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蒋鸿熙、王选、卢华磊
出 版 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图书链接
●此书为地方文献,如需获取请到衡阳市图书馆查阅!
(一)“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作战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战场上,同盟国开始进入战略性的反攻。
欧洲战场方面,1943年7月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倒台,10月,意大利退出轴心国,并对德宣战,轴心国的三足鼎立解体。
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自中途岛战役以来,不断失利,不仅远征南洋的日本军队海上运输补给受到美军的制压,日本本土也已成为美国在华空军的袭击范围。
1943年,美军B29大型轰炸机开始投入实战,飞行距离2600公里,炸弹载量达到五吨。美国加速了向日本本土空袭的计划。11月10日,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在成都建数个飞机场,用于配备B29轰炸机。11月25日,九架B25与六架P38轰炸机从江西省遂川空军基地出发,袭击了台湾新竹的日军海军基地。这是美军轰炸机首次从中国大陆出发,袭击日本方面。日本大本营判断美国已开始施行对日空袭计划,美B29轰炸机有可能从中国西南部起飞袭击日本。大本营立即调整中国战场的作战方针,研究制定“一号作战”计划,主要目标如下:
1.歼灭敌方空军基地,封杀其空袭日本本土的企图;
2.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铁路沿线地区,确保与南方军保持陆路联系①(参看图1);
3.击败敌方的中央军,粉碎国民政府的续战企图。①
因以上作战的目标,“一号作战”也称“打通大陆作战”。
1943年12月中旬,大本营、中国派遣军为准备湘桂作战,命令11军重新占领常德。刚结束的常德会战中,11军遭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使用化学武器70次以上。激战使其兵力损耗,部队疲惫,于是提出:如再度进攻常德,需要相当的兵力,估计将两军胶着。据目前情况,长时期按兵不动,以保养战斗力,作为明春湘桂作战的准备,更为适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大为吃惊,上报大本营后,撤回了对11军再度攻击常德的命令。②
1944年1月24日,日本天皇发布批准“一号作战”的诏谕。
日军“一号作战”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京汉作战”,“以黄河南岸之‘霸王城’为基点,先征服平汉铁路之南半段”;然后进入后一阶段,即“湘桂作战”(在中国也称为长衡会战及桂柳会战——笔者注)——“攻占长沙、衡阳、桂林、柳州、南宁,打通湘桂及粤汉两线”。纵贯中国大陆南北,全程达1500公里。日军投入总兵力约占当时中国派遣军总兵力的80%,约51万人,马匹约10万匹,火炮1550门,汽车约1.555万辆,③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规模兵力投入的大规模作战。
1944年4月,当地农村36万以上劳力投入建设的成都空军基地完工。
4月17日,日军对河南省中牟发动攻击,开始“一号作战”。日军的战略计划是集中优势兵力,闪电式击溃中国军队。日军出动了近700辆坦克,并从截获的中国方面的电报中,掌握了中国军队的动向。④国民政府军令部则对情报判断失误,对日军大规模作战估计不足。在尚未从1942、1943年严重干旱饥荒中恢复的河南省,中国军队应对不及,节节失利;日军则轻易取胜,19日渡黄河,23日克郑州,5月9日打通京汉铁路,25日攻占洛阳。这场战役在中国称为“豫中会战”。
5月24日,执行“一号作战”后一阶段——“湘桂作战”的日军11军司令横山勇向下属部队发布了“湘桂作战”的命令。
(二)“一号作战”的核心——湘桂作战
“湘桂作战”是“一号作战”的核心。为此,日军集结了兵力36.2万,马匹约6.7万,汽车约9500辆。5月17日,日军第5航空军将战斗司令部(主力部队)推进至汉口。5月25日,日军中国派遣军前线司令部推进至汉口,日军11军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兵力部署分二线:
第一线五个师团并列华容、岳州南、崇阳一线;湘江西一个师团——40师团,湘江东四个师团——116、68、3、13师团展开布阵,为预备中国军队集中攻击,优秀兵团3、13师团配置外翼;
