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语序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子语序对比与翻译

语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反映了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语言手段。汉语和英语都以“主谓宾”为基本的造句语序,但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不同。汉语属于非宾格语言,即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和及物动词的受动者有同样的句法位置,如“来人了”和“打人了”这两句话中的“人”有同样的句法位置,尽管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同,而英语却不能如此排列。另外,就汉语而言,决定句子成分排列顺序的主要是意义因素,而不是语法因素。

英语与汉语相比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句中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曲折变化来实现。句子中各分句的联系,主要通过连接词语(connectives)直接显示出来。如“Don’t come in until mom calls you.”,动词come和call之间用连词until明确表示出来。因此英语被看作是形合的语言。汉语“妈妈不叫你就不要进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语。汉语各句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和程序排列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汉语被认为“意合语言”。英汉语的这种差别,我们概括为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英语是明示连贯,汉语是暗示连贯。

所以针对这样的特点,在英译汉(意合代形合时)应省略不必要的连词。例如将“He declined to amplify on the President’s statement, since he had not reed the text.”译成“他没有看到总统讲话的文本,不愿加以发挥。”;同样地,汉译英(以形合代意合时)则需补上必要的连接词或其他成份例如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译成“When a rat is seen to run across the street, everyone calls to kill it.”

一、英汉语特殊句序与翻译

从形态学角度来看,语言有分析型和综合型。世界上的语言就其表达语法关系的手段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型:分析型语言和综合型语言。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而不是通过词形变化(性、数、格的变化),表达语法关系的语言叫做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主要通过词形变化,而不是通过词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的语言叫做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如俄语、拉丁语、希腊语、土耳其语等。而英语是介于两者之间,既通过词形变化又通过次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所以叫做综合-分析型语言(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刘云波,2008:64)。

英语句子重形合,即主要通过语言的语法关系表达意思;汉语句子重意合,即主要通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表达意思。分析型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语序固定,综合型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灵活。英语是以综合型为主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有较丰富的形态和语法手段,句序相对灵活自由。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缺乏形态变化,语序相对固定。

(一)语序倒置与翻译

由于英语是以综合型为主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有较丰富的形态和语法手段,所以英语中有很多倒置现象。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语序相对固定,很少有语序倒置现象,主谓倒装句也多出现于口语。因此,将英语倒装句译成汉语时,一般采取正常语序(“主+状+谓+宾”的结构),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一些象声词或副词(只,才,都,只要……就等等),增加句子的动感,例如:

1.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2. Up went the rocket into the space in an instant.

顷刻间,“嗖”的一声,火箭飞向太空。(加入象声词)

3. So fast did she walk that none of us was her equal.

她走路非常快,谁都赶不上她。

4.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ucceed.

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5. Never in my life have I heard of such a strange thing!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离奇的事情!

(二)英汉定语的位置与翻译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宾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别或特征。在英语里,单个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但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后面。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因此,翻译定语时要根据各自特点作相应的调整。例如:

1. 真受不了这种零度以下的刺骨寒风。

I really can’t stand this kind of bone-chilling, subzero cold wind.

2. Europe witnessed the biggest ever drop in exports last year.

欧洲去年的出口量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

3. 我们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帮助他。(前置)

We must help him in every way possible.(后置)

4.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前置)

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recogniz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前置和后置)

5.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Japan is our close neighbour separated only by a narrow strip of water.(后置)

(三)英汉状语的位置与翻译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各类短语或整个句子的语法成分,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原因、结果、条件或伴随状况。从句法上看,状语比定语灵活。英语的状语可以放在被修饰词或短语之前或之后(前置或后置),而汉语的状语位置相对固定,通常放在被修饰谓词的前面,先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情况。英汉互译时,有时需对状语的位置做相应的调整。例如:

1. 我在南京上学时认识了他。

I made his acquaintance when I was studying in Nanjing.

When I was studying in Nanjing, I made his acquaintance.

2. She cried with grief when she heard news of her dog’s death.

听到她的狗死去的消息,她难过地哭了。

3. She reads aloud in the open every morning.

她每天在室外高声朗读。

在例三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排序“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而汉语状语的排序通常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

汉语也有状语后置的情形,这些状语多表达时间和地点,而且多出现于简单句。例如:

4. 我苦干了好几个月。

I worked hard for months.

5. 他生于1990年。

He was born in 1990.

6. 他们工作在第一线。

They work in the front lines.

二、英汉复合句的时间和逻辑顺序

英汉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之间在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不尽相同。在构建句子时,汉语倾向于按照先背景后前景、先大后小、先概括后具体、先发生先陈述的语序铺展内容,而英语语法手段相对灵活,可以不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安排句子成分。

(一)英汉语复合句的时间顺序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而汉语在建构句子时,喜欢将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所以,汉译英时,应该发挥英语的优势,灵活调用各种手段组织句子。例如:

1. 圣诞节将至,此类项目多了起来。

As it is nea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such programs have multiplied.(保持)

2. 他3岁时生了伤寒病,变成了聋子。

He became deaf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at three.(后置)

英译汉时,英语若是按时序铺排的,汉语可以保持原来的句序进行翻译,反之可做适当调整。例如:

3. As soon as Tortoise heard of the great feast in the sky his throat began to itch at the very thought.

乌龟一听说天上的盛宴,就不禁垂涎三尺。(保持)

4. I want to ponder my chances of success before I take any action.

行动之前,我得考虑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前置)

(二)英汉语复合句的逻辑顺序

英语构句的形合特点可以使句子结构呈树杈形拓展,汉语以意合为主要特征的流水句同样可以组成语义繁杂的长句子。英语构句既有顺序排列,也有逆序排列,但句子内部逻辑分明,层次清晰。而汉语构句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在时间上重视“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逻辑上重视“前因后果关系”。

因此,英译汉时,我们应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找出其语法主干,然后理清各种修饰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重新按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组合,以确切表达其意。汉译英时,应该根据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层次,按照英语的构句原则组词成句。

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表示原因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的前面,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而汉语一般为“前因后果”。例如:

1. She married Jack because she thought she loved him.

她当时自以为很爱杰克,才嫁给了他。

2. Tom, your mother is very uncomfortable with you for your getting into trouble again.

汤姆,你又惹麻烦了,妈妈对你很生气。

在表示条件(假设)与结果关系的复合句中,英语条件从句可以放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而汉语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条件在前,结果在后。例如:

1. If we can get him, we can go home.

如果抓到他,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2. We need a spirit of enterprise if we are to overcome our difficulties.

我们要有进取精神才能克服困难。

当然,第二个例子也可以译成“要克服困难,就要有进取精神。”

在表示目的与行动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多数情况是行动在前,目的在后。汉语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行动在前,目的在后,但有时为了强调目的,也可以把目的前置。例如:

1. He worked hard to pass the exam.

他刻苦读书,为的是通过考试。/为了通过考试,他刻苦读书。

2. To find a father for her daughter, she asked for help through the Internet.

为了给女儿找个爸爸,她通过网络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