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发现系统整体框架
超星发现系统整体框架图
超星发现系统以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底层基础,通过先进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以及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全面揭示馆藏内及馆藏以外的各种学术文献的应用、管理,并深入挖掘大量数据资源背后的信息,为用户和图书馆提供知识发现服务。
超星发现系统的整体设计,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本方案系统,集合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复杂数据(包括元数据、全文、引文、网页数据等),对图书馆与读者的需求与搜索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与挖掘,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全面而精准的揭示各类型数据之间的立体关系与知识网络。
超星发现系统从技术路线上进行创新,在吸收原有书刊目录发现与文献全文发现系统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既能与图书馆原有全文获取系统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先进的仓储管理技术、索引技术、数据挖掘等为读者提供比较好的结果排序与知识推送;
建立完整有效的系统安全、平台备份以及故障处理机制,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硬件冗余设计确保日常数据的安全备份;作业与同步系统确保数据业务操作安全;实时监控数据库存储空间使用情况和数据的访问操作情况,紧急情况下进行报警;双机热备机制保证故障发生情况下,系统的持续运行。
系统整体采用可扩展性强的开发语言与数据库类型,如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索引和计算方式等,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并提高其扩展性;提供OAI-DP服务与标准接口,允许与图书馆其他全文获取系统无缝对接,方便其他平台对本系统的二次利用,以提高信息利用率。
遵循UCD(交互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发现系统的设计严格以用户为中心。不只关注形式和内容,更多的是旨在规划和描述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而以较有效的方式向读者描述和传达知识信息,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简洁、易操作、且操作界面相对非常友好的学习平台。为用户提供界面友好的操作平台,提供可视化结果显示与导出服务。
读者需要的知识往往高于图书馆或系统所能想到的范围,考虑到用户的这一实际需求,超星发现系统通过挖掘各类数据与用户行为之间的立体关系,主要实现以下效果:
通过系统平台、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图书馆员的工作与用户的搜索行为,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关联和升值,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揭示资源和服务的整体性,使得信息的查找和定位更加细化和快捷,帮助读者发现所有所需资源。
使用户感受到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不再是一个庞大而零散割裂的“信息孤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报分析体系,帮助读者和文献单位建立文献信息的全局概念,全面掌握研究学习的趋势与内容。
深入挖掘各文献资源之间的立体关系,实现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之间互引的立体引证关系与趋势发展关系,分析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藏信息,从而帮助读者发现潜在的知识需求与研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