第二线58师团位于监利;34师团位于蒲圻西南;27师团位于崇阳。①
为了应对中美空军对军需运输交通线的制空权,日军还调遣了铁道、舟艇部队。以上计划的部署和实施极其隐蔽。
5月26日,日军参谋总长东条英机向天皇上奏作战情况,提及:
据观察,目前敌方虽担心到我今后的作战将发展成大规模的进攻,但对我方的作战设想尚未能做出准确判断。②
5月27日,一个对于军国的日本来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胜利日,日军11军各部队一起开始发动攻击。
5月29日23时,蒋介石亲自在电话中告知当时位于衡阳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黄埔三期)立即开赴衡阳,构筑防御工事,做固守十天至两周的准备。并嘱:“此次会战关系国家民族存亡,衡阳得失尤为此次胜败关键。”
当时,世界战局的发展对日本更加不利。6月6日,欧洲战场上,盟军主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但是,“中国则面临抗战以来最迫切之一的考验。”①此时,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第六、七战区最精锐部队七个军,已经分批调遣印缅战场。中国军队在“京汉作战”的失败,也使得依靠盟国援助的重庆国民政府更加失去了美国的信任。
中央社纽约6月14日电,美国《基督教箴言报》发出警告:日本似乎在进行其“首先击败中国”的计划。
“湘桂作战”一开始,日军摆开大规模阵势,如怒涛而下。英国作家威尔逊如此描述,日军“来自指南针上之任一方,只有南方例外”。②(参看图2)日军11军一反孤军深入的惯用战术,将最具战斗力的骨干兵团布于外翼,以粉碎中国军队的侧击,并一举摧毁其据点,使遭到打击的中国军队无以归属,重整力量;第二线优势兵团与第一线兵团构成纵深300公里以上,正面攻势,像一只张着大口的结实口袋,迅速地悄悄移动,套住猎物后,立即消化,套在里面的出不去,隔在外面的进不来。
日军势如破竹,6月14日攻下湖南省浏阳,16日围攻长沙,守长沙的中国第4军布防不当,仅一日,长沙西部的岳麓山阵地即被攻破。日军在进攻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日军攻占岳麓山阵地后,利用制高点,对长沙进行猛烈炮攻,中国第4军弃守长沙。18日,长沙陷落。
期间,6月15日,从印度调配来的美式B29轰炸机,从成都空军基地起飞,空袭了日本本土北九州的八幡制铁所。
日军11军按计划,乘中国军队未及完成防守准备,乘胜追击,迅速攻克衡阳,并将前来增援的中国部队一并歼灭,命其68、116师团各部队、34师团218联队主力(针支队),分头向衡阳急速挺进。68、116师团均配备专业化学战部队。
(三)衡阳会战——“中日战争”的大决战
衡阳是“一号作战”计划打通的大陆交通线上一个重要枢纽,连接粤汉和湘桂铁路。衡阳位于南岳衡山南部的湘江中游,与蒸水(又名草河)、耒水交汇。因为战争,那里集中了很多从上海、汉口等迁移来的工商业和金融业。衡阳当时的财税收入,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占据第三位,仅次于重庆和昆明。
日军第11军新上任高级参谋岛贯武治制定“湘桂作战”具体计划时预测:长沙一举可破,不成问题,因为此次日军使用兵力比以往要大得多。主决战必在衡阳周围展开,因为其地理位置处于中国军队四个战区之间。①对于日军来说,重要的是,衡阳有“一号作战”的主要目标——美空军基地。
奉令守卫衡阳的中国军队第10军被誉为“泰山军”,时辖兵力约四个师:3师、预备10师、190师(仅一个团完整,余为干部)、暂编54师(仅一个营),加上配属部队——第5军48师战车防御炮营一个连、第46军炮兵营一个连、第74军野炮兵营一个连,总共1.8万人,②相当于日本一个师团的兵力。
据日本军事史研究:若以炮力为中心,比较日军一个师团与中国军队一个师的战斗力:日军常设师团为100,预备师团62,警备师团44,中国军队1个师则是16。③按照这个比例,日军一个联队可以对抗蒋介石直系军一个师。④日军一般编制:一个师团下属三个步兵联队,或二个步兵旅团;一个步联队下属三个大队,一个旅团下属四个大队。不包括野炮、山炮、化学等部队。
湘江将衡阳分成分东、西两部。东部,有耒水自东向北蜿蜒入湘江,粤汉铁路铺设在湘江与耒水之间,飞机场在铁路东面。中国军队据守最后的是靠着西岸的衡阳城区,为一窄长市街,东西宽500米,南北长约1600米。湘桂铁路通过跨越湘江的铁路大桥连接粤汉铁路,从东向西横贯城南的山坡地,那一带的丘陵向南纵深1000米,向北绵延至城区的西部。城西除了南方延伸而来的山地以外,大部分为沼泽地带,布满鱼塘和莲池。城北依着蒸水,东入湘江,宽约100米,架有公路桥梁。衡阳确为易守难攻之地,但地域狭小,可坚守一时,如无外援,当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