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词牌名)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词牌格律
标准体【虞美人】词牌格律
范词欣赏:标准体【虞美人】五代·李煜(56字)
上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韵1)(第一【意群】单仄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中平中仄仄平平,领领中平中仄仄平平。(韵2)(第二【意群】双平韵)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下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韵3)(第三【意群】单仄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中平中仄仄平平,领领中平中仄仄平平。(韵4)(第四【意群】双平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1.标准【虞美人】是单仄和双平入韵,以四韵部转换为首选;元、明、清多用这种句读方式。
2.宋词多为56字体,但两结用“上六下三”句读;创作时,最好在字的涵义上能与句读相符合。
3.领字表示是强调结构,不占句型字位;谱内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注释
1.匀泪:拭泪。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2.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 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
3.分(fèn):料想。
4.山枕:枕头。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5.檀痕,浅红色的泪痕。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6.涴(wò):浸渍、染上。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7.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8.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赏析
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想来,余生活着也只是为了生长繁衍重复延续这种孤独。与她离别不过数年。容若却觉得半生已过,心态一老如斯,这种苍老是行在旷野中劈头一道闪电,迅疾猛烈瞬间经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兰心惠质的女子,不屑用外面的庸脂俗粉,而别出心载的用山水画的折枝技法,在素白的罗裙上画出意境疏淡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