射向约成45度角的风计算。
纵风 从后或前与射向平行吹的风。顺射向吹的风为顺风;逆射向吹的风为逆风。
(2)风力的判定
风力按其大小分为强风、和风和弱风。风力的大小,可用测风仪等器材测出,也可根据人的感觉和常见物体被风吹动的景况来判定(表7-1)。
表7-1 风力(风速)判定表
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将风力判定归纳成如下口诀:风力有大小,和风作比较。迎风能睁眼,耳听呼声响,炸烟成斜角,草弯树枝摇,海面起轻浪,满帆倾一方。强风比它大,弱风此它小。
判定风向和风力,应以射击时的风向和风力为准,并注意射击位置与目标附近风向和风力的差别及变化。
2.风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1)横(斜)风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横(斜)风能对弹头的侧面施以压力,使射弹偏向一侧,产生方向偏差(斜风还能使射弹产生距离偏差,因偏差很小,故不考虑)。风力越大,距离越远,偏差就越大。风从左吹来,射弹偏右,风从右吹来,射弹偏左(图7-22)。
图7-22 横风对射弹的影响
各种枪射击时,为了使射弹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根据射弹受风影响的偏差量,将瞄准点或横表尺向风吹来的方向修正。修正时,以横方向的和风修正量(表7-2)为准,强风加一倍,弱风减一半。斜方向的强(和或弱)风,应按横方向的强(和或弱)风的修正量减一半。修正量从预期命中点算起,偏差多少,就修正多少。横表尺修正后,瞄准点不变。
表7-2 横和风修正量表
(续表)
为运用方便,将在横和风条件下,对400米内的目标射击时的瞄准景况归纳成如下口诀:一百不用修,二百瞄耳线,三百瞄边沿,四百边接边(图7-23)。
图7-23 横和风时的修正景况
(2)纵风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纵风能影响射弹的飞行距离。顺风时,空气阻力减小,使射弹打远(高);逆风时,空气阻力增大,使射弹打近(低)。
但在近距离内,风速为10米/秒时,纵风对射弹影响很小。如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班用轻机枪在400米距离上的距离修正量为3米、高低修正量为2厘米。因此,在400米(重机枪600米)内,风速小于10米/秒,可不修正。如对远距离目标射击时,应适当降低或提高瞄准点。
(二)阳光对瞄准的影响及克服方法
1.阳光对瞄准的影响
在阳光下瞄准时,由于阳光照射作用,缺口部分产生虚光,形成三层缺口:虚光部分、真实缺口、黑实部分(图7-24)。如不注意辨清真实缺口的位置,就容易产生误差,使射弹产生偏差。
图7-24 缺口部分产生虚光形成三层缺口
(1)若用虚光瞄准,射弹就偏向阳光照来的方向(图7-25)。阳光从右上方照来时,缺口左边和上沿产生虚光,用虚光部分瞄准,准星实际上偏右高。因此,射弹偏右上。阳光从左上方照来时,射弹则偏左上。
图7-25 用虚光部分瞄准,射弹偏向阳光照来的方向
(2)若用黑实部分瞄准,射弹就偏向阳光照来的相反方向(图7-26)。阳光从右上方照来时,用黑实部分瞄准,准星实际上偏左低。因此,射弹偏左下。阳光从左上方照来,射弹则偏右下。
(3)在阳光照射下,缺口和准星尖同时产生虚光时,若用虚光部分瞄准,射弹偏低,若用黑实部分瞄准,射弹偏高。
图7-26 用黑实部分瞄准,射弹偏向阳光照来的相反方向
2.克服的方法
(1)可在不同方向的阳光照射下练习瞄准,采取遮光瞄准不遮光检查,或不遮光瞄准遮光检查的方法,反复练习,确实辨清真实缺口的位置和正确瞄准的景况。
(2)在阳光下瞄准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眼花而产生误差。
(3)平时要注意保护好瞄准具,不使其磨亮而反光。
(三)气温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1.气温对射弹的影响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它随着天气的炎热和寒冷而变化。气温变化时,空气密度也会随着改变,对射弹的阻力也就不同。因而,影响射弹的飞行速度,使弹道形状发生变化。
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减小(稀薄),射弹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就小,射弹就打得远(高)。
气温降低时,空气密度增大(稠密),射弹在飞行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就大,射弹就打得近(低)。
2.修正方法
由于各地区和各季节的气温不同,很难与标准气温(+15℃)条件相符。因此,应在当时当地的气温条件下矫正武器的射效,并以矫正射效时的气温条件为准。射击时,气温差别不大,在400米(重机枪500米)内对射弹命中的影响较小,不必修正。若气温差别很大或对远距离目标射击时,应适当提高或降低瞄准点射击(修正量见表7-3),气温降低时,提高瞄准点或增加表尺分划;气温升高时,降低瞄准点或减小表尺分划。
表7-3 气温修正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