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方先觉

姓  名方先觉别    名子珊
出生地安徽萧县出生日期1906
职  业陆军中将逝世日期1983

时任职衔

第十军中将军长

获勋时间

1945年2月19日

最高职务

第一军团中将副司令官


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时,他参加南浔路作战,英勇负伤,升任第八旅旅长、副师长。1939年南昌战役中战功卓著,是年冬出击皖南青阳,血战七昼夜,予敌重创,升任师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率部阻击敌军于金井、福临铺,因功获嘉奖。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方师固守长沙妙高峰,当敌军第三、第六师团之攻击重点,顽强坚守,被称为“泰山军”。后升任第十军军长。常德会战中率第十军援救被日军围困的常德但未成功。在衡阳保卫战中,指挥第十军面对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直打得部队弹尽粮绝、城内废墟一片。援军却如常德会战一样久久不至。绝境之下,方先觉在日军答应不伤及第10军剩余官兵的条件后向日军投降。后在他人帮助下,成功逃回重庆。

抗战胜利后参加内战,历任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团副司令官、第1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等职。1949年底去台湾。1968年退役后因其衡阳投敌的事被屡次抨击,遂出家为僧。1983年3月3日在台北病逝。其遗著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

衡阳守军著名的“最后一电”,电文如下:“重庆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19445月末,蒋介石让方先觉担任第十军军长,对他说:“我信任你,你只要坚守衡阳两周,就算完成了任务。”衡阳是中南地区政治中心,农业、矿产资源都很丰富,水陆交通发达,是内陆与南部沿海相通的咽喉要地。抗战期间,沪、宁和江浙以及武汉、广州的工厂迁来衡阳市,使衡阳的税收上升到全国第2位,被誉为“小上海”。

方先觉日夜奔波,实地观察地形,研究防御重点地段。他认为东南方五桂岭前面虽是开阔地,但山岭险峻,易守难攻,应作为防御重点。方先觉为了鼓舞士气,同时便于指挥战斗,将前敌指挥所设在距五桂岭仅200米处。

战斗打响后,五桂岭果然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击,危在旦夕,方先觉毫不畏惧,指挥若定。他向全军将士发布“三不打”指示:“看不见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准不打,每一颗子弹都要日本鬼子的命!”一次,一颗炸弹落在指挥所门前方先觉的身边,所幸没有爆炸。军参谋长建议:太危险了!前敌指挥所应后撤。方先觉把手一挥,大声说:“不撤!我与阵地共存亡!”


这次进攻的是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凶悍无比。因久攻不下,兵力由数万人增加到11多万人。最初扬言“三天攻下衡阳”,结果两个机械化师团猛攻,动用一切重武器,搞地毯式轰炸,乃至施放催泪毒气弹、糜烂毒气弹,衡阳城却在方先觉部队的拼死抵抗下岿然不动。40天过去了,日军死伤上万人,纠集5个师团1个旅团投入攻击。这时敌方兵力相当于守军兵力的5倍。原先,国民党军委会估计方先觉部队守城至多7天,而现在已守了40天。

194482日,日军发起了最后一次总攻,共投入11万兵力。这时方先觉指挥的第十军战斗兵员仅1200多人。在衡阳保卫战最惨烈之时,有人建议:“军长,突围吧,现在还来得及。”方先觉严肃地说:“不能突围!如果我们走了,伤兵怎么办?老百姓怎么办?日本鬼子不遵守国际公约,他们会屠城的!”

此时平日与方先觉有隙的某国军高级将领不派援军,见死不救。守衡阳的部队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弹尽粮绝。方先觉绝望地举起手枪,对准太阳穴准备自杀。结果被手下阻止。


87日傍晚,方先觉召集四个师长商讨最后的行动方案。方说:“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而是国家不要我们!”方指示手下拟出几项投降条件,大意:(1)要求保留第十军建制;(2)要求日军进城不杀害俘虏;(3)要求日军对受伤官兵给以人道待遇;(4)要求日军立即停火;(5)要求日军派飞机送方先觉到南京见汪精卫。另两条饶已不能记忆。88日,日军接受方部投降,但拒绝其条件,方最终接受无条件投降。此战虽败,但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令日军死伤1.9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衡阳守军的全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