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策展:图书馆融合服务的新常态
王 红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太原 030006
[摘 要] 介绍了场景及其特点,通过典型案例指出图书馆场景策展的趋势和现状,场景策展是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也是图书馆跨界融合的重要推手。利用场景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附加值,收获场景红利,是图书馆在场景时代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场景生态 融合服务 增强现实 智慧图书馆
1引言
新信息环境下,移动设备激增,智能信息终端不断发展,驱动新服务不断涌现。图书馆正经历着资源从产生到组织乃至方式上的巨大革命。成熟的社交媒体和高度个性化的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和位置来推断用户的需求[1]。图书馆迎来了一个场景服务的新时代。图书馆服务从囿于馆舍到嵌入用户社交网络,向读者行为驱动过渡。从服务理念上来讲,注重使用者、学习活动、空间场所、共享资源伙伴等几方面的循环互动关联。2012年起,清华大学新生只需扫二维码,就能即时听到图书馆馆长的迎新致辞语音,还可以浏览读者指南和楼层分布图 [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提供3D打印服务[3];这充分说明,服务的触觉和视觉范围越来越深入广泛。
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发展开启了难以置信的新方式,创设新场景,通过场景感知服务,并迭代社交网络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增强现实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注意力,引发用户互动和分享,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各种场景的有效策展,以用户需求为入口,打造图书馆场景生态,用场景感知服务,精准营销,是图书馆融合服务,引爆场景红利的重要措施。
2 场景概述
场景原来是一种影视词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4]。在互联网领域,场景常常用来表示能够触发用户体验的应用或支付场景,并且越来越呈现与社交网络关联的新特点,显现出新的连接方式和体验细节。对于管理学而言,场景则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入口。例如微信朋友圈,就是一种场景的基础设施,可视化是微信场景应用的基础表现。
2.1场景是一种连接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在社交网络的相连主要通过场景来实现,场景是状态更新、内容分享以及流量消耗的重要入口,场景是互联网+时代用户与世界的连接方式。新的场景意味着新的连接方式,满足更高效率和更新体验意味着重新定义新的场景,建立新的连接[5]。创设新场景成为图书馆新服务的关键要素。
2.2 场景是一种跨界融合
大数据时代多屏联动,场景也是信息承载和空间互动的最佳流量入口。2015年4月23日,易到用车联合单向街书店,在易到APP里点击“单读”选项,可实现在车内阅读,是O2O(Online To Offline)跨界连接的场景延伸,真正实现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打造“路上阅读,座位思考”的场景化生活[6]。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单向街空间书店的实体销售,而且强化了易到“极致出行服务”的品牌形象。
2.3 场景是一种渠道入口
当互联网从桌面互联走向移动社交,内容本身和用户体验成为主流,渠道入口去中心化,触发互动体验,实现多屏互动。技术发展使得虚实世界的信息快速互动,由此引发了内容全渠道能力,各种垂直细分场景多元化发展,围绕用户需求构建场景生态。场景成为一种渠道入口和触点,个性化内容通过碎片化渠道产生营销价值,打造创新价值。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AR应用,可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返回相应的历史景点的文字图片资料[7]。
3图书馆新场景策展典型案例
3.1 成都远洋太古里方所书店
方所书店是由文化创意界知名企业家毛继鸿、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廖美立及香港著名设计师又一山人联合主创,2015年1月29日开业,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和服饰文化等混业经营为一体[8],是对原生书店场景的突破性创新,打造了一种专有的混搭型的文化场景。读者喜欢方所书店,更喜欢它的装饰性场景,可以在书店里购物,喝咖啡,聊天谈风景,书店成为生活馆,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和可接近性,体验式消费和差异化经营成为方所书店吸引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围绕读者需求构建书店的场景生态,是方所书店的致胜之道。
3.2 德国康斯坦丁大学的融合图书馆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智能发展中一直走在前列,以德国康斯坦丁大学图书馆为代表,利用人机互动、电子互动桌面、可视化知识导图等将各种数据、文献等感知互联,立体组合[9],是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充分实现供给侧改革,基于物联网理念将图书馆纳入云中,为用户提供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感知和智能服务[10],使图书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是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融合创新的典范。
4 图书馆场景策展的现状与趋势
所谓策展,英译:curation,即策划、筛选并展示的意思。早起定义是艺术展览活动中的构思、组织、管理工作[11]。图书馆场景策展,即图书馆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等场景的技术力量提供场景感知和场景搜索服务,在不同的境况下筛选可能的组合,拉近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设备的关系,融合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4.1 SOLOMO与O2O相结合
SOLOMO融合了社交(Social)、本地位置(local)和移动设备(mobile)三项资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大场景,O2O(Online To Offline)则是一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电子商务模式。图书馆基于SOLOMO场景实现用户的线上线下互动,提供用户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与数字资源有效融合,线上获取用户,线下场景联动,优化用户体验,是图书馆延伸和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渠道。
