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术概述

第一节 战术概述

一、战术的概念和内容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是战斗的用兵术的简称。战术研究战斗的规律、特点和内容,研究部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战术包括经常了解情况,定下决心和向部属下达任务;计划和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和分队;保障战斗行动。战斗是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战斗的理论和实践属于战术范畴。

战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兵力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的方法和各种保障的措施。按战斗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军种、兵种,分为合同战术、军种战术、兵种战术;按规模,分为兵团战术、部队战术、分队战术等。行军、宿营、输送、变更部署和换班的方法,也属于战术的范畴。战术从属于战役法和战略,并对战役法和战略产生一定影响。战术反映了战斗的规律,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灵活运用和变换战术,对于夺取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攻

进攻战斗就是主动进击敌人的战斗。目的是歼灭敌人,攻占重要地区或目标。按敌人的行动性质和态势,分为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和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仓猝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破袭战斗;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有伏击战斗、遭遇战斗、追击战斗。按地形、天候等条件,还有登陆战斗、渡江河进攻战斗、城市进攻战斗、山地进攻战斗、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高寒地进攻战斗以及夜间进攻战斗等。

进攻战斗有选择攻击方向、目标、时机和方法的主动权,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能够预先进行战斗准备,便于形成有利的兵力、兵器对比;能够实施广泛机动,便于利用火力造成突击效果和有利态势;但是难以利用良好的阵地条件,易遭敌火力杀伤。

现代进攻战斗,通常在使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条件下进行,并在激烈的电子对抗中,于地面和空中、前沿和纵深同时展开,具有更大的突然性、坚决性和快速性。进攻战斗可以从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也可以从行进间发起。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的进攻战斗,通常有前沿突破战斗和纵深进攻战斗两个阶段。从行进间发起的进攻战斗,还包括接敌等阶段。进攻部队通常在集结地域进行战斗准备,在火力掩护下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和完成攻击准备;按规定或命令实施冲击火力准备,攻击部队迅速开辟通路并完成冲击准备;突击部队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在火力支援下发起勇猛冲击,坚决突入敌人阵地和消灭守敌;突破敌前沿后,迅速扩大与巩固突破口,实施穿插分割和纵深打击;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使用第二梯队或预备队,不停顿地向纵深攻击前进;随时准备粉碎敌反冲击,各个歼灭被围的敌人。对企图突围之敌实施立体封锁,阻敌从地面、空中增援和逃跑,当敌开始退却时,立即转入追击。

根据敌人的防御性质和行动特点,进攻战斗需采取不同的打法。对仓猝转入防御和空降着陆之敌,通常采用袭击战法,迅速歼敌。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采取强攻或袭击,集中优势兵力,向敌要害、弱点猛攻,进行分割围歼。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需经周密组织和充分准备,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有重点地连续突击,分割包围,逐次攻歼。对临时驻止之敌,常以袭击战法攻歼。对运动之敌,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攻击,力求速战速决,歼敌于运动之中。与敌遭遇时,力求先敌开火,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先敌发起冲击,先机制敌。伏击敌人时,需切实掌握敌人行动规律,选择有利的伏击区,隐蔽配置兵力,突然勇猛地发起冲击。追击敌人时,以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歼敌于败退之中。

未来的进攻战斗,将大量使用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更强大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电子对抗能力;兵力、兵器的配置更加疏散,为争取和保持主动而实施的机动将增多;进攻的正面和纵深进一步扩大;进攻的速度大为提高。

三、防御

防御战斗就是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进攻创造条件。按目的、任务和手段,分为阵地防御战斗(包括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和机动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按准备时间,分为预有准备的防御战斗和仓猝防御战斗;按地形、天候等条件,还有山地防御战斗、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防御战斗、高寒地防御战斗、城市防御战斗、海岸防御战斗、岛屿防御战斗、江河防御战斗和水网稻田地防御战斗以及夜间防御战斗等。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战斗,在地面或水面和空中、前沿和纵深同时展开;战斗突然性增大,组织准备的时间缩短;电子对抗激烈;提高生存能力更加重要;攻势行动更加广泛;情况变化急剧,指挥协同复杂。基本原则: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和全局观念;有重点地部署兵力,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建立以反坦克、反空袭为主的全纵深、全方位的阵地体系,快速构筑比较坚固完善的工事;严密组织火力配系,在全纵深内构成远中近和高中低相结合的、立体、密集的多层火网;设置多道、多种类的障碍物,构成防坦克、防步兵、防直升机的立体障碍物配系;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全面组织各种保障,特别是对高技术武器袭击的防护;广泛机动兵力、火力,把顽强抗击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相结合,粉碎敌人的进攻。

防御战斗的组织工作通常包括:①组织侦察、警戒。建立全方位、全纵深的侦察、警报报知和警戒配系,及时掌握敌情变化,严防敌飞机、直升机和特种部队的袭击破坏。②定下决心和下达战斗命令。指挥员在侦察的基础上,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根据上级意图和受领任务,及时定下决心,迅速下达战斗命令。决心主要包括防御企图、主要防御方向和坚守的要点、兵力部署和阵地编成等。③组织协同动作。指挥员根据上级指示和本级决心,从防御远接近地到全纵深,周密组织打击开进、展开之敌,抗击敌人的火力准备,抗击敌人冲击,以及消灭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的协同动作。同时规定协同动作的信号,明确协同遭敌破坏时的措施。④组织工程、伪装和对敌高技术武器袭击的防护等战斗保障。着重明确有关的任务、方法和要求,以及兵力使用和完成的期限。⑤组织后勤、技术保障。着重明确后勤配置地域,物资器材储备标准、消耗限额,后勤防卫措施,以及武器装备的检修、保养、抢修的方法等。

防御战斗实施通常包括:①破坏敌人进攻准备。炮兵、航空兵火力打击开进、展开之敌;侦察、特种分队或掩护支队,采用阻击、伏击、袭击等手段,迟滞、杀伤敌人,破坏敌进攻准备。②抗击敌人火力准备和冲击。当敌火力袭击时,炮兵、防空兵积极与敌炮兵、航空兵作斗争,部队迅速进入掩蔽工事进行防护;当遭敌核突击形成缺口时,迅速机动兵力、火力和设置障碍物封闭核突击缺口;当敌开始冲击时,以密集火力,特别是反坦克火力,重点打击敌坦克和步兵战车,力争在前沿前挫败敌进攻。③制止敌人快速突进,歼灭突入之敌。当敌突入防御阵地时,坚守部队依托阵地,与敌反复争夺,制止敌继续扩张;炮兵火力突击敌后续梯队;合成预备队以反冲击歼灭突入之敌;对在纵深机降之敌,先以火力、撒布式地雷实施打击,并快速机动反空降预备队或合成预备队将其围歼。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力的增强,防御纵深将进一步加大;机动在防御战斗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样式更加灵活多样;火力突击的连续性将增强,打击手段越来越多,将从不同高度、不同距离和不同方向对进攻之敌实施全纵深打击。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进攻一方将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实施灵活机动,飘忽不定的全方位、全纵深攻击。防御一方如仍按传统的预先计划火力、层层申请上报的方式进行作战的话,将很难适应战场情况的瞬息万变。于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别是C4ISR系统的作用,将各火力打击单位综合集成为一体化实时联动的火力打击大系统,并与战役甚至战略火力打击系统进行无缝隙链接,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火力单位自同步打击能力的同时,依托网络系统提高火力打击的机动性、灵活性,做到随机协调,随叫随到,以最快速度发挥最大整体打击威力,将是防御作战火力配系必须做出的发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