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洞问香


天宝洞和地宝洞位于二郎镇的东南方向蜈蚣崖上,距厂区约3-4公里,驱车前往约8分钟的车程,而郎酒的生产车间就在直线距离约两公里之外。

站在天宝洞口,可以俯看到赤水河蜿蜒而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而头上则是高高的悬崖,生长着各种藤蔓和灌木,当地人称“上一线青天,下一线绿水”,风景奇诡而秀丽。

入得洞来,酒香弥漫,醇香扑鼻,一坛坛封存的大酒坛子整齐划一地向洞内延伸,昏暗的灯光下,5年、10年、20年……陈酿老酒坛和洞壁上积满了厚厚的酒苔,酒坛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犹如出土的兵马俑,于是有了“中国酒坛兵马俑”的称谓。

天宝洞的发现纯属偶然。1969年春,原郎酒酒厂会计邹昭贵母亲病重,邹昭贵便上山采药为母治病。草药备齐,尚差一味石灵芝,寻了数日也未见其影踪。后 来,邹昭贵听说蜈蚣岩峭壁下有此草药,第二天一大早就上山,黄昏时分,他来到一个溶洞洞口前,在一堆灌木与杂草丛中,发现了石灵芝。邹昭贵的到来,惊动了 洞口的鸟禽,上百只岩燕从洞口扑出,如乱箭穿空,遥望赤水河对岸“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脚底千米之下,赤水河急流奔涌,邹昭贵心生无限感慨。

回家路上,邹昭贵想,要是把这个洞用来贮酒就好了,既能满足酒厂扩产贮酒需要,又能节约大笔修建贮酒仓库的资金。于是邹昭贵多次深入洞穴探察,经考察认为 可行后,向厂里提出了“把这个洞用来贮酒”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70年代初,天宝洞启用时,郎酒厂为方便管理,将建厂以来的老酒,甚至还有解放前 “惠川糟房”的老酒一并编号存入洞中,由此开启了郎酒的“天宝洞时代”。随后,郎酒在天宝洞下开发了地宝洞,发现了天宝洞上方的人和洞,自此,郎酒储酒洞 “天地人和”齐备。

“姜为老辣,酒乃陈香”,“洞中方一日,洞外已数载”,两句看似不相干的谚语却道破了洞藏郎酒的玄机。天宝洞地处东经105.79度,北纬28.03 度,是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常年恒温在19-21度之间,恒湿度为80°,用专家的行话来说,在这里贮藏郎酒,可以使新酒醇化老熟更快。洞中贮藏两 年的酒,其品质抵得上洞外土里贮藏三年的酒,而且酒的醇度和香气还要更胜一筹。此外,洞内贮酒,卫生条件明显要比土里贮酒好得多,也便于管理和检查。

专家告诉我们,从技术层面上看,天宝洞和地宝洞对郎酒而言也是锦上添花。洞内的土陶坛陈放的郎酒,挥发的酒分子凝结于洞壁,日积月累,形成了夹杂着400 多种微生物、厚达数厘米的酒苔。适宜的温湿度、微生物群形成了优良的贮酒环境,对酒的有机醇化生香起到稳定醇熟的作用。通过恒温洞藏,酒份子挥发少,即便 是挥发出来的酒分子,也因不易散逸而凝结在洞壁上。这不仅有利于酒菌的繁衍生息,还替郎酒催生出110多种香气成分,同时挥发掉了对有害的物质,促进了有 益的微量元素的生长,因而酱香更为细腻、丰满、醇香、厚美。

对此,《当代文坛》主编何开四在《中国郎酒碑》里有:“至若宝洞储酒,更称一绝。白云深处青山绿,天宝地宝通人和。酒气润崖壁,酱香酿新醇。瓮坛成阵,依稀秦皇兵马俑,盖世奇观,何期欲界有仙都”的妙语。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定,用天宝洞、地宝洞来贮存郎酒,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纯绿色纯自然的生态环境里,酒更醇了,风更香了, 郎酒的品质更高了。而这一切,都是拜神奇的喀斯特地形之所赐。先有非常之地理,然后又非常之人事。只有亲身进入这两个举世无双的天然酒库,方能体会到“宝 洞客来风送醉,举觞人去路留香”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