4.2 利用AR技术提升交互效果和服务体验
2014年被称为可穿戴技术之年,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与可穿戴设备密切相关。AR是真实世界与数字化信息的有效融合。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空间,国外高校图书馆AR应用主要了馆藏提示为主,在图书排架、用户寻书、校园导航等方面辅助图书馆创新服务[12],国内图书馆对AR应用关注程度较低,随着沉浸式技术的不断深入,视觉增强技术必将给图书馆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
4.3 内容营销与场景策展共同打造智慧图书馆跨界运营
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时,注重利用新媒介平台,对资源内容进行场景链接和营销推广,满足用户的连接体验和社交需求。无论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还是创客空间的打造,知识社群的运营和图书馆文化品牌的建设,都充分说明了图书馆从传统的知识传播的中介逐渐进化到用需求和场景连接的跨界运营。图书馆内容营销只有在互联网场景中才能触点爆发,场景策展成为图书馆内容服务和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的重要渠道。
5 图书馆新场景策展对策及建议
5.1 原生场景与网生场景相结合
秒拍+短视频、弹幕视频、微信朋友圈等作为网生场景的创新代表,与图书馆原生场景相结合,可以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带动新的图书馆社交网络的兴起。2012年,清华大学爱上图书馆视频及排架游戏获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颁发的第10届国际营销大奖。逸夫馆虚拟化导览系统使“爱上图书馆,岂止于读书”能够深入读者内心[12]。微信作为一种社交沟通工具,逐渐演变成新场景时代的基础设施。社交媒体的介入是图书馆进入场景时代的组织名片,以人为核心的社群组织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触点,也是图书馆精准服务的不二结合点。
5.2打破场景壁垒实现渠道重组和场景重构
在图书馆场景生态中,有许多既有的思维壁垒,传统的阅读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许多新的入口,个性化内容和碎片化的渠道分散着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注意力,知识交流和传播的流程也大为改观。互联网思维去中心化、开放互动、长尾效应等特点在图书馆的场景生态中也越来越明显。未来图书馆的场景元素必将突破时间和地域、线上和线下,用户和馆员等各种限制,只有打破场景壁垒,实现渠道重组和场景重构,才能开拓由用户驱动、场景关联、互动分享的新传播模式。
5.3 软硬件融合发展获得场景红利
AR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相结合,虚实世界间的信息资源快速互动,软硬件融合发展,不断洞察新的场景可能,延伸用户的物理时空和社交纵横。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在多维度上的互动创新和增值服务,加深了用户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使图书馆在场景时代获得新的红利。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必须通过深度的连接触发用户的情感共振,在场景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附加值,跨界和混搭或将成为图书馆在场景时代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6 结语
场景生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种新常态,说它是新常态,就因其有异于以往,但又确实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必须换一种方式思考,换一种方式生存[13],场景是图书馆跨界融合的重要推手,构建垂直细分的场景生态,只有占据场景流量,才能掌控用户连接,促进知识的分享获取。场景策展是图书馆融合服务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螺旋发展过程。只有虚拟和实体高度融合,图书馆这一知识交流空间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3).
[2]姜爱蓉.打造现代时尚的图书馆,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EB/OL].(2015-05-23):http://www.caigou.com.cn/news/20120905106.shtml.
[3]张亚君.我国高校图书馆3D打印服务调研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4(22):99-101.
[4]百度百科[EB/OL].(2016-06-1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22559/11101562.htm.
[5] [6]吴声.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7(28).
[7] 李晓娟,任思琪,黄国彬.国外高校图书馆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案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73-81,115.
[8] 刘小义.方所太古里店开业 三位主创齐聚成都解读空间文化 [EB/OL].(2015-01-30):http://sc.winshang.com/news-441754.html.
[9] 王世伟.融合图书馆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6(1):54-61.
[10] 王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架构与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87-90,95.
[11] 百度百科[EB/OL].(2016-06-11) :http://baike.baidu.com/view/7286525.htm.
[12] 逸夫馆虚拟化导览系统上线试运行,欢迎体验[EB/OL]. (2016-05-25)http://lib.tsinghua.edu.cn/dra/news/annoucement/5269.
[13] 吴建中.新常态 新指标 新方向[J].图书馆杂志,2012(12):2-6,67.
作者简介:
王红,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
联系电话:13934602978。
邮箱:sxcdwh@163.co
通讯地址:山西太原坞城路696号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030006。